换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05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若干换热管,至少一所述换热管内设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的外周靠近所述换热管的内壁,所述扰流件的中部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所述换热管的内壁,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上述换热装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换热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出水端连接,上述换热装置和上述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噪音较小。

Heat Exchanger and Gas Wate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一种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换热装置在使用时,冷水进入换热管中,位于换热管中部的水流流速较快,而靠近换热管内壁的水流流速较慢,这使得靠近换热管内壁的水流升温速度较快,从而使得换热管内壁产生大量气泡,进而产生汽化噪音,导致换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噪音过大,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换热装置的使用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一种燃气热水器,上述换热装置和上述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噪音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若干换热管,至少一所述换热管内设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的外周靠近所述换热管的内壁,所述扰流件的中部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所述换热管的内壁。上述换热装置至少可用于燃气热水器中,上述换热装置与
技术介绍
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水流进入换热管时,阻挡件将水流挤向换热管的内壁,以提高靠近换热管的内壁的水流流速,后在扰流件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靠近换热管的内壁的水流流速,以此使水流沿换热管的内壁快速流动,有效降低水流的升温速度,从而减少换热管的内壁所产生的气泡,进而有效降低换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汽化噪音。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为扰流弹簧,所述阻挡件为挡柱,所述挡柱沿所述扰流弹簧的轴线穿入所述扰流弹簧中,所述挡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对应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分别设有钩部,所述挡柱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所述钩部与所述卡扣部对应配合实现所述挡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对应连接。上述钩部与上述卡扣部对应配合可有效地将挡柱固定在扰流弹簧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弹簧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将所述挡柱套紧。上述连接段既可起到将挡柱固定的作用,也起到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换热管的内壁的作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柱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片,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分别对应抵压在所述挡柱两端的所述固定片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柱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挡柱的轴线相交。水流在流经挡柱表面时,部分水流会进入通孔中,并沿通孔流向换热管的内壁,从而提高靠近换热管的内壁的水流流速,进一步降低换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汽化噪音。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柱上设有若干凹口。水流在流经挡柱表面时,在凹口的作用下,部分水流会被扬起并流向换热管的内壁,从而提高靠近换热管的内壁的水流流速,进一步降低换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汽化噪音。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柱的两端封闭且中部空心。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柱可为圆柱或方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上述换热装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换热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出水端连接。上述燃气热水器通过设置上述换热装置,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中的换热管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中的换热管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的换热管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中的挡柱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换热装置中的挡柱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一实施例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10、换热装置,11、换热管,111、扰流弹簧,1111、钩部,1112、连接段,112、挡柱,1121、卡扣部,1122、固定片,1123、通孔,1124、凹口,20、进水管,3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装置10,包括若干换热管11,至少一换热管11内设有扰流件,扰流件的外周靠近换热管11的内壁,扰流件的中部设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换热管11的内壁。当然,也可在每一换热管11中均设置上述扰流件和阻挡件(附图中并未示出)。上述换热装置10至少可用于燃气热水器中。传统的换热装置的换热管内部一般并没有设置任何可改变水流流向和流速的结构,当水流进入传统的换热装置的换热管内部时,靠近换热管内壁的水流流速较慢,导致该部分水流的升温速度较快,进而使得换热管内壁产生大量气泡,导致传统的换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汽化噪音。与传统的换热装置相比,上述换热装置10当水流进入换热管11时,阻挡件将水流挤向换热管11的内壁,以提高靠近换热管11的内壁的水流流速,后在扰流件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靠近换热管11的内壁的水流流速,以此使水流沿换热管11的内壁快速流动,有效降低水流的升温流速,从而减少换热管11的内壁所产生的气泡,进而有效降低换热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的汽化噪音。在一实施例中,扰流件为扰流弹簧111,阻挡件为挡柱112,挡柱112沿扰流弹簧111的轴线穿入扰流弹簧111中,挡柱112的两端分别与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对应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分别设有钩部1111,挡柱112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1121,该卡扣部1121上设有卡口,两钩部1111分别扣入对应的卡扣部1121的卡口,以实现挡柱112的两端分别与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对应连接。上述钩部1111与上述卡扣部1121对应配合可有效地将挡柱112固定在扰流弹簧111内。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扰流弹簧111设有连接段1112,连接段1112用于将挡柱112套紧,该连接段1112可设于扰流弹簧111的两端,也可设于扰流弹簧111的中段,为使挡柱能更牢固地固定在扰流弹簧111内,该连接段1112优选设于扰流弹簧111的两端。上述连接段1112既可起到将挡柱112固定的作用,也起到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换热管11的内壁的作用。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挡柱112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片1122,挡柱112的两端可分别沿其周向设置多个固定片1122,固定片1122可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挡柱112的两端,且固定片1122紧贴换热管11的内壁。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分别对应抵压在挡柱112两端的固定片1122上。上述固定片1122可有效地将扰流弹簧111固定,同时固定片1122紧贴换热管11的内壁,以使挡柱112保持置于扰流弹簧111的轴线上。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挡柱112上设有若干通孔1123,通孔1123与挡柱112的轴线相交,图5中示出通孔1123与挡柱112的轴线垂直,但并不仅限于此。水流在流经挡柱112表面时,部分水流会进入通孔1123中,并沿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装置(10)包括若干换热管(11),至少一所述换热管(11)内设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的外周靠近所述换热管(11)的内壁,所述扰流件的中部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所述换热管(11)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装置(10)包括若干换热管(11),至少一所述换热管(11)内设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的外周靠近所述换热管(11)的内壁,所述扰流件的中部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水流以使水流流向所述换热管(11)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扰流弹簧(111),所述阻挡件为挡柱(112),所述挡柱(112)沿所述扰流弹簧(111)的轴线穿入所述扰流弹簧(111)中,所述挡柱(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分别设有钩部(1111),所述挡柱(112)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1121),所述钩部(1111)与所述卡扣部(1121)对应配合实现所述挡柱(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扰流弹簧(111)的两端对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弹簧(111)设有连接段(1112),所述连接段(1112)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王作盛屈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