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与图像传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893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34
本申请提供了种光源装置与图像传感器。该光源装置包括:框体,包括至少一个框体单元,框体单元具有容纳腔;至少一个光源单元,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腔内,光源单元包括一个发光器件、至少一个反射部和一个透镜,发光器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反射部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与框体单元的底壁非平行设置,透镜设置在反射部的远离框体单元的底壁的一侧,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依次经过反射部和透镜,形成平行光。该光源装置的体积较小。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装置与图像传感器
本申请涉及图像传感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源装置与图像传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平行光光源多用于尺寸、外形检测,受技术条件及成本限制,一般尺寸较小;而专利CN106303145A中所述的光源装置虽然长度较大,但由于光源位于透镜实际焦点,而对于凸透镜5而言,焦距越短,其畸变越大,平行光效果越差。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平行光效果,需要采用较大焦距的透镜,这就使光源装置的外形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这一缺陷,从而在宽度和高度上减小体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超长线性光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与图像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装置的宽度和/或高度较大导致的体积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包括:框体,包括至少一个框体单元,上述框体单元具有容纳腔;至少一个光源单元,上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在上述容纳腔内,上述光源单元包括一个发光器件、至少一个反射部和一个透镜,上述发光器件设置在上述容纳腔内,上述反射部设置在上述容纳腔内且与上述框体单元的底壁非平行设置,上述透镜设置在上述反射部的远离上述框体单元的底壁的一侧,上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依次经过上述反射部和上述透镜,形成平行光。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单元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上述第一侧壁和上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单元有一个。进一步地,上述光源单元有多个,上述光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阻隔件,上述阻隔件位于上述第一侧壁和上述第二侧壁之间且将所容纳腔分为多个子容纳腔,上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位于上述子容纳腔内,上述阻隔件用于防止一个上述光源单元中的光线入射到相邻的上述光源单元的上述透镜中;优选上述阻隔件包括四个侧面和两个表面,一个上述侧面与上述透镜在上述框体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d1,其余的三个上述侧面与分别上述框体的侧壁和底壁接触设置;进一步优选上述光源装置中的上述透镜均相同,d1=t1f/L,其中,t1为上述阻隔件的厚度,f为上述透镜的焦距,L为上述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的光斑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与上述框体单元的高度方向垂直,上述阻隔件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10%;更进一步优选上述阻隔件为阻隔板。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单元有多个,多个上述框体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与上述框体单元的高度方向垂直,上述光源单元有多个,各上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位于上述容纳腔内;优选地上述框体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述第三侧壁和上述第四侧壁分别与上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形成上述容纳腔,优选地,上述第三侧壁与对应的上述透镜在上述框体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d2,和/或上述第四侧壁与对应的上述透镜在上述框体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d3;进一步优选上述光源装置中的上述透镜均相同,d2=t2f/L,其中,t2为上述第三侧壁的厚度,d3=t3f/L,其中,t3为上述第四侧壁的厚度,f为上述透镜的焦距,L为上述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的光斑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与上述框体单元的高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上述光源装置还包括底座,各上述框体单元设置在上述底座上。进一步地,上述光源单元包括一个上述反射部。进一步地,上述光源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上述反射部,在上述光源单元中,上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依次经过至少两个上述反射部和一个上述透镜,形成平行光射出。进一步地,上述光源单元包括三个上述反射部,三个上述反射部分别为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与第三反射部,上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依次经过上述第一反射部、上述第二反射部与上述第三反射部。进一步地,上述发光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或者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内,上述第三反射部的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上,另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底壁上,上述第一反射部的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底壁上,另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第二侧壁上,上述第二反射部的一个端面设置在顶壁上,另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第二侧壁上,或者,上述第二反射部的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底壁上,另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第二侧壁上,上述第一反射部的一个端面设置在顶壁上,另一个端面设置在上述第二侧壁上。进一步地,各上述发光器件为点光源,优选为LED。进一步地,上述光源单元中,各上述反射部与上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θ,0°<θ<180°,优选θ=45°。进一步地,上述发光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内或者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优选上述光源单元还包括导电基板部,上述导电基板部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或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内,上述发光器件设置在上述导电基板部的靠近上述容纳腔的表面上;进一步优选上述第一侧壁内具有第一安装槽,上述导电基板部和上述发光器件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槽内。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单元还包括出光控制部,上述出光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出射角。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侧壁内具有第一安装槽,上述发光器件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槽内,上述出光控制部为出光槽,上述出光槽位于上述第一侧壁内,上述出光槽的一侧与上述第一安装槽连通,上述出光槽的另一侧与上述容纳腔连通,上述发光器件的中心在上述出光槽的轴线的延长线上。进一步地,上述发光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上述出光控制部为出光围板,上述出光围板设置在上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上且围设在上述发光器件的外周。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单元的底壁、侧壁和/或顶壁具有第二安装槽,上述反射部的包括端面的部分安装在上述第二安装槽中。进一步地,上述反射部为平面反射镜,优选上述透镜为凸透镜或菲涅尔透镜,优选上述光源单元有多个,且多个上述光源单元中对应的多个上述透镜依次接触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上述光源单元还包括第一位置控制设备,上述第一位置控制设备与上述发光器件连接,上述第一位置控制装置用于调整上述发光器件的位置,优选上述光源装置还包括第二位置控制设备,上述第二位置控制设备与上述透镜连接,上述第二位置控制装置用于调整上述透镜的位置。进一步地,至少一个上述框体单元还包括保护件,上述保护件覆盖上述透镜的远离上述反射部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上述保护件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0%。进一步地,上述框体单元的顶壁具有开口,上述透镜设置在上述开口内或者搭设在上述开口的一侧。进一步地,多个上述透镜均相同,多个上述发光器件均相同。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包括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为任一种上述的光源装置。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光源装置中,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照射到反射部上,这些光线绝大部分被反射部反射,改变了方向,照射到透镜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当光线的行程与透镜的焦距相等时,发光器件的中心相当于位于透镜的焦点O处,这样,光线经过反射部反射到透镜后,经透镜折射后,相当于是发光器件在透镜的焦点位置上发出的光,直接照射在透镜上,从而形成平行光射出。由此,就可以将框体单元的高度H大大缩小,进而可以缩小框体单元的体积,从而缩小光源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框体(20),包括至少一个框体单元(21),所述框体单元(21)具有容纳腔;至少一个光源单元,所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一个发光器件(40)、至少一个反射部(50)和一个透镜(60),所述发光器件(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反射部(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框体单元(21)的底壁(26)非平行设置,所述透镜(60)设置在所述反射部(50)的远离所述框体单元(21)的底壁(26)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4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所述反射部(50)和所述透镜(60),形成平行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框体(20),包括至少一个框体单元(21),所述框体单元(21)具有容纳腔;至少一个光源单元,所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一个发光器件(40)、至少一个反射部(50)和一个透镜(60),所述发光器件(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反射部(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框体单元(21)的底壁(26)非平行设置,所述透镜(60)设置在所述反射部(50)的远离所述框体单元(21)的底壁(26)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4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所述反射部(50)和所述透镜(60),形成平行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单元(21)包括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和底壁(26),所述第一侧壁(22)和所述第二侧壁(23)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单元(21)有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有多个,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阻隔件(70),所述阻隔件(70)位于所述第一侧壁(22)和所述第二侧壁(23)之间且将所容纳腔分为多个子容纳腔,所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子容纳腔内,所述阻隔件(70)用于防止一个所述光源单元中的光线入射到相邻的所述光源单元的所述透镜(60)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70)包括四个侧面和两个表面,一个所述侧面与所述透镜(60)在所述框体(2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d1,其余的三个所述侧面与分别所述框体(20)的侧壁和底壁(26)接触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中的所述透镜(60)均相同,d1=t1f/L,其中,t1为所述阻隔件(70)的厚度,f为所述透镜(60)的焦距,L为所述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的光斑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22)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与所述框体单元(21)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阻隔件(70)的透光率小于或等于1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70)为阻隔板。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单元(21)有多个,多个所述框体单元(2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22)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与所述框体单元(21)的高度方向垂直,所述光源单元有多个,各所述光源单元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容纳腔内。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单元(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4)和第四侧壁(25),所述第三侧壁(24)和所述第四侧壁(25)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22)和第二侧壁(23)连接,形成所述容纳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24)与对应的所述透镜(60)在所述框体(2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d2,和/或所述第四侧壁(25)与对应的所述透镜(60)在所述框体(2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间距d3。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中的所述透镜(60)均相同,d2=t2f/L,其中,t2为所述第三侧壁(24)的厚度,d3=t3f/L,其中,t3为所述第四侧壁(25)的厚度,f为所述透镜(60)的焦距,L为所述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的光斑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22)的厚度方向垂直,且与所述框体单元(21)的高度方向垂直。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底座(10),各所述框体单元(2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一个所述反射部(50)。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反射部(50),在所述光源单元中,所述发光器件(4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至少两个所述反射部(50)和一个所述透镜(60),形成平行光射出。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包括三个所述反射部(50),三个所述反射部(50)分别为第一反射部(51)、第二反射部(52)与第三反射部(53),所述发光器件(4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部(51)、所述第二反射部(52)与所述第三反射部(53)。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4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22)的内表面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22)内,所述第三反射部(53)的一个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22)上,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岩于超王凤秀王家重曹慧俐曲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