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878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35份,动物粪便5~12份,炭化菌棒粉4~12份,草木灰8~20份,海藻肥1~6份,秸秆5~10份,蚯蚓粪2~6份,NPK化肥9~1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10份,EM菌剂1~3份,凹凸棒土2~5份,碳酶2~3份,聚天门冬氨酸3~6份,稀土镧0.01~0.03份、EDDHA螯合铁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同时,有望建立起可靠稳定的土壤有机碳库,并可以改善土壤,活化土壤中固态的养分,提高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团聚和粘合土微粒,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可以使得各养分在土壤中不产生拮抗作用,平衡土壤矿物质及养分。

A Regulator for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Carb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调理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
技术介绍
土壤有机碳的总量可以反映土壤有机质的总量,土壤有机质的总量又可以表征土壤肥力。据调查,我国土壤碳密度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尤其以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为显著。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总体质量较低。即使如此,土壤仍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的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土壤固碳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土壤有机碳密度低,因此具有较大的固碳减排的空间。由此可见,探究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的平衡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物料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来说,土壤有机碳的输入方式主要有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土壤有机质的水解、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等;土壤有机碳的输出方式主要为植物的吸收、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产生的呼吸作用。但在农业生产中,仅以收获植物的经济器官为主要目的,且在不断提高收获指数,碳量返回土壤少之又少,加上对土壤不断进行耕作,破坏了大量的稳定性有机碳,致使土壤的有机碳大量损失,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因此,补充土壤有机碳、培肥土壤,并建立起土壤有机碳库,已成为提高农业经济收入的前提。农业生产中常通过施用化肥、有机肥及其他新型肥料来提高土壤有机碳,并试图建立土壤有机碳库,但长期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虽然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但不能及时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因此,很难建立稳定的土壤有机碳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35份,动物粪便5~12份,炭化菌棒粉4~12份,草木灰8~20份,海藻肥1~6份,秸秆5~10份,蚯蚓粪2~6份,NPK化肥9~1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10份,EM菌剂1~3份,凹凸棒土2~5份,碳酶2~3份,聚天门冬氨酸3~6份,稀土镧0.01~0.03份、EDDHA螯合铁2~4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份,动物粪便5份,炭化菌棒粉4份,草木灰8份,海藻肥1份,秸秆5份,蚯蚓粪2份,NPK化肥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份,EM菌剂1份,凹凸棒土2份,碳酶2份,聚天门冬氨酸3份,稀土镧0.01份、EDDHA螯合铁2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35份,动物粪便12份,炭化菌棒粉12份,草木灰20份,海藻肥6份,秸秆10份,蚯蚓粪6份,NPK化肥1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10份,EM菌剂3份,凹凸棒土5份,碳酶3份,聚天门冬氨酸6份,稀土镧0.03份、EDDHA螯合铁4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8.5份,动物粪便8.5份,炭化菌棒粉8份,草木灰14份,海藻肥3.5份,秸秆7.5份,蚯蚓粪4份,NPK化肥14份,碳化的水稻稻壳7.5份,EM菌剂2份,凹凸棒土3.5份,碳酶2.5份,聚天门冬氨酸4.5份,稀土镧0.02份、EDDHA螯合铁3份。优选地,所述动物粪便为完全腐熟的牛粪、羊粪、鸡粪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腐殖酸为主,协同动物粪便、炭化菌棒粉、草木灰等的添加,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同时,有望建立起可靠稳定的土壤有机碳库,并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改善土壤,活化土壤中固态的养分,提高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团聚和粘合土微粒,形成具有团粒结构的大粒径土颗粒,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可以使得各养分在土壤中不产生拮抗作用,平衡土壤矿物质及养分,调节土壤pH,增强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有效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微生物活动,维持土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全面提高耕地土壤品质,增加保育土壤肥力。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来源广泛,方法易行,操作简便,通用性较强;配方合理、科学,使用方便,采用的原料均为固体,对原材料的依托性不强,产品为复混生产,因此无环境污染,易于推广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份,完全腐熟的牛粪5份,炭化菌棒粉4份,草木灰8份,海藻肥1份,秸秆5份,蚯蚓粪2份,NPK化肥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份,EM菌剂1份,凹凸棒土2份,碳酶2份,聚天门冬氨酸3份,稀土镧0.01份、EDDHA螯合铁2份。实施例2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35份,完全腐熟的鸡粪12份,炭化菌棒粉12份,草木灰20份,海藻肥6份,秸秆10份,蚯蚓粪6份,NPK化肥1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10份,EM菌剂3份,凹凸棒土5份,碳酶3份,聚天门冬氨酸6份,稀土镧0.03份、EDDHA螯合铁4份。实施例3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8.5份,完全腐熟的羊粪8.5份,炭化菌棒粉8份,草木灰14份,海藻肥3.5份,秸秆7.5份,蚯蚓粪4份,NPK化肥14份,碳化的水稻稻壳7.5份,EM菌剂2份,凹凸棒土3.5份,碳酶2.5份,聚天门冬氨酸4.5份,稀土镧0.02份、EDDHA螯合铁3份。实施例4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8.5份,完全腐熟的羊粪6.5份、完全腐熟的鸡粪2.5份、完全腐熟的羊粪3份,炭化菌棒粉8份,草木灰14份,海藻肥3.5份,秸秆7.5份,蚯蚓粪4份,NPK化肥14份,碳化的水稻稻壳7.5份,EM菌剂2份,凹凸棒土3.5份,碳酶2.5份,聚天门冬氨酸4.5份,稀土镧0.02份、EDDHA螯合铁3份。实施例5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S1、按实施例1~4所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S2、将称取的草木灰、秸秆经超微粉碎处理后与炭化菌棒粉、腐植酸、动物粪便、海藻肥、蚯蚓粪、NPK化肥、碳化的水稻稻壳、凹凸棒土、稀土镧混合搅拌均匀,并在搅拌过程喷施EM菌剂,即得。本具体实施施用时的施肥量为:每亩500~1200kg。施用本专利技术1~4实施例的土壤调理剂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施用后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分别增加0.89%、1.50%和1.82%,其中,第四年达3.62%,是常规施肥的2.24倍;常规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四年中,其有机质都在1.8%左右。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35份,动物粪便5~12份,炭化菌棒粉4~12份,草木灰8~20份,海藻肥1~6份,秸秆5~10份,蚯蚓粪2~6份,NPK化肥9~1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10份,EM菌剂1~3份,凹凸棒土2~5份,碳酶2~3份,聚天门冬氨酸3~6份,稀土镧0.01~0.03份、EDDHA螯合铁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35份,动物粪便5~12份,炭化菌棒粉4~12份,草木灰8~20份,海藻肥1~6份,秸秆5~10份,蚯蚓粪2~6份,NPK化肥9~1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10份,EM菌剂1~3份,凹凸棒土2~5份,碳酶2~3份,聚天门冬氨酸3~6份,稀土镧0.01~0.03份、EDDHA螯合铁2~4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22份,动物粪便5份,炭化菌棒粉4份,草木灰8份,海藻肥1份,秸秆5份,蚯蚓粪2份,NPK化肥9份,碳化的水稻稻壳5份,EM菌剂1份,凹凸棒土2份,碳酶2份,聚天门冬氨酸3份,稀土镧0.01份、EDDHA螯合铁2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调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腐植酸35份,动物粪便12份,炭化菌棒粉12份,草木灰20份,海藻肥6份,秸秆1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燕魏玉芬郭伟郑树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