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41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00
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属于水下机器人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水下机器人通过推进器改变工作姿态耗能且不稳定,难以在复杂的水下环境进行灵活作业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壳体、监测机构、垂直推进器、水平推进器、两套变姿机构和两套履带行走机构,监测机构设置在壳体前端,用于水下监测,垂直推进器设置在壳体上方两侧的通孔里,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沉浮及横倾,水平推进器设置在壳体的后端,用于水下机器人的进退及转向,每套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的侧壁上,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爬行,两套变姿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侧,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变姿。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水下作业。

A Tracked Robot with Underwater Posture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属于水下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目前水下机器人的主要任务有:(1)船底的清理和维修;(2)检查大坝和桥墩上是否安装爆炸物以及大坝和桥墩的结构好坏情况;(3)遥控侦察和检查危险品的靠近情况;(4)协助水下基阵安装或拆卸;(5)帮助公安机关或海关检测船侧和船底是否存在走私物品;(6)水下目标观察,废墟、坍塌矿井搜救等;但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下,现有的水下机器人只能通过推进器保持原有的姿态进行工作,难以在复杂的水下环境海底、岩缝、水下狭窄的峡谷、船体和大坝等较复杂表面进行灵活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水下机器人仅通过推进器来改变工作姿态,不仅耗能且工作姿态难以保持稳定,使得水下机器人难以在复杂的水下环境进行灵活作业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可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包括壳体、监测机构、垂直推进器、水平推进器和两套履带行走机构,监测机构设置在壳体前端,两个垂直推进器分别设置在壳体上方两侧的通孔里,两个水平推进器设置在壳体的后端,每套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侧壁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控舱和两个侧水密舱,侧水密舱内设置有变姿机构,主控舱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侧水密舱对称设置在主控舱的两侧;所述变姿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导向板、丝杠、丝杠螺母、软水袋、水泵和水管,步进电机设置在侧水密舱的一端,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上,丝杠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水密舱另一端舱壁内的轴承内圈中,导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上,导向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水密舱另一端的舱壁上,丝杠螺母旋接在丝杠上,丝杠螺母与导向板滑动连接,软水袋包裹在丝杠螺母的外表面上,水泵固定在丝杠螺母上并与软水袋相连,水管的一端穿过侧水密舱并与外界相通,水管的另一端与软水袋的内部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滑道,丝杠螺母下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轮,滑轮与滑道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一根履带、两个扭矩电机、两个动力齿轮、两个承重轮、两个履带电机和两张连接板,两个扭矩电机并排横向设置在壳体的侧端,每个扭矩电机的驱动端与一张连接板一侧板面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板另一侧板面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动力齿轮,连接板另一侧板面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承重轮,每个履带电机的驱动端与一个动力齿轮相连接,履带套在两个动力齿轮和两个承重轮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为磁性履带。进一步地,所述的垂直推进器和水平推进器均为螺旋桨推进器。进一步地,所述的监测机构包括摄像头和二自由度云台,二自由度云台设置在主控舱的前端并与主控舱固连,摄像头与二自由度云台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上方安装有六自由度机械臂,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前端安装有作业工具。进一步地,所述的作业工具为机械手、螺丝刀或焊接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的下方安装有水下清理设备或探伤设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水下机器人通过调节两侧的变姿机构来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多姿态变化:(1)、水下机器人同时调节两侧变姿机构中软水袋的吸水量或排水量来控制水下机器人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从而可以操控水下机器人的下沉或上浮;(2)、水下机器人同时调节两侧变姿机构中软水袋不同的吸水量或排水量来改变水下机器人的重心位置,从而可以操控水下机器人发生横倾;(3)、变姿机构通过丝杠的旋转不断的调节软水袋在水下机器人内的位置,来改变水下机器人的重心位置,从而可以操控水下机器人发生纵倾。2、当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作业时,水下机器人可以不通过水平推进器和垂直推进器来进行变姿,仅利用变姿机构来改变水下机器人的重力与浮力关系以及水下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实现水下机器人稳定在某一任意姿态状态下,从而实现水下机器人的水下稳定作业。3、水下机器人可根据地形平坦程度,改变履带与工作表面的面积和履带的形状,使水下机器人在平坦表面或凹凸不平的表面更适于前进。附图说明图1为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的俯视图;图2为去掉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壳体的示意图;图3为变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履带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连接板处于水平状态下的履带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板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下履带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板顺时针旋转的状态下履带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单一水下机器人发生故障被救助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图2和图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包括壳体1、监测机构、垂直推进器14、水平推进器15和两套履带行走机构,监测机构设置在壳体1前端,用于水下监测,两个垂直推进器1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方两侧的通孔里,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沉浮及横倾,当两个垂直推进器14产生同方向力时,水下机器人上浮或下潜,当两个垂直推进器14产生不同方向力时,水下机器人发生横倾;两个水平推进器15设置在壳体1的后端,用于水下机器人的进退及转向,当两个水平推进器15产生同方向力时,水下机器人前进或后退,当两个水平推进器15产生不同方向力时,水下机器人发生转向;两套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爬行;所述的壳体的外形设置为流线型,以减小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的阻力;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控舱2和两个侧水密舱3,侧水密舱3内设置有变姿机构,主控舱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侧水密舱3对称设置在主控舱2的两侧并处于同一平面内,主控舱前端设置有半球罩,半球罩设置成流线型,半球罩与壳体外形相适应,以保证水下机器人整体阻力较低;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变姿机构包括步进电机5、导向板6、丝杠7、丝杠螺母8、软水袋9、水泵11和水管13,步进电机5设置在侧水密舱3的一端,丝杠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5的驱动轴上,丝杠7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水密舱3另一端舱壁内的轴承内圈中,步进电机5驱动丝杠7旋转,导向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5上,导向板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水密舱3另一端的舱壁上,丝杠螺母8旋接在丝杠7上,丝杠螺母8与导向板6滑动连接,在丝杠7旋转的状态下,丝杠螺母8在导向板6的作用下沿着丝杠7的轴向方向直线运动,软水袋9包裹在丝杠螺母8的外表面上,水泵11固定在丝杠螺母8上并与软水袋9相连,水管13的一端穿过侧水密舱3并与外界相通,水管13的另一端与软水袋9的内部相通;所述的变姿机构可以不仅可以协助操控水下机器人的下沉或上浮,还可以实现变姿控制。所述的水泵11为双向泵,软水袋9在水泵11的作用下吸水和排水,同时改变了机器人的重力与浮力关系,当两个侧水密舱内的软水袋9吸水量或排水量相同时,水下机器人无声下沉或上浮,当两个侧水密舱内的软水袋9吸水量不同时,水下机器人向吸水量多的侧水密舱侧倾斜(调节了水下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并稳定在一个倾斜状态;同时通过步进电机5可以不断的调节软水袋9在水下机器人内的位置,来改变水下机器人的重心位置,再通过控制两个软水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其包括壳体(1)、监测机构、垂直推进器(14)、水平推进器(15)和两套履带行走机构,监测机构设置在壳体(1)前端,两个垂直推进器(1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方两侧的通孔里,两个水平推进器(15)设置在壳体(1)的后端,两套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控舱(2)和两个侧水密舱(3),侧水密舱(3)内设置有变姿机构,主控舱(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侧水密舱(3)对称设置在主控舱(2)的两侧;所述变姿机构包括步进电机(5)、导向板(6)、丝杠(7)、丝杠螺母(8)、软水袋(9)、水泵(11)和水管(13),步进电机(5)设置在侧水密舱(3)的一端,丝杠(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5)的驱动轴上,丝杠(7)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水密舱(3)另一端舱壁内的轴承内圈中,导向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5)上,导向板(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水密舱(3)另一端的舱壁上,丝杠螺母(8)旋接在丝杠(7)上,丝杠螺母(8)与导向板(6)滑动连接,软水袋(9)包裹在丝杠螺母(8)的外表面上,水泵(11)固定在丝杠螺母(8)上并与软水袋(9)相连,水管(13)的一端穿过侧水密舱(3)并与外界相通,水管(13)的另一端与软水袋(9)的内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其包括壳体(1)、监测机构、垂直推进器(14)、水平推进器(15)和两套履带行走机构,监测机构设置在壳体(1)前端,两个垂直推进器(1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方两侧的通孔里,两个水平推进器(15)设置在壳体(1)的后端,两套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主控舱(2)和两个侧水密舱(3),侧水密舱(3)内设置有变姿机构,主控舱(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侧水密舱(3)对称设置在主控舱(2)的两侧;所述变姿机构包括步进电机(5)、导向板(6)、丝杠(7)、丝杠螺母(8)、软水袋(9)、水泵(11)和水管(13),步进电机(5)设置在侧水密舱(3)的一端,丝杠(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5)的驱动轴上,丝杠(7)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水密舱(3)另一端舱壁内的轴承内圈中,导向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步进电机(5)上,导向板(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侧水密舱(3)另一端的舱壁上,丝杠螺母(8)旋接在丝杠(7)上,丝杠螺母(8)与导向板(6)滑动连接,软水袋(9)包裹在丝杠螺母(8)的外表面上,水泵(11)固定在丝杠螺母(8)上并与软水袋(9)相连,水管(13)的一端穿过侧水密舱(3)并与外界相通,水管(13)的另一端与软水袋(9)的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变姿的履带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6)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滑道(6-1),丝杠螺母(8)下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轮(4),滑轮(4)与滑道(6-1)滑动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梁孙延超秦洪德万磊刘传奇杜雨桐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