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8717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由Fe(NO3)3·9H2O与Zn(CCl3COO)2·2H2O构成配合物前驱体,以H2BDC为有机桥联配体,组装形成;其制备方法是将混配前驱体和有机桥联配体混合,形成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目标产物;该催化剂可应用于催化C=N偶联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晶态材料是具有较大的两维孔道、配位不饱和位点,对“一锅法”制备亚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高催化效率达到98%。

A Fe-Zn Bimetallic Crystalline Catalyst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孔配位聚合物
,涉及一种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FeIII-ZnII异核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过渡金属催化的“一锅法”制备亚胺的C=N偶联反应是构建芳基碳杂键非常经典和重要的方法,是化学变化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利用这些反应可以将简单的反应前体转变为结构复杂的分子,而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最为强大的手段之一。由过渡金属催化的C=N偶联反应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易分离产物,能较好的兼容底物,产率较高。虽然偶联反应取得了大的发展,但在反应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催化剂催化效率不高,催化剂用量大,反应需要结构复杂的配体。在专利CN101466715A中,在Pd的催化下,芳基卤化物或芳氧基磺酞基化合物与胺在特定溶剂体系中形成C=N键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可以提高底物胺的转化,但催化剂合成步骤繁琐,同时催化反应需要在特定的溶剂中进行,限制了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在专利CN107803223A中公开了一种催化C=N偶联反应的二茂铁亚铜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由Fe(NO3)3·9H2O与Zn(CCl3COO)2·2H2O构成配合物前驱体,以H2BDC为有机桥联配体,组装形成三维结构的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由Fe(NO3)3·9H2O与Zn(CCl3COO)2·2H2O构成配合物前驱体,以H2BDC为有机桥联配体,组装形成三维结构的FeIII-ZnII异核双金属晶态催化剂,即为所述的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Fe(NO3)3·9H2O与Zn(CCl3COO)2·2H2O构成的混配前驱体和有机桥联配体H2BDC混合,形成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所述的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Fe(NO3)3·9H2O与Zn(CCl3COO)2·2H2O混合后加入甲醇,加热回流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同时用甲醇洗涤得到配合物前驱体,记为FeIII2ZnIIO(CCl3COO)6(CH3OH)3;(2)将有机桥联配体H2BDC与配合物前驱体分散于混合溶剂中,配置成前驱体溶液;(3)将前驱体溶液转入反应釜中,进行溶剂热反应,然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所述的Fe-Zn双金属晶态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勇邓维谭静怡史军霞崔鹏辉刘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