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淑苹专利>正文

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028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以解决目前的药物不能根治慢性结肠炎的问题。它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质:附片15‑25g、肉桂5‑15g、干姜10‑20g、茯苓10‑20g、泽泻10‑20g白术10‑20、猪苓10‑20g、赤石脂5‑15g、乌梅5‑15g、甘草5‑15g。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

A grou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for chronic col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
技术介绍
慢性结肠炎(col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Crohn病。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我国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冗长,且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是在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除定性诊断外,还应同时对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是否合并并发症等情况,作出诊断后,尽早控制疾病的症状,利用饮食治疗,药物灌肠治疗和手术治疗,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有效、易反复,另外灌肠需将药管插入肛门,痛苦大,而手术创伤大、流血多,常伴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嗪、肠炎宁等,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不明显。市面上也有一些治疗结肠炎的中药,这些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可是存在着服用量大、时间长且不能根治慢性结肠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以解决目前的药物不能根治慢性结肠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附片15-25g、肉桂5-15g、干姜10-20g、茯苓10-20g、泽泻10-20g、白术10-20g、猪苓10-20g、赤石脂5-15g、乌梅5-15g、甘草5-15g。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组成为,附片20g、肉桂10g、干姜15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5g、猪苓15g、赤石脂10g、乌梅10g、甘草10g。上述药物制备过程如下:将原料药物附片、肉桂,干姜、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赤石脂、乌梅、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45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再将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即可服用。本专利技术中附片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为君药。肉桂,干姜、茯苓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为臣药。泽泻、白术、猪苓、赤石脂、乌梅利小便,清湿热,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胎,泄泻,淋浊,带下,涩肠,止血,生肌敛疮,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本专利技术各组份的药性及其功效如下:附片: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茯苓,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主治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白术,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胎。主治:中气虚弱,消化不良,水肿胀满,呕吐泻痢,胎动不安,体虚自汗。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赤石脂:甘、酸、涩,温。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主治: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主治: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专利技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利小便,清湿热,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胎,泄泻,淋浊,带下,涩肠,止血,生肌敛疮,敛肺,涩肠,生津,安蛔,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调和诸药的效果,且疗效显著,见效快,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疗慢性结肠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组成:附片20g、肉桂10g,干姜15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5g、猪苓15g、赤石脂10g、乌梅10g、甘草10g。本实施例效果最佳。实施例2、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组成:附片25g、肉桂15g、干姜20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20g、猪苓20g、赤石脂15g、乌梅15g、甘草15g。本实施例药效较强。实施例3、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组成:附片15g、肉桂5g、干姜10g、茯苓10g、泽泻10g、白术,10g、猪苓10g、赤石脂5g、乌梅5g、甘草5g。实施例药效稍弱。上述实施例制备过程如下:附片、肉桂、干姜、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赤石脂、乌梅、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45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再将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即可服用,每天晨晚各1次,7日为一疗程。《疗效试验》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疗效,取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的300例患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病例各15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症轻重等方面均没有可比性。对照组给柳氮磺吡啶、肠炎宁按说明书使用,7日为一疗程,治疗2-6个疗程;观察组饭后服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早晚各一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2-6个疗程。两组均以主要症状: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减轻为有效,均以主要症状: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消失为痊愈。立档留查加以统计对比,统计表明结果见表1(对照组疗效情况)和表2(实验组疗效情况),经过对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结肠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肠炎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效果:有效率:90.7%,治愈率85.3%。表1表2《典型病例》:1、王某,男,32岁,出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附片15‑25g、肉桂5‑15g、干姜10‑20g、茯苓10‑20g、泽泻10‑20g、白术10‑20g、猪苓10‑20g、赤石脂5‑15g、乌梅5‑15g、甘草5‑1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附片15-25g、肉桂5-15g、干姜10-20g、茯苓10-20g、泽泻10-20g、白术10-20g、猪苓10-20g、赤石脂5-15g、乌梅5-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淑苹
申请(专利权)人:魏淑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