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淑苹专利>正文

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298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以解决目前的药物不能根治面神经炎的问题。它包含下列重量份的物质:防风8‑16g、白芷8‑16g、天麻8‑12g、羌活3‑9g、制天南星3‑9g、白附子3‑9g、地龙5‑15g、丹参5‑15g、菊花3‑9g、板蓝根8‑16g、甘草3‑9g。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

A grou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for treating facial neur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
技术介绍
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病人常有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症状。面神经炎的治疗首先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配合药物及物理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市面上也有一些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这些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可是存在着服用量大、时间长且不能根治面神经炎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以解决目前的药物不能根治面神经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防风8-16g、白芷8-16g、天麻8-16g、羌活3-9g、制天南星3-9g、白附子3-9g、地龙5-15g、丹参5-15g、菊花3-9g、板蓝根8-16g、甘草3-9g。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组成为,防风12g、白芷12g、天麻12g、羌活6g、制天南星6g、白附子6g、地龙9g、丹参9g、菊花6g、板蓝根12g、甘草6g。上述药物制备过程如下:将原料药物防风、白芷、天麻、羌活、制天南星、白附子、地龙、丹参、菊花、板蓝根、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45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再将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即可服用。本专利技术中防风、白附子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为君药。白芷、天麻、羌活、地龙、丹参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散寒,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为臣药。制天南星、菊花、板蓝根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本专利技术各组份的药性及其功效如下:防风,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天麻,味辛、苦,气平,无毒。入肺、脾、肝、胆、心经。功能主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肝阳止亢所致的眩晕、头痛。又能祛风湿,止痹痛,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制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主治:顽痰咳嗽,风疾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白附子,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胃、肝经。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主治: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主治: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丹参,性味归经:性微寒,苦,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主治: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菊花,性味归经:性微寒,甘、苦,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专利技术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散寒,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调和诸药的效果,且疗效显著,见效快,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疗面神经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药物组成:防风12g、白芷12g、天麻12g、羌活6g、制天南星6g、白附子6g、地龙9g、丹参9g、菊花6g、板蓝根12g、甘草6g。本实施例效果最佳。实施例2、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药物组成:防风16g、白芷16g、天麻16g、羌活9g、制天南星9g、白附子9g、地龙15g、丹参15g、菊花9g、板蓝根16g、甘草9g。本实施例药效较强。实施例3、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药物组成:防风8g、白芷8g、天麻8g、羌活3g、制天南星3g、白附子3g、地龙5g、丹参5g、菊花3g、板蓝根8g、甘草3g。实施例药效稍弱。上述实施例制备过程如下:防风、白芷、天麻、羌活、制天南星、白附子、地龙、丹参、菊花、板蓝根、甘草,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45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再将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即可服用,每天晨晚各1次,7日为一疗程。《疗效试验》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疗效,取诊断为面神经炎的300例患者,其主要症状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症状。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病例各15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症轻重等方面均没有可比性。对照组给阿司匹林肠溶片按说明书使用,7日为一疗程,治疗2-6个疗程;观察组饭后服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早晚各一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2-6个疗程。两组均以主要症状: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症状减轻为有效,均以主要症状: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症状消失为痊愈。立档留查加以统计对比,统计表明结果见表1(对照组疗效情况)和表2(实验组疗效情况),经过对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效果:有效率:90%,治愈率83.3%。表1表2《典型病例》:1、曹某,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防风8‑16g、白芷8‑16g、天麻8‑16g、羌活3‑9g、制天南星3‑9g、白附子3‑9g、地龙5‑15g、丹参5‑15g、菊花3‑9g、板蓝根8‑16g、甘草3‑9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用于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防风8-16g、白芷8-16g、天麻8-16g、羌活3-9g、制天南星3-9g、白附子3-9g、地龙5-15g、丹参5-15g、菊花3-9g、板蓝根8-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淑苹
申请(专利权)人:魏淑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