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181638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10‑3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6‑15份,冻干姜份1‑3份,氨糖1‑3份,天然树脂40‑60份,松香4‑6份,蜂蜡6‑18份,远红外陶瓷粉2‑6份,渗透剂氮酮1‑3份。小驳骨经采收后经过人为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小驳骨进行清洗、经过控水沥干,再进行切段步骤、对小驳骨进行低温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铅的制作工艺符合现代的健康环保的理念,与传统膏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在以小驳骨为主的膏药中通过加入氨糖,对治疗骨质增生性关节炎的药效起到明显的增幅作用,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Formul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small bark bone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为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治疗风湿骨痛、关节炎等疾病时常采用传统膏药进行贴敷,而传统的贴敷剂主要为黑膏药方式,以樟丹成型的工艺制成,含有重金属铅,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制作工艺的问题,还有可能发生人体过敏的现象,传统的膏药贴敷在患处的周期较长,药物的吸收率较低。小驳骨在祛瘀止痛,续筋接骨方面有着较好的功效,常被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风湿骨痛,血瘀经闭,产后腹痛的治疗。但是传统的使用方法是将鲜品捣碎后贴敷在疼痛不适部位,使用很不方便,且很容易污染衣物,使用与携带不便,药物效果发挥也不够理想,更无法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小驳骨膏药的制备方法,采用现代的无铅制作工艺,保证药物完整的药性且使药物不具有重金属铅,通过加入天然树脂防止出现过敏现象的发生,使用者体感舒适;同时远红外陶瓷粉的加入,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氨糖的加入对骨质增生性关节炎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对小驳骨的药效起到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10-3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6-15份,冻干姜份1-3份,氨糖1-3份,天然树脂40-60份,松香4-6份,蜂蜡6-18份,远红外陶瓷粉2-6份,渗透剂氮酮1-3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2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12份,冻干姜份2份,氨糖2份,天然树脂80份,松香8份,蜂蜡12份,远红外陶瓷粉4份,渗透剂氮酮2份。一种小驳骨膏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小驳骨采收后经过人工筛选,将筛选后的小驳骨进行清洗、控水,再将沥干水分的小驳骨进行切段,切段后进行低温干燥,将干燥后一部分的小驳骨在符合中药加工环境条件下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机将其粉碎到240-270目,得到A。(2)再将干燥后剩下的小驳骨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得到提取物B。(3)取一定量的冻干姜粉并将其放置于超微粉碎机中,将冻干姜粉粉碎至240-270目,从而得到C。(4)按以下重量份数计将10-30份A,10-15份B,1-3份C投入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并搅拌30-60分钟,从而得到D。(5)对D乳状均相物进行均质乳化,均质乳化20-60分钟,从而得到E。(6)将天然树脂放入容器内,加温至60-80度,待其软化,保温5-15分钟,再升温至80-120度,不断搅拌,使天然树脂变成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加入,并不断搅拌,并将松香、蜂蜡完全溶解,再将远红外陶瓷粉经过过滤筛分后,逐渐加入容器内,不断搅拌,待充分混合后,再加入E,通过搅拌器均匀搅拌30-60分钟,得到F。(7)将得到的F加入渗透剂氮酮,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得到G。(8)将得到G加入氨糖并用搅拌装置搅拌30-50分钟,将尚未冷却的膏药,通过摊药装置进行摊药,成型、冷却后再使用包装袋对膏药进行装袋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段步骤中将采用自动化切药机将小驳骨进行等分切断,切断的长度为3cm-5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时的温度45-55度、超临界CO2萃取装置中的压力25—35兆帕,气流的流量为18—22升以及萃取时间45—60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无铅的制作工艺符合现代的健康环保的理念,与传统膏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在以小驳骨为主的膏药中通过加入氨糖,使关节内氨基葡萄糖含量恢复平衡状态,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生成软骨基质,修复破损软骨,使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提高,通过氨基葡萄糖修复关节软骨、催生关节滑液,对治疗骨质增生性关节炎起到明显的增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1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6份,冻干姜份1份,氨糖1份,天然树脂40份,松香4份,蜂蜡6份,远红外陶瓷粉2份,渗透剂氮酮1份。上述制备小驳骨膏药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小驳骨采收后经过人工筛选,将筛选后的小驳骨进行清洗、控水,再将沥干水分的小驳骨进行切段,切段后进行低温干燥,所述切段步骤中将采用自动化切药机将小驳骨进行等分切断,切断的长度为3cm,将干燥后一部分的小驳骨在符合中药加工环境条件下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机将其粉碎到240-270目,得到A。(2)再将干燥后剩下的小驳骨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时的温度45度,超临界CO2萃取装置中的压力25兆帕,气流的流量为18升以及萃取时间45分钟,从而得到提取物B。(3)取一定量的冻干姜粉并将其放置于超微粉碎机中,将冻干姜粉粉碎至260目,从而得到C。(4)按重量份数计取10份A,10份B,1份C投入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并搅拌40分钟,从而得到D。(5)对D乳状均相物进行均质乳化,均质乳化30分钟,从而得到E。(6)将天然树脂放入容器内,加温至70℃,待其软化,保温8分钟,再升温至90℃,不断搅拌,使天然树脂变成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加入,并不断搅拌,并将松香、蜂蜡完全溶解,再将远红外陶瓷粉经过过滤筛分后,逐渐加入容器内,不断搅拌,待基质充分混合后,加入E,通过搅拌器均匀搅拌40分钟,得到F。(7)将得到的F加入渗透剂氮酮,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得到G。(8)将得到的G加入氨糖并用搅拌装置搅拌30分钟,将尚未冷却的膏药,通过摊药装置进行摊药,成型、冷却后再使用包装袋对膏药进行装袋密封。实施例2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2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12份,冻干姜份2份,氨糖2份,天然树脂80份,松香8份,蜂蜡12份,远红外陶瓷粉4份,渗透剂氮酮2份。上述制备小驳骨膏药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小驳骨采收后经过人工筛选,将筛选后的小驳骨进行清洗、控水,再将沥干水分的小驳骨进行切段,切段后进行低温干燥,所述切段步骤中将采用自动化切药机将小驳骨进行等分切断,切断的长度为4cm,将干燥后一部分的小驳骨在符合中药加工环境条件下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机将其粉碎到260目,得到A。(2)再将干燥后剩下的小驳骨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超临界CO2萃取时的温度为50度、超临界CO2萃取装置中的压力28兆帕,气流的流量为20升以及萃取时间50分钟。(3)取一定量的冻干姜粉并将其放置于超微粉碎机中,将冻干姜粉粉碎至270目,从而得到C。(4)将20份A,12份B,2份C投入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并搅拌50分钟,从而得到D。(5)对D乳状均相物进行均质乳化,均质乳化50分钟,从而得到E。(6)将天然树脂放入容器内,加温至80度,待其软化,保温10分钟,再升温至110℃,不断搅拌,使天然树脂变成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加入,并不断搅拌,并将松香、蜂蜡完全溶解,再将远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10‑3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6‑15份,冻干姜份1‑3份,氨糖1‑3份,天然树脂40‑60份,松香4‑6份,蜂蜡6‑18份,远红外陶瓷粉2‑6份,渗透剂氮酮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10-3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6-15份,冻干姜份1-3份,氨糖1-3份,天然树脂40-60份,松香4-6份,蜂蜡6-18份,远红外陶瓷粉2-6份,渗透剂氮酮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驳骨膏药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小驳骨粉20份,小驳骨超临界萃取物12份,冻干姜份2份,氨糖2份,天然树脂80份,松香8份,蜂蜡12份,远红外陶瓷粉4份,渗透剂氮酮2份。3.一种小驳骨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小驳骨采收后经过人工筛选,将筛选后的小驳骨进行清洗、控水,再将沥干水分的小驳骨进行切段,切段后进行低温干燥,将干燥后一部分的小驳骨在符合中药加工环境条件下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机将其粉碎到240-270目,得到A。(2)再将干燥后剩下的小驳骨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得到提取物B。(3)取一定量的冻干姜粉并将其放置于超微粉碎机中,将冻干姜粉粉碎至240-270目,从而得到C。(4)按以下重量份数计将10-30份A,10-15份B,1-3份C投入搅拌器中进行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萍王继忠白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博骨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