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02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包括胶块、止血垫、塑料膜,所述胶块的两端均固定有绑带,所述绑带背离胶块的一端固定有魔术粘,所述胶块的下端面固定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侧固定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毛毡面,所述止血垫的上端固定有勾毡面,且止血垫通过勾毡面固定在毛毡面上,所述塑料膜固定在勾毡面的下端,所述防护层为棉质,所述防护层与气囊相适配,所述毛毡面和勾毡面相适配,且毛毡面的厚度为三毫米,所述气囊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可以将止血垫固定在针口部位且固定方式牢固,完美贴合伤口部位避免溢血情况发生和可持续利用的构造避免浪费的优点。

An anti-overflow blood pressure pad for arterial puncture re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
技术介绍
动静脉穿刺是一个手术,严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经静脉快速输血后情况未见改善,须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以挠动脉穿刺为例,用左手固定原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右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不得少于5分钟。在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需要紧急进行各种操作,五分钟的按压防止溢血将浪费大量的治疗时间,现有的血压垫操作简单,使用简陋,通过人为按压的方式将止血垫按压在针口处,使用不便且浪费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具备可以将止血垫固定在针口部位且固定方式牢固,完美贴合伤口部位避免溢血情况发生和可持续利用的构造避免浪费的优点,解决现有血压垫结构简单,使用方式单一简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包括胶块、止血垫、塑料膜,所述胶块的两端均固定有绑带,所述绑带背离胶块的一端固定有魔术粘,所述胶块的下端面固定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侧固定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毛毡面,所述止血垫的上端固定有勾毡面,且止血垫通过勾毡面固定在毛毡面上,所述塑料膜固定在勾毡面的下端。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为棉质,所述防护层与气囊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毛毡面和勾毡面相适配,且毛毡面的厚度为三毫米。优选的,所述气囊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气囊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优选的,所述止血垫位于塑料膜的内部,且塑料膜的内部通过消毒技术进行杀菌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气囊,将止血垫上的勾毡面与毛毡面分离,将胶块通过两侧的绑带绑缚在患者针口的上端动脉,通过两端的魔术粘进行固定,通过胶块内侧的气囊挤压患者的动脉,使血液的流速降低后动脉肿胀,方便医生的动脉扎针,施术完毕后将止血垫表层的塑料膜撕开后放于伤口处,取下胶块后将胶块下方的毛毡面对准止血垫的勾毡面后按压,通过气囊使其完美与伤口部位贴合,通过绑带和魔术粘进行固定,一物多用起到压脉带和血压垫的两种作用,且止血垫可以进行跟换,可以实现重复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胶块;2、绑带;3、魔术粘;4、气囊;5、防护层;6、毛毡面;7、勾毡面;8、止血垫;9、塑料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包括胶块1、止血垫8、塑料膜9,胶块1的两端均固定有绑带2,绑带2背离胶块1的一端固定有魔术粘3,通过魔术粘3使两侧的绑带2连接起固定作用。胶块1的下端面固定有气囊4,气囊4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气囊4的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气囊4对动脉进行挤压的同时使本装置与伤口部位更加贴合,气囊4的外侧固定有防护层5,防护层5为棉质,防护层5与气囊4相适配,通过防护层5使皮肤与气囊4接触不会产生不适感,防护层5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毛毡面6,毛毡面6和勾毡面7相适配,且毛毡面6的厚度为三毫米,止血垫8的上端固定有勾毡面7,且止血垫8通过勾毡面7固定在毛毡面6上,塑料膜9固定在勾毡面7的下端,止血垫8位于塑料膜9的内部,且塑料膜9的内部通过消毒技术进行杀菌处理,将止血垫8上的勾毡面7与毛毡面6分离,将胶块1通过两侧的绑带2绑缚在患者针口的上端动脉,通过两端的魔术粘3进行固定,通过胶块1内侧的气囊4挤压患者的动脉,使血液的流速降低后动脉肿胀,方便医生的动脉扎针,施术完毕后将止血垫8表层的塑料膜9撕开后放于伤口处,取下胶块1后将胶块1下方的毛毡面6对准止血垫8的勾毡面7后按压,通过气囊4使其完美与伤口部位贴合,通过绑带2和魔术粘3进行固定,一物多用起到压脉带和血压垫的两种作用,且止血垫8可以进行跟换,可以实现重复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中,止血垫8上的勾毡面7与毛毡面6分离,将胶块1通过两侧的绑带2绑缚在患者针口的上端动脉,通过两端的魔术粘3进行固定,通过胶块1内侧的气囊4挤压患者的动脉,施术完毕后将止血垫8表层的塑料膜9撕开后放于伤口处,取下胶块1后将胶块1下方的毛毡面6对准止血垫8的勾毡面7后按压,通过绑带2和魔术粘3进行固定。以上即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包括胶块(1)、止血垫(8)、塑料膜(9),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块(1)的两端均固定有绑带(2),所述绑带(2)背离胶块(1)的一端固定有魔术粘(3),所述胶块(1)的下端面固定有气囊(4),所述气囊(4)的外侧固定有防护层(5),所述防护层(5)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毛毡面(6),所述止血垫(8)的上端固定有勾毡面(7),且止血垫(8)通过勾毡面(7)固定在毛毡面(6)上,所述塑料膜(9)固定在勾毡面(7)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压垫,包括胶块(1)、止血垫(8)、塑料膜(9),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块(1)的两端均固定有绑带(2),所述绑带(2)背离胶块(1)的一端固定有魔术粘(3),所述胶块(1)的下端面固定有气囊(4),所述气囊(4)的外侧固定有防护层(5),所述防护层(5)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毛毡面(6),所述止血垫(8)的上端固定有勾毡面(7),且止血垫(8)通过勾毡面(7)固定在毛毡面(6)上,所述塑料膜(9)固定在勾毡面(7)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穿刺置换用防溢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觅杨扬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