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箱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685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和设于内胆外部的加热管,内胆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管供电回路的通断。还涉及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和设于内胆外部的加热管,内胆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外壁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管供电回路的通断。还涉及一种烤箱的控制方法,在加热管工作过程中,对内胆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温度控制加热管供电回路的通断,以避免高温导致内胆发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实现对内胆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监测,从而避免内胆温度过高造成发黄,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An Oven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烤箱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烤箱,尤其是涉及一种蒸烤箱,还涉及一种烤箱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世界范围之内,食品的加工方法无非只有以下几种:煎、炒、炸、蒸、煮、炖、烤,而在这几种基本的加工方法中,蒸和烤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两种加工方法的青睐,例如我们最常吃的主食:米饭和馒头,主要就靠蒸,而现在比较流行烧烤,例如烤羊肉串,这就与烤的工艺密不可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的花样要求更高,因而也就增加了对食品工艺的要求,有些食品的加工既需要蒸又需要烤,这其中有的需要先蒸后烤,有的需要先烤后蒸,单纯的使用蒸锅和烤箱来完成这两道工序,操作不连贯,导致效率低下,而且食品需要从一个设备中取出再转移到另一个设备中,在这样对食品的质量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化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任何产品对生产效率的要求很高,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就考虑把蒸和烤的工艺放到一块,整合到一个食品设备中去,由此蒸烤箱就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几年得到了不断发展,从刚产生发展到今天,蒸烤箱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现阶段,采用不锈钢内胆的蒸烤箱普遍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胆变黄的问题,尤其是在下加热管附近,其原因在于,加热管贴合内胆,烤制食物时温度非常高,使用久了往往会出现类似加热管形状的黄色区域,非常影响观感。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烤箱,以避免内胆发黄,提高用户体验效果。为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和设于内胆外部的加热管,内胆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管供电回路的通断。进一步地,加热管管体呈弯折状,温度传感器对应加热管管体的弯折处设置;优选的,加热管管体弯折成波形结构,温度传感器对应波形结构的波峰和/或波谷设置。进一步地,内胆与加热管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设于内胆与加热管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地,内胆外部均布有多个温度传感器,且各温度传感器与加热管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烤箱为蒸烤箱。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和设于内胆外部的加热管,内胆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外壁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管供电回路的通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烤箱的控制方法,在加热管工作过程中,对内胆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温度控制加热管供电回路的通断,以避免高温导致内胆发黄。进一步地,判断检测温度是否达到第一设定值,若是,则停止对加热管供电,若否,则继续对加热管供电。进一步地,停止对加热管供电后,判断检测温度是否达到第二设定值,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若是,则继续停止对加热管供电,若否,则开始对加热管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实现对内胆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停止对加热管供电,从而避免内胆温度过高造成发黄,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2、加热管管体弯折处的温度最高,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对应加热管管体弯折处设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内胆发黄。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和加热管之间设置间隙,令加热管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至内胆,使内胆受热均匀。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于内胆和加热管之间,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内胆发黄。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烤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各组成名称如下:1——加热管,2——内胆,3——温度传感器,4——保温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烤箱,包括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2和设于内胆2外部的加热管1,内胆2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控制加热管1供电回路的通断。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2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3,以实现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停止对加热管1供电,从而避免内胆2温度过高造成发黄,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具体地,烤箱为蒸烤箱,加热管1设于内胆2下方,即加热管1为下加热管1。加热管1外部还设有保温棉4。由于下加热管的功能一般都是用来烘培等,用户在使用下加热管时,往往并不需要过高的温度。因此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以保证下加热管附近内胆的局部温度不会过高。如图3所示,烤箱的工作步骤如下:1、加热管1工作,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2、判断检测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设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若否,则执行步骤3;3、停止对加热管1供电,判断检测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设定值,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若是,则执行步骤5,若否,则执行步骤6;4、继续对加热管1供电;5、继续停止对加热管1供电;6、开始对加热管1供电。加热管1为弯曲成型,温度传感器3对应加热管1管体的弯折处设置。加热管1管体弯折处的温度最高,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3对应加热管1管体弯折处设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内胆2发黄。优选的,加热管1管体弯折成波形结构,温度传感器3对应波形结构的波峰和/或波谷设置。内胆2与加热管1之间具有间隙。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2和加热管1之间设置间隙,令加热管1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至内胆2,使内胆2受热均匀。温度传感器3设于内胆2与加热管1之间的间隙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3设于内胆2和加热管1之间,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内胆2发黄。现阶段,大部分蒸烤箱的下加热管总体长度较短,相同功率下单位长度上产生的热量多,另外由于下加热管离内胆下表面太近,所以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且温度分布不均匀,使得内胆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变黄。本专利技术的下加热管,相对于普通加热管,增加了加热管的总长度,在总发热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单位长度上的热量,使温度分布更均匀。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内胆2外部均布有多个用于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3,且各温度传感器3与加热管1之间的距离相等,温度传感器3控制加热管1供电回路的通断。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胆2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3,以实现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停止对加热管1供电,从而避免内胆2温度过高造成发黄,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3,并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内胆2发黄。烤箱的工作步骤如下:1、加热管1工作,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2、从各温度传感器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2)和设于内胆(2)外部的加热管(1),其特征在于,内胆(2)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控制加热管(1)供电回路的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烤箱,包括不锈钢内胆(2)和设于内胆(2)外部的加热管(1),其特征在于,内胆(2)外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内胆(2)附近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控制加热管(1)供电回路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加热管(1)管体呈弯折状,温度传感器(3)对应加热管(1)管体的弯折处设置;优选的,加热管(1)管体弯折成波形结构,温度传感器(3)对应波形结构的波峰和/或波谷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内胆(2)与加热管(1)之间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3)设于内胆(2)与加热管(1)之间的间隙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烤箱,其特征在于,内胆(2)外部均布有多个温度传感器(3),且各温度传感器(3)与加热管(1)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宝县丁少凡张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