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宪臻专利>正文

一种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801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该工艺技术通过将生物惰性的异麦芽酮糖引入酵素生产体系,预防了自然发酵过程中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富集了酵素酿造所必需的微生物菌群、并使其快速生长繁殖成为优势菌群,有益于避免因有害微生物引起的酵素生产食品安全风险。该工艺技术安全、简单、可控制,适合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An Enzyme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Prevent Food Safety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酵素是以植物、动物或食用菌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一类具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一类发酵制品。依据国家行业标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定义,酵素可分为食用酵素、农用酵素、饲用酵素、日化酵素、环保酵素等,目前的酵素多由药食同源类食材或中草药发酵酿制而成,是一类典型的传统保健食品。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酵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迅猛增加,但目前的酵素生产均为开放式的自然发酵,厂区的卫生状况、发酵过程控制等因素严重影响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而不稳定的微生物种群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同时诱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亟需开发过程可控的生产工艺新技术。异麦芽酮糖是由蔗糖异构酶催化蔗糖转化而形成的一种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β-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二糖结构,最早发现于蜂蜜中,是一种天然的健康糖。异麦芽酮糖是一种生物惰性的碳水化合物,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将其分解代谢,仅有极少数的益生菌能够利用其生长繁殖,主要包括兼性厌氧发酵的部分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等。而这些能够利用异麦芽酮糖生长的益生菌特别适合于酵素酿造,是酵素发酵过程中所必需的微生物菌群。如果以异麦芽酮糖为碳源进行酵素酿制,在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将诱发酵素酿制所必需的微生物在短时间内生长为优势菌群,避免非酵素酿造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从工艺技术层面保证了酵素制品的食品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酵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害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一种风险可控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以预防酵素生产过程中因有害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按3~8%的重量体积比将异麦芽酮糖加入水中,加热煮沸后晾至25~30℃,备用。2.取新鲜果蔬或中草药一种或多种,用水洗净后晾晒沥干表面水分,切片(段)备用。3.将切片(段)的低糖果蔬或中草药按重量体积比为3:10~2:5的比例加入装有异麦芽酮糖水溶液的发酵容器中,将容器密封,并在容器上外联发酵栓。4.调整发酵容器内温度,完成前期发酵。5.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低,完成中期发酵。6.继续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低,完成后熟发酵。7.将固液混合发酵液导入酵素榨汁机中,进行榨汁过滤,获得酵素发酵液。8.将酵素发酵液通过巴氏杀菌机杀菌后,无菌灌装,获得酵素成品。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果蔬还包括含糖果蔬,在完成步骤4)后,将含糖果蔬与发酵罐中异麦芽酮糖水溶液和低糖果蔬或中药材的体积比按1:6的比例加入发酵容器,密闭,再进行步骤5)。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糖果蔬的含糖量小于0.5%。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糖果蔬的含糖量大于0.5%。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的前期发酵温度为25~30℃,厌氧培养5~6天。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6)中的中期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8~10天。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7)中的后熟发酵温度为16~20℃,发酵90~100天。本专利技术中的原料包括低糖果蔬(0.5%以下)和含糖果蔬(0.5%以上),如果在所用食材中包括有含糖果蔬时,应首先将低糖果蔬或中药材与异麦芽酮糖溶液混合发酵,待第一次发酵结束后,在将其它含糖食材混入后继续发酵。本专利技术中的异麦芽酮糖是一种生物惰性的碳水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以其为碳源进行生长,仅有极少数的厌氧或兼性厌氧益生菌能够利用异麦芽酮糖生长繁殖。因此,通过在前期异麦芽酮糖培养基中的自然发酵,实现富集酵素酿制所必需的益生菌、排除酵素酿制非必需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保证酵素生产的食品安全性,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1.称取异麦芽酮糖5kg,置于装有煮沸后的100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并降温至25~30℃。2.将果蔬或中草药用水冲洗干净后,晾晒沥干表面水分,切片或段备用。3.将低糖果蔬或中草药按3:10的比加入装有异麦芽酮糖水溶液的发酵容器中,密闭、外联发酵栓。4.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整为25~30℃,保持5~6天,完成前期发酵。5.打开发酵容器,将含糖果蔬与发酵罐中异麦芽酮糖水溶液和低糖果蔬或中药材的体积比按1:6的比例加入发酵容器后,密闭。6.将发酵容器的温度调降为20~25℃后,保持8~10天,完成中期发酵。7.将发酵温度调降为16~20℃,保持90~100天,完成后熟发酵。8.将固液混合发酵液导入酵素榨汁机中,进行榨汁过滤,获得酵素发酵液。9.将酵素发酵液通过巴氏杀菌机杀菌,无菌灌装,获得酵素成品。实施例21.称取异麦芽酮糖5kg,置于装有煮沸后的100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并降温至25~30℃。2.将低糖果蔬或中草药用水冲洗干净后,晾晒沥干表面水分。3.将低糖果蔬或中草药按3:10的比加入发酵容器中,密闭、外联发酵栓。4.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整为25~30℃,保持5~6天,完成前期发酵。5.将发酵容器的温度调降为20~25℃后,保持8~10天,完成中期发酵。6.将发酵温度调降为16~20℃,保持90~100天,完成后熟发酵。7.将固液混合发酵液导入酵素榨汁机中,进行榨汁过滤,获得酵素发酵液。8.将酵素发酵液通过巴氏杀菌机杀菌,无菌灌装,获得酵素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重量体积百分比为3~8%的异麦芽酮糖水溶液,加热煮沸后凉至25~30℃;2)取新鲜果蔬或中草药一种或多种,用水洗净后晾晒沥干表面水分,切片或段备用;3)将低糖果蔬或中药材与异麦芽酮糖水溶液按重量体积百分比为3:10~2:5的比例加入到发酵容器中,将容器密封,并在容器上外联发酵栓;4)调整发酵容器内温度,完成前期发酵;5)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低,完成中期发酵;6)继续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低,完成后熟发酵;7)将固液发酵混合液导入酵素榨汁机中榨汁过滤,获得酵素发酵液;8)将酵素发酵液经巴氏杀菌机灭菌后,无菌灌装,获得酵素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重量体积百分比为3~8%的异麦芽酮糖水溶液,加热煮沸后凉至25~30℃;2)取新鲜果蔬或中草药一种或多种,用水洗净后晾晒沥干表面水分,切片或段备用;3)将低糖果蔬或中药材与异麦芽酮糖水溶液按重量体积百分比为3:10~2:5的比例加入到发酵容器中,将容器密封,并在容器上外联发酵栓;4)调整发酵容器内温度,完成前期发酵;5)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低,完成中期发酵;6)继续将发酵容器内温度调低,完成后熟发酵;7)将固液发酵混合液导入酵素榨汁机中榨汁过滤,获得酵素发酵液;8)将酵素发酵液经巴氏杀菌机灭菌后,无菌灌装,获得酵素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酵素生产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宪臻
申请(专利权)人:李宪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