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676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菌种培养基的培养,对酵母菌的平板扩培和黑曲霉的培养,马铃薯渣固体培养基,将发酵瓶紫外消毒烘干,再将马铃薯渣、麸皮121℃高温灭菌15min,然后放入发酵瓶中,将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灭菌后和菌种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在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将发酵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进行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合畜禽应用的新型优质微生物发酵饲料,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在解决马铃薯淀粉生产中废料处理问题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降低饲料成本,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A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of Potato Resid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渣发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渣是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加工淀粉后的主要副产品,由马铃薯的细胞碎片、细胞壁残余物、残余淀粉颗粒及细胞壁、薯皮细胞或细胞结合物构成。马铃薯渣含水量高达约90%,化学成分主要为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游离氨基酸、寡肽、多肽及灰分等可利用成分。其中,淀粉约占干基含量的37%,纤维素类约占干基总量的31%,果胶约占干基含量的17%,蛋白质/氨基酸仅约占干基含量的4%。鲜薯渣含水量高呈胶体物化特性,自带菌多达15类33种(细菌28种、霉菌4种和酵母菌1种),因此不易储存、运输,易腐败变质产生恶臭,若烘干则成本过高,增加企业负担。通常直接用作饲料,但其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料肉比高,饲料品质低;或当成废渣直接掩埋,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利用程度低。可薯渣中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部分淀粉和少量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薯渣中繁多的微生物和高含量的水分限制了薯渣的贮存和应用,大量的马铃薯渣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常作为废渣丢弃或掩埋处理,造成了资源的大大浪费。薯渣的脱水难、储运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马铃薯淀粉工业发展的瓶颈,其转化利用和增值增效问题,成为淀粉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寻找到一条既经济又能解决薯渣水分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烘干成本高、运输不方便等问题的途径非常必要,使之转化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培养基的培养,对酵母菌的平板扩培和黑曲霉的培养;S2:马铃薯渣固体培养基,将发酵瓶紫外消毒烘干,再将马铃薯渣、麸皮121℃高温灭菌15min,然后放入发酵瓶中;S3:将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灭菌后和菌种进行混合;S4:将混合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在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S5:将发酵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进行烘干。优选的,将酵母培养基121℃高温灭菌2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里用接种环挑起少量活化的酵母接种到酵母平板培养基上,放入27℃恒温培养箱培养72h,然后进行一级扩培,用接种环挑起少量菌种接种到装有液体酵母培养基的试管或者锥形瓶并用封口膜包好,27℃恒温振荡培养72h,二级扩培,用移液枪吸取少量的一级酵母扩培菌液加入装有酵母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并用封口膜包好,27℃恒温振荡培养72h。优选的,菌种液体扩培12小时后,1ml溶液与占混合浆液质量20%的甘油1:1混合,放于-20℃的冰箱保存,并在冷冻管上注明所保存的菌种和冻存时间。优选的,将察氏/PD培养基121℃高温灭菌20min,然后将活化的黑曲霉原种接到培养基上,27℃恒温培养72h,黑曲霉的扩培操作方法与酵母相同。优选的,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中添加0.05%的土温80,用此溶液将固体培养基里黑曲霉刮下,然后将此溶液与占混合浆液质量20%的甘油1:1混合,放于-20℃的冰箱保存,并在冷冻管上注明所保存的菌种和冻存时间。优选的,底物中马铃薯渣为80%,麸皮为20%。优选的,料与水的比例为1:1。优选的,在底物中添加尿素,且尿素的添加重量为底物的2%。优选的,在底物中添加酒曲。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合畜禽应用的新型优质微生物发酵饲料,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在解决马铃薯淀粉生产中废料处理问题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降低饲料成本,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本专利技术使用微生物可以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使其它粗饲料原料营养成份迅速转化,提高马铃薯渣发酵后营养价值,并含有益生菌,改善动物的消化道菌群,增强消化吸收利用,利于动物的健康,提高肉品质及家畜日增重。应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工农业废弃物,工艺简单,耗资少,宜推广,发酵物和底物利用完全彻底,无二次污染,是解决废弃物的资源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3、本专利技术以高值化利用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下脚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对废渣的处理压力,有效克服马铃薯渣再加工利用之毒素富集、二次污染、技术推广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能生产出高蛋白、富生物活性因子、高利用率、低成本的新型微生物饲料产品,从而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充分开发和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实施例1菌种培养基的培养,对酵母菌的平板扩培和黑曲霉的培养,马铃薯渣固体培养基,将发酵瓶紫外消毒烘干,再将马铃薯渣、麸皮121℃高温灭菌15min,然后放入发酵瓶中,将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灭菌后和菌种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在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将发酵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进行烘干,将酵母培养基121℃高温灭菌2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里用接种环挑起少量活化的酵母接种到酵母平板培养基上,放入27℃恒温培养箱培养72h,然后进行一级扩培,用接种环挑起少量菌种接种到装有液体酵母培养基的试管或者锥形瓶并用封口膜包好,27℃恒温振荡培养72h,二级扩培,用移液枪吸取少量的一级酵母扩培菌液加入装有酵母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并用封口膜包好,27℃恒温振荡培养72h,菌种液体扩培12小时后,1ml溶液与占混合浆液质量20%的甘油1:1混合,放于-20℃的冰箱保存,并在冷冻管上注明所保存的菌种和冻存时间,将察氏/PD培养基121℃高温灭菌20min,然后将活化的黑曲霉原种接到培养基上,27℃恒温培养72h,黑曲霉的扩培操作方法与酵母相同,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中添加0.05%的土温80,用此溶液将固体培养基里黑曲霉刮下,然后将此溶液与20%的甘油1:1混合,放于-20℃的冰箱保存,并在冷冻管上注明所保存的菌种和冻存时间,底物中马铃薯渣为80%,麸皮为20%,料与水的比例为1:1,在底物中添加尿素,且尿素的添加重量为底物的2%,在底物中添加酒曲实施例2在底物配置时,使用80%马铃薯渣+20%麸皮的发酵底物,料水比为1:1,在底物中添加尿素,且尿素的添加重量为底物的2%,黑曲霉菌液+酒曲菌种组合发酵产物纤维酶活力,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实施例3在底物配置时,使用80%马铃薯渣+20%麸皮的发酵底物,料水比为1:1,在底物中添加尿素,且尿素的添加重量为底物的2%,酒曲+酵母的菌种,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培养基的培养,对酵母菌的平板扩培和黑曲霉的培养;S2:马铃薯渣固体培养基,将发酵瓶紫外消毒烘干,再将马铃薯渣、麸皮121℃高温灭菌15min,然后放入发酵瓶中;S3:将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灭菌后和菌种进行混合;S4:将混合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在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S5:将发酵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进行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培养基的培养,对酵母菌的平板扩培和黑曲霉的培养;S2:马铃薯渣固体培养基,将发酵瓶紫外消毒烘干,再将马铃薯渣、麸皮121℃高温灭菌15min,然后放入发酵瓶中;S3:将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灭菌后和菌种进行混合;S4:将混合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在27℃恒温固态发酵96小时;S5:将发酵后的马铃薯渣固态培养基和菌种进行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酵母培养基121℃高温灭菌2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里用接种环挑起少量活化的酵母接种到酵母平板培养基上,放入27℃恒温培养箱培养72h,然后进行一级扩培,用接种环挑起少量菌种接种到装有液体酵母培养基的试管或者锥形瓶并用封口膜包好,27℃恒温振荡培养72h,二级扩培,用移液枪吸取少量的一级酵母扩培菌液加入装有酵母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并用封口膜包好,27℃恒温振荡培养72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酵马铃薯渣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液体扩培12小时后,1ml溶液与占混合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素梅杨明华陈兴传方晨赵小琪胡瑞举黄英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