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秋忠专利>正文

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629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检测装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它包括底座部分、透明筒部分和配重压铁,底座部分,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其中,在内筒、套筒Ⅱ的下端粘接柔性的密封环,在凹槽内填塞橡皮泥;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且外筒底部具有的翻边,配重压铁压在翻边上;透明筒部分采用透明塑料筒,且在透明筒上设置有刻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无论是整体式的配重铁环还是复合结构的底座,还是底部的橡皮泥和密封环的配合,都极大的简化可操作步骤,比传统的就地敷设橡皮泥效率提高,节省时间30%以上。

An Inspection Device for Water Seepage of Asphalt Highway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
该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排水性沥青路面是一种空隙率大(20%左右)、排水性能好、安全性好、噪音低的功能性路面。排水性沥青路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空隙被灰尘、砂粒等堵塞,丧失了部分排水降低噪音的功能,需及时进行修复养护。因此,路面渗水实验作为一项能够检测路面排水性的装置被应用于检测实验中。作为典型代表装置,参考CN207423755U中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外水管、内水管、水管底座、开盖、支撑杆、盖缝、底座、调整水阀、上盖筒,其中,开盖设有两个以上,支撑杆设有两个以上且相互平行,支撑杆连接底座和上盖筒,外水管的下方嵌套在水管底座的内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内水管设于外水管的内部,盖缝设于开盖上为一体结构,调整水阀垂直连接在上盖筒(10)中部的下方。使用过程中,底座部分与路面之间存在间隙,容易造成渗漏,且此处的渗漏并非是路面性能指标,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也就是说,底座部分与沥青路面之间的配合不紧密造成了实验结果的不准确。现有的技术实践中,解决此问题使用的方法是,在底座和沥青路面使用橡皮泥进行封堵、密封,橡皮泥具有变形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但是也存在其他的问题,例如,橡皮泥需要手工做成规则的环形,效率比较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测试装置安装使用繁琐、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包括底座部分、透明筒部分和配重压铁,其特征在于,底座部分,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其中,内筒和外筒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为塑料材质,所述内筒的长度高于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的高度,且所述内筒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连接端;所述内筒、套筒Ⅱ和外筒下端向下突出并在套筒Ⅰ和套筒Ⅲ部位形成环形的凹槽,在所述内筒、套筒Ⅱ的下端粘接柔性的密封环,在凹槽内填塞橡皮泥且橡皮泥填满凹槽后向下突出密封环;所述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且所述外筒底部具有的翻边,所述配重压铁由至少两个铁环叠放而成并压在翻边上;所述透明筒部分采用透明塑料筒,所述透明筒部分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内筒顶部密封连接,且在透明筒上设置有刻度。所述透明筒下端为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部和内筒之间设置密封垫圈。所述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之间为过紧配合。所述翻边的宽度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所述内筒的断面有效面积为100cm2的整数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改变了原有的支撑杆模式,无论是整体式的配重铁环还是复合结构的底座,还是底部的橡皮泥和密封环的配合,都极大的简化可操作步骤,比传统的就地敷设橡皮泥效率提高,节省时间30%以上,且通过橡皮泥和密封环的配合,提高了与路面的贴合紧密度和密封效果,避免此处发生漏水、渗水,检测结果更加精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1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2示意图。图中:100底座部分,110内筒,111外螺纹,120套筒Ⅰ,130套筒Ⅱ,140套筒Ⅲ,150外筒,151翻边,160发泡橡胶密封环,170橡皮泥200透明筒部分,210密封垫圈,220刻度,300配重压铁。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整体上,按照功能划分,包括底座部分100、透明筒部分200和配重压铁300三大部分,其中底座部分的作用在于提供支撑、安装和配重,并通过在底座部分的下表面设置密封材料,实现与沥青路面的密封接触。透明筒部分为观察液面的主要部位,用于观测液面的下降,并配合计时秒表进行数据的记录,通常透明筒部分与底座部分之间采用螺纹密封连接,进一步地,为实现防渗水密封,在透明筒部分和底座部分的连接配合面处设置有密封垫圈。配重压铁300采用大质量的铁环,且下小上大,例如,底部的配中压铁为5公斤,上部的压铁为10公斤,梯次设计,便于取放。底座部分100,为钢塑复合结构,有若干筒状的零部件复合而成,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筒110、套筒Ⅰ120、套筒Ⅱ130、套筒Ⅲ140和外筒150,其中,内筒110和外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套筒Ⅰ120、套筒Ⅱ、套筒Ⅲ为塑料材质,且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彼此套置,并且为过紧配合,内筒110的长度高于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且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的顶部平齐,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粘的方式进行固定,形成一体复合结构,在外筒150底部具有一个向外的翻边151,翻边的宽度在10厘米到20厘米左右。作为实验用,内筒的断面有效面积通常为100cm2以及100cm2整数倍,例如200cm2。上述的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的顶部平齐,且内筒110顶部向上延伸并高出10厘米,在该高出部分位置设置有外螺纹111,外螺纹111用于和透明筒部分进行螺纹配合。上述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下端处于非平齐状态,其中内筒、套筒Ⅱ和外筒下端较长,在套筒Ⅰ和套筒Ⅲ部位形成环形的凹槽,并在凹槽两侧的内筒、套筒Ⅱ的下端粘接柔性的发泡橡胶密封环160,形成两道橡胶圈,同时在凹槽内填塞一次性使用的橡皮泥170,橡皮泥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填满凹槽后,并向下露出橡胶密封圈一部分,形成凸起,当收到配重压力后,橡皮泥170会发生塑性变形,填充在路面中沥青的缝隙内,形成微型封堵,避免向侧向漏水。透明筒部分200采用透明塑料筒,大部分作为量筒使用,在透明筒下端为螺纹连接部,该螺纹连接部直径略大,形成阶梯,并在阶梯肩部粘接密封垫圈210,在透明筒部分和内筒部分之间形成密封。在透明筒上设置有刻度220,用于标示内部液体的深度,通常,内部液体采用有色水,例如红色或者黑色墨水,根据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记录。参考图2至图4,测试方法如下:(1)在新建公路设定待检测区域,并进行路面清洁,将清扫后的路面用粉笔按底座大小划好圆圈记号。(2)在凹槽内填充橡皮泥后将底座放置在路面上,在增加配重压铁,然后安装透明筒。(3)向透明筒中注入淡红色的水(代号:W)至略高于零点,待液位缓慢下降到刻度零点时立即打开秒表,每间隔60秒,读记透明筒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设定点为止。(4)按以上步骤在同1个检测路段选择5个测点测定渗水系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本步骤中,每更换一个检测地点,需要重新更换凹槽内的橡皮泥,以确保不发生侧向漏液。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包括底座部分、透明筒部分和配重压铁,其特征在于,底座部分,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其中,内筒和外筒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为塑料材质,所述内筒的长度高于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的高度,且所述内筒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连接端;所述内筒、套筒Ⅱ和外筒下端向下突出并在套筒Ⅰ和套筒Ⅲ部位形成环形的凹槽,在所述内筒、套筒Ⅱ的下端粘接柔性的密封环,在凹槽内填塞橡皮泥且橡皮泥填满凹槽后向下突出密封环;所述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且所述外筒底部具有翻边,所述配重压铁由至少两个铁环叠放而成并压在翻边上;所述透明筒部分采用透明塑料筒,所述透明筒部分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内筒顶部密封连接,且在透明筒上设置有刻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公路路面渗水检测装置,包括底座部分、透明筒部分和配重压铁,其特征在于,底座部分,自内向外依次为: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其中,内筒和外筒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为塑料材质,所述内筒的长度高于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的高度,且所述内筒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连接端;所述内筒、套筒Ⅱ和外筒下端向下突出并在套筒Ⅰ和套筒Ⅲ部位形成环形的凹槽,在所述内筒、套筒Ⅱ的下端粘接柔性的密封环,在凹槽内填塞橡皮泥且橡皮泥填满凹槽后向下突出密封环;所述内筒、套筒Ⅰ、套筒Ⅱ、套筒Ⅲ和外筒之间通过热合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且所述外筒底部具有翻边,所述配重压铁由至少两个铁环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忠林占胜
申请(专利权)人:李秋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