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83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搅拌器与气瓶Ⅰ、油桶、注入泵分别连通,注入泵与泡沫桶、气瓶Ⅱ连通,注入泵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高渗长岩心夹持器连通,低渗长岩心夹持器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连通,高渗长岩心夹持器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Ⅱ连通,储集罐分别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气油比测量装置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能对比分析出采用不同的驱替方式、不同注入介质对低渗、高渗岩心进行驱替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及动态传播特征,测定气油比,从而选取适用于不同渗透率岩心样品的驱替方式、注入介质。

An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al Device with Double-tube Parallel Long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测定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是正确认识该种开发方式过程中的开发动态的基础。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109162681A(公开日为2019年01月08日)中公开一种用于模拟稠油油藏的长岩心驱替实验系统,用于模拟稠油油藏条件下的长岩心样品的长岩心填砂管、与该长岩心填砂管的进口侧连接的注入单元、与所述长岩心填砂管的出口侧连接的生产单元,以及,压力监测单元和数据采集装置。这种用于模拟稠油油藏的长岩心驱替实验系统的缺点是:不能对比分析出采用不同的驱替方式对低渗、高渗岩心进行驱替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及动态传播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包括低渗长岩心夹持器、第一压力监测单元、数据采集装置、注入泵,还包括气瓶Ⅰ、搅拌器、第二压力监测单元、高渗长岩心夹持器、油桶、泡沫桶、气瓶Ⅱ、储集罐、气油比测量装置Ⅰ、气油比测量装置Ⅱ,所述搅拌器与气瓶Ⅰ、油桶、注入泵分别连通,所述注入泵还与泡沫桶、气瓶Ⅱ连通,所述注入泵分别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高渗长岩心夹持器连通,所述低渗长岩心夹持器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连通,所述高渗长岩心夹持器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Ⅱ连通,所述储集罐分别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气油比测量装置Ⅱ连通;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安装在低渗长岩心夹持器上,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与数据采集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单元安装在高渗长岩心夹持器上,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单元与数据采集装置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压力监测单元包括进口压力传感器Ⅱ、中间压力传感器Ⅱ、出口压力传感器Ⅱ,所述中间压力传感器Ⅱ个数为三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注入泵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计、第一阀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注入泵与高渗长岩心夹持器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计、第二阀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低渗长岩心夹持器与高渗长岩心夹持器均设置在恒温箱内。本技术提出的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将低渗长岩心夹持器、高渗长岩心夹持器并联,能对比分析出采用不同的驱替方式、不同注入介质对低渗、高渗岩心进行驱替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及动态传播特征,测定气油比,从而选取适用于不同渗透率岩心样品的驱替方式、注入介质。附图说明图1是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压力监测单元示意图。图3是第二压力监测单元示意图。图中所示:1-低渗长岩心夹持器、2-气瓶Ⅰ、3-第一压力监测单元、4-数据采集装置、5-搅拌器、6-第二压力监测单元、7-高渗长岩心夹持器、8-油桶、9-泡沫桶、10-气瓶Ⅱ、30-中间压力监测点Ⅰ、31-进口压力监测点Ⅰ、33-进口压力传感器Ⅰ、322-出口压力监测点Ⅰ、324-出口压力传感器Ⅰ、327-中间压力传感器Ⅰ、328-中间压力传感器Ⅱ、329-出口压力监测点Ⅱ、40-注入泵、41-压力计、42-第一阀门、43-第二阀门、44-储集罐、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6-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7-恒温箱、48-进口压力传感器Ⅱ、49-出口压力传感器Ⅱ、50-进口压力监测点Ⅱ、51-中间压力监测点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包括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数据采集装置4、注入泵40,还包括气瓶Ⅰ2、搅拌器5、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油桶8、泡沫桶9、气瓶Ⅱ10、储集罐44、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所述搅拌器5与气瓶Ⅰ2、油桶8、注入泵40分别连通,便于将气瓶Ⅰ2中气体与油桶8中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入搅拌器5,配制活油,便于将充分搅拌后的注入液加压,注入泵40还与泡沫桶9、气瓶Ⅱ10连通,便于将气瓶Ⅱ10中气体与泡沫桶9中泡沫按一定比例混合入搅拌器5,充分搅拌,配制用于驱替的混合液,注入泵40分别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连通,注入泵40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计41、第一阀门42,便于控制注入液进入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注入泵40与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计41、第二阀门43,便于测量注入泵40流出流体压力,便于控制注入液进入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连通,便于测量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流出流体的气油比,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连通,便于测量从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流出流体的气油比,储集罐44分别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连通,便于收集废液,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与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均设置在恒温箱47内,有利于避免外界环境温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安装在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上,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的进口侧设有进口压力监测点Ⅰ31,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的出口压力监测点Ⅰ322,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上依次间隔设有三个中间压力监测点Ⅰ30,进口压力传感器Ⅰ33连接至进口压力监测点Ⅰ31,出口压力传感器Ⅰ324连接至出口压力监测点Ⅰ322,各个中间压力传感器Ⅰ327分别连接至各个中间压力监测点Ⅰ30,有利于通过压力监测点采集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的压力数据,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与数据采集装置4电连接,数据采集装置4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计算机和不间断电源UPS,便于将从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监测到的长岩心夹持器的压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不同渗透率岩心在驱替过程中的压力分布规律及动态传播特征,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安装在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上,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的进口侧设有进口压力监测点Ⅱ50,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的出口压力监测点Ⅱ329,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上依次间隔设有三个中间压力监测点Ⅱ51,进口压力传感器Ⅱ48连接至进口压力监测点Ⅱ50,出口压力传感器Ⅱ49连接至出口压力监测点Ⅱ329,各个中间压力传感器Ⅱ328分别连接至各个中间压力监测点Ⅱ51,有利于通过压力监测点采集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的压力数据,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与数据采集装置4电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通,这些改进和变通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包括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数据采集装置(4)、注入泵(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瓶Ⅰ(2)、搅拌器(5)、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油桶(8)、泡沫桶(9)、气瓶Ⅱ(10)、储集罐(44)、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所述搅拌器(5)与气瓶Ⅰ(2)、油桶(8)、注入泵(40)分别连通,所述注入泵(40)还与泡沫桶(9)、气瓶Ⅱ(10)连通,所述注入泵(40)分别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连通,所述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连通,所述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连通,所述储集罐(44)分别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连通;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安装在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上,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与数据采集装置(4)电连接,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安装在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上,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与数据采集装置(4)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并联长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包括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数据采集装置(4)、注入泵(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瓶Ⅰ(2)、搅拌器(5)、第二压力监测单元(6)、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油桶(8)、泡沫桶(9)、气瓶Ⅱ(10)、储集罐(44)、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所述搅拌器(5)与气瓶Ⅰ(2)、油桶(8)、注入泵(40)分别连通,所述注入泵(40)还与泡沫桶(9)、气瓶Ⅱ(10)连通,所述注入泵(40)分别与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连通,所述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连通,所述高渗长岩心夹持器(7)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连通,所述储集罐(44)分别与气油比测量装置Ⅰ(45)、气油比测量装置Ⅱ(46)连通;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3)安装在低渗长岩心夹持器(1)上,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明强汪周华赵勇邓振龙范博臣赵华臻王伟王超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