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24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包括载波模块和底座,载波模块上设有弹性扣件,弹性扣件包括与载波模块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弹性连接的弹性部,弹性部与固定部之间具有供弹性部向固定部靠近的间隙,弹性部上设有卡接部,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限位部,当弹性扣件进入安装槽时,弹性部被压紧靠近固定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弹性部回到原有位置,限位部与卡接部抵持,以限制载波模块脱离底座;朝固定部方向压紧弹性部即可使限位部与卡接部脱离,然后载波模块可以脱离底座。通过改变载波模块与底座的连接方式,实现了载波模块的快速连接和拆卸,载波模块在现场选用后进行插拔,运输与运行过程可靠连接不松脱。

A Metering Automation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
本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
技术介绍
计量自动化终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监测工具,一般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模块,一般而言现在广泛应用的计量自动化终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上盖中内嵌入模块,然后上盖再安装一个透明的翻盖压住模块,保证模块不脱落。此类设计的计量自动化终端由于翻盖的存在增加了成本,且需要先翻开透明翻盖,然后再插拔模块,步骤较多,且该透明翻盖需要承担压紧模块的工作,对安装强度有要求;另一种形式的计量自动化终端是模块直接与主板相连接,位于上盖的下方,换言之是模块集中在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内部,这种形式的计量自动化终端没有透明翻盖,但是插拔模块的时候需要开启上盖,现场操作仍不便利。因此,需要有一种能简单快速实现插拔模块功能的计量自动化终端,同时该终端在工作状态时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插拔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成本较高及插拔操作较多的问题,且工作时稳定可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包括载波模块和底座,载波模块上设有弹性扣件,弹性扣件包括与载波模块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弹性连接的弹性部,弹性部与固定部之间具有供弹性部向固定部靠近的间隙,弹性部上设有卡接部,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限位部,当弹性扣件进入安装槽时,弹性部被压紧靠近固定部,到达预定位置时,弹性部回到原有位置,限位部与卡接部抵持,以限制载波模块脱离底座;朝固定部方向压紧弹性部即可使限位部与卡接部脱离,然后载波模块可以脱离底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扣件为U型结构,弹性扣件与载波模块固定连接的一侧为固定部,弹性部包括U型结构的弧形段和U型结构的另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卡接部包括自由端和连接端,连接端的宽度大于自由端的宽度,自由端与连接端组合起来成“凸”字状,限位部为底座的顶部侧壁朝向安装槽延伸的凸块结构,限位部位于安装槽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安装完成后载波模块下表面接触底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载波模块包括上盖和基座,上盖上设有卡勾,基座上设有卡槽,卡勾卡入卡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扣件成对位于基座的对侧表面,并向上、向下两个方向均延伸超出基座表面,上盖设有容纳槽,上盖和基座组装完成后,弹性扣件向上延伸的部分完全被容纳槽容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一个安装槽的顶部设有一对限位块,一个载波模块包括一对弹性扣件,底座上对应每一个载波模块设有至少2个安装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盖、基座和底座的材料均为PC+10%GF塑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底座的底面包括若干不同深度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连接和拆卸的载波模块,载波模块在现场选用后进行插拔,运输与运行过程可靠连接不松脱,且成本低廉,应用广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要将载波模块11和载波模块12安装于底座2上以组装成完整的计量自动化终端,载波模块11和载波模块12安装在底座2的上表面,载波模块12位于底座2的上表面中部,载波模块11处于载波模块12的相邻位置。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爆炸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的专利技术点集中在载波模块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上,本实施例中,载波模块11和载波模块12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因此图2对载波模块11进行完全的爆炸分离,载波模块12保留整体结构,即载波平台12的结构为载波平台11组装完成后的示意结构。载波模块11分为上盖和基座,上盖中与基座接触的连接部件为卡勾111,基座上与上盖接触的连接部件为卡槽121,容纳槽112作为安装完成后扣件122的容纳位置,卡勾111与卡槽121的勾紧将上盖和基座紧密结合在一起,该卡扣连接限制了基座向下脱离上盖。底座2上有承接板21和承接板22,分别对应载波模块11和载波模块12,端子座23排布在底座2的一个侧面上,底座2的底面包括若干不同深度的凹槽24。扣件122为弹性扣件,在扣件122被朝内挤压后会有往竖直方向回弹的趋势,因此,如果将上盖和基座组装好的载波模块11(及载波模块12)安装在底座2上时,扣件122卡入底座2上一个安装槽内,完成整个安装过程,具体过程将结合图3进行说明。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为了说明更清楚,本图所示的计量自动化终端隐藏了载波模块12。扣件122是一个典型的U型结构弹性扣件,U型结构的一侧固定在载波模块11上作为固定部,另一侧与U型结构的弧形部共同作为弹性部发挥作用,即弹性部受压靠近固定部时,扣件122本身会产生一个弹力促使弹性部回弹回到原来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扣件122靠近限位块2111的一侧记为卡接部,卡接部表面成“凸”字状,“凸”字上方为自由端,下方为与扣件122的U型结构弧形部连接的连接端,连接端的宽度大于自由端的宽度。基于上述原理,限位块2111位于安装槽211的上方,载波模块11通过扣件122固定在底座2上,扣件122卡入底座上的安装槽211,安装槽211的宽度和扣件122的厚度相同,在安装时,将扣件122向内施力压紧,放下载波模块11后松开,此时扣件122回弹,扣件122的底部(即卡接部的连接端)回弹卡入限位块2111下方,与限位块2111抵紧并被限位块2111限位,使载波模块11不能离开底座2,完成了整个安装固定过程。以载波模块11为例,由于扣件122的是一个U型结构,在安装时,扣件122的底部是U型结构的弧形部,厚度最小,由于弹性扣件的特性,因此还能省去将扣件122向内施力压紧的过程。插入载波模块11时,使扣件122对准安装槽211垂直插入载波模块11,到达预定位置后扣件122回弹卡进限位块2111下方,限位块2111限制载波模块11的向上运动;需要拆下载波模块11时,只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波模块和底座,所述载波模块上设有弹性扣件,所述弹性扣件包括与所述载波模块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弹性连接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供所述弹性部向所述固定部靠近的间隙,所述弹性部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限位部,当所述弹性扣件进入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弹性部被压紧靠近所述固定部,到达预定位置时,所述弹性部回到原有位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接部抵持,以限制所述载波模块脱离所述底座;朝所述固定部方向压紧所述弹性部即可使限位部与所述卡接部脱离,然后所述载波模块可以脱离所述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波模块和底座,所述载波模块上设有弹性扣件,所述弹性扣件包括与所述载波模块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弹性连接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供所述弹性部向所述固定部靠近的间隙,所述弹性部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限位部,当所述弹性扣件进入所述安装槽时,所述弹性部被压紧靠近所述固定部,到达预定位置时,所述弹性部回到原有位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接部抵持,以限制所述载波模块脱离所述底座;朝所述固定部方向压紧所述弹性部即可使限位部与所述卡接部脱离,然后所述载波模块可以脱离所述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扣件为U型结构,所述弹性扣件与所述载波模块固定连接的一侧为所述固定部,所述弹性部包括U型结构的弧形段和U型结构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自由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宽度大于所述自由端的宽度,所述自由端与连接端组合起来成“凸”字状,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底座的顶部侧壁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素芳陈卫刚李晓鹏刘勇李季洋苍久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市科陆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