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84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的入口通过管线连接提升泵的出口,多介质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的入口,反洗鼓风机通过管线分别连接多介质过滤器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反冲洗泵通过管线分别连接多介质过滤器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臭氧发生器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非均相催化氧化塔内置负载活性炭填料。该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采用负载活性炭填料,催化效果大幅度提升,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大幅提升;配置多介质过滤器加强预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物,避免悬浮物吸附在氧化塔内活性炭填料上,影响负载活性炭的催化效果。

An emergency treatment device for sudden organic pollutant pollu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污染物应急处理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自从Rook和Bellar等在饮用水中发现有机衍生物以来,水源水中有机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报道指出,目前饮用水中可检出的有机污染物达2221种,其中许多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物。流行病研究显示饮用水中有机物污染与人类某些癌症有一定的关联。调查显示,全国1200条受监测的河流中,800多条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而形势还在继续恶化。2011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田怀军等报道重庆主城区长江段饮用水源中检出101种有机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酯类、酮类、酚类、杂环、苯及其衍生物等。陈敏等在长江口南通地区饮用水源地检测出七大类有毒有害有机物,其中有21项属于EPA优先控制污染物,12项属于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25项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污染物。姜福欣等在黄河河口区域饮用水中检出8类192种污染物,其中属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62种,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33种。珠江三角洲某市水源水中检出226种污染物。松花江流域检出185种有机污染物。长江口门段25个水源及水厂出水共检出有机污染物504种,能确切定性213种,准确定量56种,其中PAHs22种,苯系物27种,酚类17种。2011年,针对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的共计4727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0%,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综上所述,我国水系普遍受到有机物污染,其种类主要以烷烃类、苯类、多环芳烃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近几年我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湖库水源突发有机污染物污染事故频发,这给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2012年7月1日开始正式强制执行,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与1985年的旧版国标相比,新国标的水质检测指标由35项提高到106项,其中,有机化合物毒理指标由5项增至53项。面对水源水质的突发性变化,传统的常规净水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溶解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果没有高效安全的处理方法,这些有机污染物将直接影响供水水质安全,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包括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入口通过管线连接提升泵的出口,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的入口,反洗鼓风机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反冲洗泵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臭氧发生器通过管线连接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塔,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塔内置负载活性炭填料。进一步的,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塔为2台或多台并联。进一步的,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塔为2台或多台串联。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活性炭填料负载的活性组分为二氧化锰。本应急装置采用的核心技术为负载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它采用负载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利用活性炭特有的吸附和催化性能以及活性组分的协调催化作用,在反应体系中降低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活化能,从而使在常温常压下利用水中溶解的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负载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原理:在水溶液内,O3的氧化作用是经过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两种方式实现的。直接反应就是O3经过其强氧化性直接和有机物质接触反应,转变有机污染物的化学机构,把不饱和烃转变成饱和烃,把大分子量的杂质转变成小分子量的杂质,这个反应拥有选择性;间接反应里臭氧不直接和有机物质作用,其是在催化剂的影响下出现OH基,OH基是二次氧化剂和有机污染物产生反应,产生有机自由基能够继续参加羟基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或是通过产生的有机氧化物自由基不断产生氧化分解作用。羟基自由基在各类深度氧化法中都会产生,其反应原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羟基自由基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与电子亲和水平,属于一种氧化性较强的基团,在水处理时,其能够通过亲电加成、脱氢、电子转移的手段和污染物进行作用,并且这个反应不具备选择性,反应过程较为彻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新型负载活性炭填料,负载活性组分为二氧化锰,与一般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比较,经过负载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其孔隙明显增多,负载的活性组分明显增加,催化效果大幅度提升,对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大幅提升;2)配置多介质过滤器加强预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物,避免来水悬浮物吸附在氧化塔内负载活性炭填料上,影响负载活性炭的催化效果;3)非均相催化氧化塔设置2台或多台,运行方式灵活多变,可根据来水COD浓度,可并联运行、串联运行以及单独切出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多介质过滤器,2、非均相催化氧化塔,3、提升泵,4、反洗鼓风机,5、反冲洗泵,6、臭氧发生器,7、压力表,8、闸阀,9、止回阀,10、橡胶柔性接头,11、电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包括多介质过滤器1,多介质过滤器1的入口通过管线连接提升泵3的出口,多介质过滤器1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的入口,反洗鼓风机4通过管线分别连接多介质过滤器1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反冲洗泵5通过管线分别连接多介质过滤器1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臭氧发生器6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内置负载活性炭填料,负载活性炭填料负载有二氧化锰,提升泵3、反冲洗泵5的出口处均设有压力表7,提升泵3、反冲洗泵5的出口及入口处均设有橡胶柔性接头10,各管线上设有闸阀8、止回阀9或电动阀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非均相催化氧化塔为2台并联。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非均相催化氧化塔为多台串联。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污染的水源水经提升泵先进入多介质过滤装置,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物质,防止这些物质吸附在负载活性炭表面,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介质过滤器(1),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的入口通过管线连接提升泵(3)的出口,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的入口,反洗鼓风机(4)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反冲洗泵(5)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臭氧发生器(6)通过管线连接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所述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内置负载活性炭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源突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介质过滤器(1),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的入口通过管线连接提升泵(3)的出口,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的入口,反洗鼓风机(4)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反冲洗泵(5)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1)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塔(2),臭氧发生器(6)通过管线连接所述非均相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利琴王红梅温官高尚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碧水源净水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