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84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蓄水装置、第一导管、过滤装置、第二导管、酸碱中和装置、第三导管、出水箱,所述蓄水装置的右侧通过第一导管与过滤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右侧通过第二导管与酸碱中和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酸碱中和装置的右侧通过第三导管与出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该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了蓄水装置、第一导管、过滤装置、第二导管和酸碱中和装置,不需要阀门和抽水泵干涉,污水自行进行流动,在蓄水装置、过滤装置和酸碱中和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废水能够迅速的得到净化,节省了处理成本。

A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Bi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类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将废水中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的过程。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705856U公开了一种分级式高效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设置阀门和抽水泵对污水处理的过程进行干涉,虽然提高了处理的效率但是处理的成本较高,而且净化的效果不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蓄水装置、第一导管、过滤装置、第二导管、酸碱中和装置、第三导管、出水箱,所述蓄水装置的右侧通过第一导管与过滤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右侧通过第二导管与酸碱中和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酸碱中和装置的右侧通过第三导管与出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顶部的左侧穿插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蓄水装置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底部开设的通孔内部套接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沙箱,所述过滤装置内壁的顶部且位于集沙箱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所述第二导管的左端贯穿过滤装置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酸碱中和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箱,所述投料箱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通槽,所述投料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出插接有出水管,所述固定箱的左侧安装有PH检测仪,所述PH检测仪的检测端插入到固定箱的内部,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转子与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侧表面焊接有六个搅拌叶。优选的,所述出水箱包括的右侧穿插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远离出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滤层为活性炭层,所述第二滤层为不锈钢滤芯。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了蓄水装置、第一导管、过滤装置、第二导管和酸碱中和装置,随着蓄水装置内部的污水量增大,污水顺着第一导管进入到过滤装置的内部,经过过滤净化之后随着第二导管进入酸碱中和装置进行中和处理,不需要阀门和抽水泵干涉,污水自行进行流动,在蓄水装置、过滤装置和酸碱中和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废水能够迅速的得到净化,节省了处理成本。2、该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了酸碱中和装置、固定箱、投料箱、水泵、出水管、PH检测仪、驱动装置和搅拌叶,PH检测仪对固定箱内部的污水进行检测,了解污水的酸碱值之后,向投料箱内部滴入相应的酸碱溶液,给水泵通电之后,水泵将投料箱内部的溶液输入到投料箱的内部,随后给驱动装置通电,驱动装置带动搅拌叶旋转,使得污水酸碱值得到中和,适用于各种污水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装置剖面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酸碱中和装置剖面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11蓄水装置、111蓄水箱、112隔板、113过滤网、12第一导管、13过滤装置、131集沙箱、132套筒、133第一滤层、134第二滤层、14第二导管、15酸碱中和装置、151固定箱、152投料箱、153水泵、154出水管、155PH检测仪、156驱动装置、157搅拌叶、16第三导管、17出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蓄水装置11、第一导管12、过滤装置13、第二导管14、酸碱中和装置15、第三导管16、出水箱17,蓄水装置11包括蓄水箱111,蓄水箱111顶部的左侧穿插设置有进水管,蓄水装置1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隔板112固定连接,隔板112底部开设的通孔内部套接有过滤网113,通过设置了过滤网113,过滤网113对污水进行简单的过滤,阻止较大的杂质和垃圾通过,蓄水装置11的右侧通过第一导管12与过滤装置13的左侧固定连接,过滤装置13包括过滤装置13,过滤装置1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沙箱131,过滤装置13内壁的顶部且位于集沙箱13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32,套筒13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第一滤层133和第二滤层134,第一滤层133为活性炭层,第二滤层134为不锈钢滤芯,通过设置了集沙箱131,随着过滤装置13内部的污水量增大,污水逐渐穿过第二滤层134和第一滤层133,而污水中的泥沙不能穿过第二滤层134,随后掉落在集沙箱131的内部,第二导管14的左端贯穿过滤装置13并延伸至套筒132的内部,过滤装置13的右侧通过第二导管14与酸碱中和装置15的左侧固定连接,酸碱中和装置15包括固定箱151,固定箱1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投料箱152,投料箱152顶部的左侧开设有通槽,通过设置了通槽,通槽的内部可以滴入酸碱溶液,或者通入水体,投料箱15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53,水泵153的出水口出插接有出水管154,固定箱151的左侧安装有PH检测仪155,PH检测仪155的检测端插入到固定箱151的内部,通过设置了PH检测仪155,PH检测仪155是以电位测定法来测量溶液PH值的,使一个精密测量的电位计,固定箱15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156,驱动装置156为伺服电机,驱动装置156的输出端通过转子与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侧表面焊接有六个搅拌叶157,通过设置了酸碱中和装置15、固定箱151、投料箱152、水泵153、出水管154、PH检测仪155、驱动装置156和搅拌叶157,PH检测仪155对固定箱151内部的污水进行检测,了解污水的酸碱值之后,向投料箱152内部滴入相应的酸碱溶液,给水泵153通电之后,水泵153将投料箱152内部的溶液输入到投料箱152的内部,随后给驱动装置156通电,驱动装置156带动搅拌叶157旋转,使得污水酸碱值得到中和,适用于各种污水的处理,酸碱中和装置15的右侧通过第三导管16与出水箱17的左侧固定连接,出水箱17包括的右侧穿插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远离出水箱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阀门,通过设置了蓄水装置11、第一导管12、过滤装置13、第二导管14和酸碱中和装置15,随着蓄水装置11内部的污水量增大,污水顺着第一导管12进入到过滤装置13的内部,经过过滤净化之后随着第二导管14进入酸碱中和装置15进行中和处理,不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蓄水装置(11)、第一导管(12)、过滤装置(13)、第二导管(14)、酸碱中和装置(15)、第三导管(16)、出水箱(17),所述蓄水装置(11)的右侧通过第一导管(12)与过滤装置(1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3)的右侧通过第二导管(14)与酸碱中和装置(15)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酸碱中和装置(15)的右侧通过第三导管(16)与出水箱(17)的左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蓄水装置(11)、第一导管(12)、过滤装置(13)、第二导管(14)、酸碱中和装置(15)、第三导管(16)、出水箱(17),所述蓄水装置(11)的右侧通过第一导管(12)与过滤装置(1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3)的右侧通过第二导管(14)与酸碱中和装置(15)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酸碱中和装置(15)的右侧通过第三导管(16)与出水箱(17)的左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11)包括蓄水箱(111),所述蓄水箱(111)顶部的左侧穿插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蓄水装置(1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隔板(112)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12)底部开设的通孔内部套接有过滤网(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类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3)包括过滤装置(13),所述过滤装置(1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沙箱(131),所述过滤装置(13)内壁的顶部且位于集沙箱(13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32),所述套筒(13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第一滤层(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胡代花冯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