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658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包括车体、升降单元、蓄电池、太阳能板组及控制器,车体的前部为驾驶室,车体的中后部分为车厢。升降单元有多个,多个升降单元规则布置在车厢的内部。升降单元包括充电支撑座、导向机构及剪叉升降机构,充电支撑座设置在剪叉升降机构的上方,导向机构设在充电支撑座的外侧,充电支撑座与导向机构上下滑动配合。蓄电池设置在车体内部,与设在车体外侧的太阳能板组电连接,蓄电池为设在每个充电支撑座上的电接头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体内的升降单元可为无人机移动充电,车载太阳能板供电,节能环保、低碳,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

A Parking Charging Platform for Vehicle-mounted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渐成熟,无人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多个领域中无人机使用比较普遍,尤其在无人机航拍、区域监控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能够减少人工的投入和成本。无人机升空、悬停可对一片区域进行不间断监控,因此,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成为制约其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无人机在电量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飞回充电站进行充电,其往返过程及充电过程必然会导致无人机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往返过程耗电也会降低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如果有一种能够移动的充电装置在多个区域内行走为无人机提供充电,可大大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使用效率。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解决因无人机需要飞回充电站充电影响工作效率,及往返飞行过程消耗电能导致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包括车体、多个升降单元、蓄电池、太阳能板组及控制器,所述车体的前部为驾驶室,车体的中后部分为车厢。升降单元有多个,多个升降单元规则布置在车厢的内部。升降单元包括充电支撑座、导向机构及剪叉升降机构,充电支撑座设置在剪叉升降机构的上方,导向机构设在充电支撑座的外侧,充电支撑座与导向机构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蓄电池设置在车体内部,与设在车体外侧的太阳能板组电连接,蓄电池为设在每个充电支撑座上的电接头供电。优选地,车体左右两侧的外壁为对称的倾斜结构,车体顶部与各升降单元对应的位置均设有一个顶盖,所述顶盖的前侧与车体顶部铰接。优选地,车体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车轮,每组车轮至少包括两个车轮,每组车轮中的一个车轮位于驾驶室的对应位置,每组车轮中的其余车轮位于车厢的对应位置。优选地,太阳能板组有多组,其中两组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车体左右两侧,剩余的太阳能板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顶盖上,太阳能板组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内。优选地,导向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四个导向柱,四个导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车厢固定相连,充电支撑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柱数量对应且滑动配合的滑动座。优选地,每个升降单元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开闭顶盖的液压升降杆。液压升降杆位于顶盖下方的车厢内,其信号端与控制器相连,液压升降杆的上端与箱盖底部的支撑座滑动相连。所述充电支撑座的一侧上方设有推拉杆,推拉杆的下端与充电支撑座相连,其上端与液压升降杆的上端相连。优选地,蓄电池及控制器,均安装在车厢前端一侧的配电箱内,车厢侧壁与蓄电池对应的位置开车有配电箱门。优选地,剪叉升降机构的驱动油缸的信号端与控制器通信相连,所述蓄电池为驱动油缸供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车体内的升降单元可为无人机移动充电,车载太阳能板组供电,节能环保、低碳,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包括车体1、升降单元2、蓄电池3、太阳能板组4及控制器,所述车体1的前部为驾驶室11,驾驶室11的左侧为操作台,操作台的后侧安装有驾驶员座椅,车体1即可采用无人驾驶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采用人工驾驶的操作模式,所述车体1的中后部分为车厢12,车厢1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车体1左右两侧的外壁为对称的倾斜结构,车体1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车轮13,每组车轮13至少包括两个车轮,每组车轮13中的一个车轮位于驾驶室11的对应位置,每组车轮13中的其余车轮位于车厢12的对应位置,所述车体1采用前轮驱动的驱动模式。所述蓄电池3及控制器,均安装在车厢12前端一侧的配电箱内,车厢12侧壁与蓄电池3对应的位置开车有配电箱门14。升降单元2有六个,六个升降单元采用矩阵排列方式,规则布置在车厢12的内部。车体1顶部与各升降单元2对应的位置均设有一个顶盖15,所述顶盖15的前侧于车体1顶部铰接。升降单元2包括充电支撑座21、导向机构及剪叉升降机构23,充电支撑座21设置在剪叉升降机构23的上方,导向机构设在充电支撑座21的外侧,导向机构包括竖向布置的四个导向柱22,四个导向柱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车厢12固定相连。太阳能板组4有多组,其中两组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车体1左右两侧,剩余的太阳能板组4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顶盖15上,太阳能板组4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3内。所述充电支撑座2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柱22数量对应且滑动配合的滑动座24,充电支撑座21与四个导向柱22上下滑动配合。每个升降单元2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开闭顶盖15的液压升降杆5。液压升降杆5位于顶盖15下方的车厢12内,其信号端与控制器相连,液压升降杆5的上端与顶盖15底部的支撑座151滑动相连。剪叉升降机构23的驱动油缸231的信号端与控制器通信相连,所述蓄电池3为驱动油缸231供电。所述充电支撑座21的一侧上方设有推拉杆,推拉杆的下端与充电支撑座21相连,其上端与液压升降杆5的上端相连,所述充电支撑座21的一侧与其对应的液压升降杆5的上部滑动配合,充电支撑座21与液压升降杆5联动,实现顶盖15的开启和闭合,充电支撑座21上升过程中,通过推拉杆与液压升降杆5配合向上推动顶盖15,实现顶盖15的开启,电支撑座21下降过程中,通过推拉杆与液压升降杆5配合向下拉动顶盖15,实现顶盖15的闭合。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蓄电池3位于在车体1内部,与设在车体1外侧的太阳能板组4电连接,蓄电池3储存的电能为车体1供电,还可为设在每个充电支撑座21上的电接头供电,车体1在行驶或停止过程中,阳能板组4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为蓄电池3提供电能。无人机落至充电支撑座21上后,与充电支撑座21上的电接头插接实现对无人机充电。无人机落至充电支撑座21后,剪叉升降机构23驱动充电支撑座21下降,无人机进入车厢12内部,同时液压升降杆5驱动顶盖15关闭,无人机的充电过程在车厢12内部进行。无人机充电完毕后,车体1到达另一无人机需要充电的区域后,液压升降杆5驱动顶盖15打开,同时,剪叉升降机构23驱动充电支撑座21上升至车厢12外部,无人机升空,该区域的无人机落至充电支撑座21上,按照上述方式充电,如此反复。为了实现上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现有技术的控制器,即可实现对上述运动的控制。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包括车体、升降单元、蓄电池、太阳能板组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部为驾驶室,车体的中后部分为车厢;升降单元有多个,多个升降单元规则布置在车厢的内部;升降单元包括充电支撑座、导向机构及剪叉升降机构,充电支撑座设置在剪叉升降机构的上方,导向机构设在充电支撑座的外侧,充电支撑座与导向机构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蓄电池设置在车体内部,与设在车体外侧的太阳能板组电连接,蓄电池为设在每个充电支撑座上的电接头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包括车体、升降单元、蓄电池、太阳能板组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部为驾驶室,车体的中后部分为车厢;升降单元有多个,多个升降单元规则布置在车厢的内部;升降单元包括充电支撑座、导向机构及剪叉升降机构,充电支撑座设置在剪叉升降机构的上方,导向机构设在充电支撑座的外侧,充电支撑座与导向机构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蓄电池设置在车体内部,与设在车体外侧的太阳能板组电连接,蓄电池为设在每个充电支撑座上的电接头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车体左右两侧的外壁为对称的倾斜结构,车体顶部与各升降单元对应的位置均设有一个顶盖,所述顶盖的前侧与车体顶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车体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车轮,每组车轮至少包括两个车轮,每组车轮中的一个车轮位于驾驶室的对应位置,每组车轮中的其余车轮位于车厢的对应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无人机停靠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板组有多组,其中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红徐辉刘培学郭英杰纪冬刘树美燕凯陈会伟宿晓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黄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