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侧倾及俯仰角悬架系统的高地隙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传统车辆行驶及作业过程中稳定性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侧倾及俯仰角悬架系统的高地隙车辆及其工作方式。
技术介绍
自走式高地隙车辆,由于其具有整车质心高、离地间隙大等结构特点,导致其行驶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易受到外部激励的影响,比如行驶在路面状况复杂的路面上或者外部侧向风较大时,其侧向及纵向的稳定性都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农业装备中的高地隙作业车辆,常常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条件下或在丘陵、山坡地带作业时,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整车的安全性及驾驶员的舒适性均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对于高地隙作业平台的稳定性控制及底盘悬架系统的研究,一直是我国自走式非传统车辆作业过程中稳定性控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复杂路面条件下作业是农业机械装备中高地隙作业车辆的常态,同时在转弯工况下行驶存在一定危险,因此,研究高地隙车辆在行驶及作业工况下的稳定性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行驶安全性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稳定性控制手段大多是基于传统车辆稳定性控制技术,而传统车辆失稳大多数为横摆失稳,较少发生侧翻及俯仰事故,因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调节侧倾及俯仰角悬架系统的高地隙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吸震装置、侧倾及俯仰角度随动机构(13)、主动调节机构、车身机械结构和电液控制系统;所述缓冲吸震装置包括弹簧阻尼减震器Ⅰ(2)、弹簧阻尼减震器Ⅱ(7)、弹簧阻尼减震器Ⅲ(10)、弹簧阻尼减震器Ⅳ(14);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Ⅰ(2)、弹簧阻尼减震器Ⅱ(7)、弹簧阻尼减震器Ⅲ(10)、弹簧阻尼减震器Ⅳ(14)的上端与上托板(3)均为平面铰连接,均可实现侧倾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Ⅰ(2)、弹簧阻尼减震器Ⅱ(7)、弹簧阻尼减震器Ⅲ(10)、弹簧阻尼减震器Ⅳ(14)的下端与下托板(1)均为平面铰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调节侧倾及俯仰角悬架系统的高地隙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吸震装置、侧倾及俯仰角度随动机构(13)、主动调节机构、车身机械结构和电液控制系统;所述缓冲吸震装置包括弹簧阻尼减震器Ⅰ(2)、弹簧阻尼减震器Ⅱ(7)、弹簧阻尼减震器Ⅲ(10)、弹簧阻尼减震器Ⅳ(14);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Ⅰ(2)、弹簧阻尼减震器Ⅱ(7)、弹簧阻尼减震器Ⅲ(10)、弹簧阻尼减震器Ⅳ(14)的上端与上托板(3)均为平面铰连接,均可实现侧倾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Ⅰ(2)、弹簧阻尼减震器Ⅱ(7)、弹簧阻尼减震器Ⅲ(10)、弹簧阻尼减震器Ⅳ(14)的下端与下托板(1)均为平面铰连接,均可实现俯仰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所述侧倾及俯仰角度随动机构(13)包括侧倾方向铰接头(131)、侧倾与俯仰方向角度转换头(132)、俯仰方向铰接头(133);所述侧倾方向铰接头(131)与上托板(3)构成移动副,在侧倾转动的同时上托板(3)还可进行平面移动,侧倾中心与负载(18)的质心高度可调;所述侧倾方向铰接头(131)与侧倾与俯仰方向角度转换头(132)通过两侧的铰接耳连接;所述侧倾与俯仰方向角度转换头(132)与俯仰方向铰接头(133)通过下部底座的铰接耳连接,实现俯仰方向的角度转动;所述主动调节机构包括线位移传感器Ⅰ(4)、液压油缸Ⅰ(5)、线位移传感器Ⅱ(8)、液压油缸Ⅱ(9)、线位移传感器Ⅲ(12)、液压油缸Ⅲ(11)、线位移传感器Ⅳ(16)、液压油缸Ⅳ(15);所述位移传感器Ⅰ(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希胜,冯静安,王卫兵,郭祖扬,王麒淦,张鹏,王伟军,申团辉,孙亚权,黄谞,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