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膜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造石模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内膜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制成人造石模具之后,需要对冷却的模型进行内膜脱模处理,但是现在人造石模具脱模只能通过人工将内膜从外膜中取出,增加工人强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目前通过使用自动脱模装置对人造石模具进行内膜脱模,通过自动化脱模,减小了工人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在自动脱模装置中,由于模具没有被固定,模具容易在脱模过程中被损坏,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膜脱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没有被固定,模具容易在脱模过程中被损坏,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内膜脱模装置,所述内膜脱模装置包括液压缸组件、模座组件和抽取组件,所述液压缸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连接轴、支撑板、第二液压缸、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模座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座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膜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脱模装置包括液压缸组件、模座组件和抽取组件,所述液压缸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连接轴、支撑板、第二液压缸、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模座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座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膜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脱模装置包括液压缸组件、模座组件和抽取组件,所述液压缸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连接轴、支撑板、第二液压缸、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模座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座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顶部,所述抽取组件包括真空泵、风管和吸盘,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连接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所述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泵,所述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吸盘,所述模座组件包括下模座、上模座、两个定位孔和顶升装置,所述下模座与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所述上模座与所述第三连接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横向中轴线上,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与所述上模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且两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上模座的纵向中轴线相对设置,所述顶升装置与所述下模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所述顶升装置包括两个定位推杆、两个顶杆和顶板,两个所述定位推杆分别与所述下模座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且两个所述定位推杆沿所述下模座的纵向中轴线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推杆与其中一个所述顶杆铰接,另一个所述定位推杆与另一个所述顶杆铰接,且两个所述顶杆沿所述下模座的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天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