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58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料斗、x向驱动缸、y向驱动缸、z向驱动缸和压板;x向驱动缸固定有一排齿形插条;y向驱动缸固定有一排直插条;z向驱动缸固定有一排压条;料斗的第一安装侧壁贯通一排上插槽;料斗的第二安装侧壁贯通有一排条形插孔,每根齿形插条上贯通有一排下插槽;当全部的齿形插条、直插条和压条均完全伸入型腔,每根直插条插入对应的下插槽,每根齿形插条卡入对应的下缺槽,每根压条搁置在对应的直插条上。该装置在浇筑过程中无需移动注浆管管口、且浇注后能自动实现栅格与混凝土垫块的脱离。

Reuse Device of Fine Aggregate Concrete Remaining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具体讲是一种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又称砼,是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材料之一。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胶凝,砂、石作骨料,与水一定比例配合后搅拌而成。而细骨料是指,颗粒直径在4.75mm以下的骨料。在施工前,将制备出的砼料存放在储料罐内,施工时则泵送浇注,而浇注完成后,往往会有剩余的混凝土料残留在储料罐中,为避免滞留的混凝土料干硬后阻塞储料罐,只能将多余的混凝土料从储料罐中排出,这样,就难免造成了浪费,尤其是细骨料的混凝土,价格还比较高,平白倒掉,浪费就更严重了;而且,倒掉的混凝土处理不善,会造成污染,破坏环境。当然,为避免浪费及污染,现有技术也提出了一些对余料进行再利用的装置及处理方法,比如,制备出一个由底板和四个侧壁构成的一体式料斗,并在该料斗内放入整体式的纵横交错的栅格,然后将余料逐个倒入栅格内,待余料干硬后在每个栅格形成一个混凝土矩形垫块,再将上述垫块从格栅脱出后收集起来,作为后续铺路或铺楼板的辅料。上述现有技术的再利用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是对逐个栅格进行浇注,所以与储料罐连通的注浆管的管口也需要在全部格栅上逐个移动一遍,而注浆管一般比较重,这样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而且,更关键的是,浇注完成后,由于格栅和硬化后的各个混凝土矩形垫块均胶黏成一个整体,故很难将格栅与各个混凝土垫块脱开,甚至有些时候根本就脱不开,这样,实际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而且,即便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脱开了栅格,还需要将留在料斗底板上的混凝土垫块一块一块逐一搬运下来,即出料过程也繁琐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浇注过程中无需移动注浆管管口、且浇注后能自动实现栅格与混凝土垫块的脱离的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由一个底板和四个侧壁构成的料斗,该装置还包括x向驱动缸、第一连接板、y向驱动缸、第二连接板、z向驱动缸和压板;x向驱动缸的活塞杆经第一连接板固定有一排沿x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齿形插条;y向驱动缸的活塞杆经第二连接板固定有一排沿y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直插条;z向驱动缸的活塞杆经压板固定有一排沿着y方向延伸的用于下压的压条;上述一排压条与直插条数目相等且一一对应;料斗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为第一安装侧壁,第一安装侧壁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一一对应的上插槽,每根齿形插条插接在对应的一个上插槽内;料斗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侧壁为第二安装侧壁,第二安装侧壁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直插条一一对应的条形插孔,每根直插条密封插接在对应的一个条形插孔内;每根齿形插条上贯通有一排与每根直插条一一对应的下插槽;下插槽的深度、条形插孔的高度均与直插条的高度相等;每个压条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一一对应的下缺槽;当压板下压至料斗的上开口后,压板与四个侧壁和底板构成封闭的型腔,压条与直插条的高度之和、齿形插条的高度、上插槽的深度均等于型腔的高度;当全部的齿形插条、直插条和压条均最大限度的伸入型腔时,每根直插条插入每根齿形插条上对应的一个下插槽内,每根齿形插条卡入每根压条对应的一个下缺槽内,且每根压条底面搁置在对应的一根直插条的顶面。该装置的动作过程为:先一次性将混凝土倒入料斗内,然后驱动z向、y向和x向驱动缸,将一排平行直插条、一排平行齿形插条和一排平行压条插入料斗的内腔,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栅格,上述栅格将料斗内腔完整的混凝土切割成小块的混凝土矩形垫块;待其干硬后,先复位y向驱动缸以抽出直插条,再复位x向驱动缸以抽出齿形插条,最后复位z向驱动缸以拔出压条。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首先,向料斗内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此时的料斗内腔是完整连续的,故整个浇注过程无需移动注浆管的管口,所以相比现有技术要将管口对着逐个栅格不断移动,本技术的浇注过程明显省时省力,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其次,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栅格不再像现有技术一样是整体的,而是分三步拆卸,每次只拆卸一少部分,所以,受到的黏结阻力明显减小,抽拔插条的过程更省力,且每次抽动前一部分部件的同时,也松动了混凝土与后续部件的粘结,使得抽拔后续部件如压条的过程也顺畅省力,即导致混凝土矩形垫块的脱模过程简单方便、快捷省力,且上述脱模过程是全自动的,进一步节省了人力。作为优选,第一安装侧壁对面的侧壁上设有与每个齿形插条一一对应的限位槽;当x向驱动缸伸出距离最大时每根齿形插条的自由端抵靠在对应的限位槽内;第二安装侧壁对面的侧壁上设有与每个直插条一一对应的限位插口;当y向驱动缸伸出距离最大时每根直插条的自由端抵靠在对应的限位插口内;这样,限位插口和限位槽能进一步限定各个插条的极限位置,使得插接固定效果更佳牢固可靠。作为进一步优选,第一安装侧壁外设有对被抽出型腔的齿形插条喷射润滑油的喷嘴;这样,上述喷嘴能在齿形插条插入料斗型腔之前对其喷油润滑,且齿形插条插入型腔后,再将直插条插入的过程,每个直插条不断穿过各个齿形插条的下插槽,与下插槽摩擦接触中,各个直插条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油润,故后期抽拔齿形插条和直插条时,能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粘结阻力,使得脱模过程更加顺滑平稳省力。作为再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括一个z向的旋转气缸和一组x向的滚珠丝杠副,旋转气缸的转动轴为竖向,旋转气缸的旋转部与x向驱动缸的缸体连接;滚珠丝杠副的滑块与z向驱动缸的缸体连接;这样,旋转气缸可以使得齿形插条水平摆动,以避让开喷嘴上方的空间,而滚珠丝杠副能将z向驱动缸及全部压条移动到喷嘴上方,再由z向驱动缸下降压条靠近喷嘴,使得各个压条也得到充分的油润,使得后期抽拔压条时,更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粘结阻力。作为更进一步改进,第一安装侧壁对面的侧壁为出料侧壁,除出料侧壁外的其它三个侧壁固定一体形成U形卡板,底板一侧与第一安装侧壁下边铰接,底板另一侧与出料侧壁下边铰接;该装置包括用于调节底板与水平面夹角的凸轮,底板搁置在凸轮上;出料侧壁与U形卡板之间设有维持出料侧壁竖直的插销结构。这样,当各个插条和压条均被抽出后,脱模后的各个混凝土矩形垫块仍然搁置在料斗的底板上,此时抽出插销,使得出料侧壁自然向外下垂,然后转动凸轮,使其凸出部水平,导致底板向出料侧壁方向倾斜,进而导致各个混凝土矩形垫块顺着底板及出料侧壁自动滑下,此时可以在出料侧壁下方搭配一个自动传送带,以实现自动出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齿形插条部分插入料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直插条、齿形插条和压条全部插入料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喷嘴对齿形插条喷油时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喷嘴对压条喷油时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的料斗出料时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底板,2、料斗,3、x向驱动缸,4、第一连接板,5、y向驱动缸,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由一个底板(1)和四个侧壁构成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x向驱动缸(3)、第一连接板(4)、y向驱动缸(5)、第二连接板(6)、z向驱动缸(7)和压板(8);x向驱动缸(3)的活塞杆经第一连接板(4)固定有一排沿x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齿形插条(9);y向驱动缸(5)的活塞杆经第二连接板(6)固定有一排沿y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直插条(10);z向驱动缸(7)的活塞杆经压板(8)固定有一排沿着y方向延伸的用于下压的压条(11);上述一排压条(11)与直插条(10)数目相等且一一对应;料斗(2)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侧壁为第一安装侧壁(12),第一安装侧壁(12)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上插槽(13),每根齿形插条(9)插接在对应的一个上插槽(13)内;料斗(2)靠近第二连接板(6)的侧壁为第二安装侧壁(14),第二安装侧壁(14)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条形插孔(15),每根直插条(10)密封插接在对应的一个条形插孔(15)内;每根齿形插条(9)上贯通有一排与每根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下插槽(16);下插槽(16)的深度、条形插孔(15)的高度均与直插条(10)的高度相等;每个压条(11)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下缺槽(17);当压板(8)下压至料斗(2)的上开口后,压板(8)与四个侧壁和底板(1)构成封闭的型腔,压条(11)与直插条(10)的高度之和、齿形插条(9)的高度、上插槽(13)的深度均等于型腔的高度;当全部的齿形插条(9)、直插条(10)和压条(11)均最大限度的伸入型腔时,每根直插条(10)插入每根齿形插条(9)上对应的一个下插槽(16)内,每根齿形插条(9)卡入每根压条(11)对应的一个下缺槽(17)内,且每根压条(11)底面搁置在对应的一根直插条(10)的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骨料混凝土的余料再利用装置,它包括由一个底板(1)和四个侧壁构成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x向驱动缸(3)、第一连接板(4)、y向驱动缸(5)、第二连接板(6)、z向驱动缸(7)和压板(8);x向驱动缸(3)的活塞杆经第一连接板(4)固定有一排沿x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齿形插条(9);y向驱动缸(5)的活塞杆经第二连接板(6)固定有一排沿y方向延伸的用于横插的直插条(10);z向驱动缸(7)的活塞杆经压板(8)固定有一排沿着y方向延伸的用于下压的压条(11);上述一排压条(11)与直插条(10)数目相等且一一对应;料斗(2)靠近第一连接板(4)的侧壁为第一安装侧壁(12),第一安装侧壁(12)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上插槽(13),每根齿形插条(9)插接在对应的一个上插槽(13)内;料斗(2)靠近第二连接板(6)的侧壁为第二安装侧壁(14),第二安装侧壁(14)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条形插孔(15),每根直插条(10)密封插接在对应的一个条形插孔(15)内;每根齿形插条(9)上贯通有一排与每根直插条(10)一一对应的下插槽(16);下插槽(16)的深度、条形插孔(15)的高度均与直插条(10)的高度相等;每个压条(11)上贯通有一排与每个齿形插条(9)一一对应的下缺槽(17);当压板(8)下压至料斗(2)的上开口后,压板(8)与四个侧壁和底板(1)构成封闭的型腔,压条(11)与直插条(10)的高度之和、齿形插条(9)的高度、上插槽(13)的深度均等于型腔的高度;当全部的齿形插条(9)、直插条(10)和压条(11)均最大限度的伸入型腔时,每根直插条(10)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桂英史斌徐佳杰孙旭平滕铭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