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及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339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2
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及建筑,该电梯井筒架安装于既有建筑上,包括井筒本体,安装于既有建筑一侧,与地面具有间隙;基座,设于既有建筑背离井筒本体一侧的底部,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井筒本体连接,该连接组件包括处于既有建筑顶部的支撑架,以及贯穿该支撑架并与基座和井筒本体分别连接的牵引绳,其中,该支撑架具有相对既有建筑顶部开合的活动结构,当井筒本体安装于既有建筑上时,该牵引绳两端受力,带动支撑架开合与既有建筑顶部相贴合,并将井筒本体的重力传送至基座上,实现井筒本体的悬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及建筑,易于安装,适配场景丰富,且不影响既有建筑底层采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及建筑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给老年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提升老年人生活的便捷性和幸福感,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政策。

2、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传统施工方式为,在电梯井筒下方挖坑设置基座,并在基座上设置与既有建筑连接的电梯井筒,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电梯井筒下方空间不足,无法开挖基坑的情况,以及影响底层住户采光、通风以及小区交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一方面提供一种易于安装,适配场景丰富,且不影响既有建筑底层采光的悬挂式电梯井筒架;

2、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底层采光、通风好的建筑。

3、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安装于既有建筑上,包括:

4、井筒本体,安装于既有建筑一侧,并与地面具有间隙;

5、基座,设置于既有建筑背离井筒本体一侧的底部,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井筒本体连接,该连接组件包括处于既有建筑顶部的支撑架,以及贯穿该支撑架并与基座和井筒本体分别连接的牵引绳,其中,该支撑架具有相对既有建筑顶部开合的活动结构,当井筒本体安装于既有建筑上时,该牵引绳两端受力,带动支撑架开合与既有建筑顶部相贴合,并将井筒本体的重力传送至基座上,实现井筒本体的悬挂。

6、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该活动结构设置于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其中,当活动结构开合时,该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同步开合,与既有建筑顶部相贴合。

7、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活动结构包括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且该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可旋转连接,其中,该第一活动件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件连接,该第二活动件一端与第二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件连接。

8、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转轴,且该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上分别设置有供转轴穿过的旋转孔。

9、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供牵引绳穿过的通道,且该通道沿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10、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结构相同,二者均设置有至少两条通道,其中,两条通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沿通道长度方向排列的横梁。

11、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牵引绳设置有至少两根,该两根牵引绳一端分别与基座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与井筒本体连接。

12、在上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中,所述基座靠近既有建筑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根长梁,该长梁沿靠近既有建筑方向延伸,并分别与两根牵引绳锚固。

13、一种建筑,安装有上述的电梯井筒架,包括建筑本体,该建筑本体垂直侧通过连廊组件与井筒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该建筑本体的顶部与支撑架形成贴合连接。

14、在上述的一种建筑中,所述连廊组件包括连廊板,和设置于连廊板下方的支撑梁,该支撑梁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结构与建筑本体和井筒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该井筒本体的支撑杆上设置有若干个与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6、1、通过在既有建筑一侧设置井筒本体,另一侧设置与井筒本体通过连接件组件连接的基座,并使井筒本体与地面具有间隙,且使该连接组件的支撑架具有相对既有建筑顶部开合的活动结构,使得连接组件的牵引绳两端受力时,带动支撑架开合,与既有建筑顶部相贴合,并将井筒本体的重力传送至基座上,实现井筒本体的悬挂;一方面保证了既有建筑底层的采光与通风,另一方面还避免了井筒本体的自重对既有建筑施压而产生影响,有效提高了井筒本体安装的便捷性和适配场景。

17、2、通过将支撑架设置为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并使二者分别与活动结构连接,使得活动结构开合时,带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作开合运动,且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具有供牵引绳穿过的通道,使得井筒本体的自重可通过牵引绳传导至基座上,并在受力过程中,使得支撑架作为二立杆只承受拉压,一方面有效的避免了既有建筑承受过多压力,从而提高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避免了牵引绳直接与既有建筑顶部接触、摩擦,从而提高了牵引绳的使用寿命。

18、3、通过在基座上设置长梁,并使该长梁沿靠近既有建筑方向延伸,并分别与两根牵引绳锚固,使得基座可远离既有建筑的基础,避免了基座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既有建筑基础的限制与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基座布置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安装于既有建筑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0)包括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该活动结构(31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01)与第二支撑部(302)之间,其中,当活动结构(310)开合时,该第一支撑部(301)与第二支撑部(302)同步开合,与既有建筑顶部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310)包括第一活动件(311)和第二活动件(312),且该第一活动件(311)与第二活动件(312)可旋转连接,其中,该第一活动件(311)一端与第一支撑部(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件(312)连接,该第二活动件(312)一端与第二支撑部(3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件(3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310)还包括转轴(313),且该第一活动件(311)和第二活动件(312)上分别设置有供转轴(313)穿过的旋转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上设置有供牵引绳(400)穿过的通道(303),且该通道(303)沿第一支撑部(301)或第二支撑部(302)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01)与第二支撑部(302)结构相同,二者均设置有至少两条通道(303),其中,两条通道(30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沿通道(303)长度方向排列的横梁(30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400)设置有至少两根,该两根牵引绳(400)一端分别与基座(200)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与井筒本体(1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0)靠近既有建筑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根长梁(210),该长梁(210)沿靠近既有建筑方向延伸,并分别与两根牵引绳(400)锚固。

9.一种建筑,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500),该建筑本体(500)垂直侧通过连廊组件(600)与井筒本体(100)可拆卸连接,其中,该建筑本体(500)的顶部与支撑架(300)形成贴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廊组件(600)包括连廊板(610),和设置于连廊板(610)下方的支撑梁(620),该支撑梁(620)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结构(630)与建筑本体(500)和井筒本体(100)可拆卸连接,其中,该井筒本体(100)的支撑杆(11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连接结构(630)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孔(1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安装于既有建筑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0)包括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该活动结构(31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01)与第二支撑部(302)之间,其中,当活动结构(310)开合时,该第一支撑部(301)与第二支撑部(302)同步开合,与既有建筑顶部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310)包括第一活动件(311)和第二活动件(312),且该第一活动件(311)与第二活动件(312)可旋转连接,其中,该第一活动件(311)一端与第一支撑部(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件(312)连接,该第二活动件(312)一端与第二支撑部(3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件(3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310)还包括转轴(313),且该第一活动件(311)和第二活动件(312)上分别设置有供转轴(313)穿过的旋转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井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上设置有供牵引绳(400)穿过的通道(303),且该通道(303)沿第一支撑部(301)或第二支撑部(302)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峰泮阳陈跃吴赛兵张泽超厉鸳王焯艺华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