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13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将一个气囊放在敞口式油箱中,并且将气囊的开口与油箱的敞口连接,使油箱外的空气与油箱内部隔离,从而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到油箱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油箱防尘

技术介绍
在液压油缸的使用过程中,油箱中的液压油的容积会随着液压油缸中杆腔的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动作执行过程中容积发生变化会使油箱中液压油液面上下波动,从而使油箱中空气压力产生变化,不利于液压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平衡油箱中的空气压力,现在普遍采用敞口式油箱,在敞口外面连接一个空气过滤器,通过敞口排出和吸进空气调节油箱内的气压平衡。但是由于空气过滤器并不能过滤所有的粉尘,尤其是在冶金、化工等高粉尘工作环境下,粉尘很容易随空气进入油箱,很快就污染了液压油,会导致液压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而且还需要定期的更换被污染的液压油,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不仅能够保持油箱内的压力平衡、而且能够隔离油箱内部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防止灰尘进入油箱的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方法及装置,以保护油箱内的液压油不受灰尘污染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方法为它采用一个气囊安装在敞口式油箱中,并且气囊的开口与油箱的敞口连接,使油箱外的空气与油箱内部隔离,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油箱。本专利技术的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装置为它包括设有敞口(2)的油箱(1),在油箱(1)内装有一个气囊(3),并且气囊(3)的开口通过一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空心螺管(4)连接在油箱(1)的敞口(2)上;空心螺管(4)的下端有一圈凸台(5),气囊(3)通过螺母(6)和垫片(7)固定在空心螺管(4)的凸台(5)上端;在气囊(3)与凸台(5)之间设有弧形垫板(8);在敞口(2)外设有防尘罩(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气囊内的气压保持油箱中压力的平衡,当多余的液压油回到油箱时,油箱的液面上升,箱内空气变正压,使气囊底面上升,迫使气囊中空气向外排出,反之,液压油缸需要液压油补充时,液压油液面下降使气囊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从而带粉尘的空气进入气囊而使油箱内达到气压平衡,这样由于气囊的隔离作用,防止了油箱内的液压油直接同外界空气接触,外部空气中的粉尘只会落在气囊中而不会进入到油箱内,从而达到了保护液压油不受污染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能够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油箱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气囊(3)最好采用耐油橡胶制作,制作时先将空心螺管(4)与气囊(3)连接在一起,在空心螺管(4)的下端焊接一圈凸台(5),用螺母(6)和垫片(7)把气囊(3)和弧形垫板(8)固定在空心螺管(4)的凸台(5)上端,然后将空心螺管(4)连同气囊(3)一起放入到油箱(1)内,并将空心螺管(4)的上端穿出油箱(1)的敞口(2),并用一个压紧螺母(10)上在空心螺管(4)上,使其固定在油箱(1)的敞口(2)上,为了达到更好的防尘效果,可在敞口(2)的上端安装一个防尘罩(9)将空心螺管(4)的上端口罩住即成。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将一个气囊放在敞口式油箱中,并且将气囊的开口与油箱的敞口连接,使油箱外的空气与油箱内部隔离,从而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到油箱中。2.一种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装置,它包括设有敞口(2)的油箱(1),其特征在于在油箱(1)内装有一个气囊(3),并且气囊(3)的开口通过一个与其内腔相通的空心螺管(4)连接在油箱(1)的敞口(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空心螺管(4)的下端有一圈凸台(5),气囊(3)通过螺母(6)和垫片(7)固定在空心螺管(4)的凸台(5)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囊(3)与凸台(5)之间设有弧形垫板(8)。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敞口(2)外设有防尘罩(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敞口式油箱进入灰尘的方法及装置,它采用一个气囊安装在敞口式油箱中,并且气囊的开口与油箱的敞口连接,使油箱外的空气与油箱内部隔离,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油箱。本专利技术通过气囊内的气压保持油箱中压力的平衡,并且气囊隔离空气中的粉尘,保护液压油不受污染。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能够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油箱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成本等优点。文档编号F15B1/00GK1782442SQ200410155499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盛伯清, 李志俊, 陈志宏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伯清李志俊陈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