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07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箱,所述燃烧箱包括岩棉层、聚氯乙烯层、阻燃无纺布层、碳纤维布层和碳化硅复合层,所述岩棉层位于聚氯乙烯层的左侧,所述聚氯乙烯层位于阻燃无纺布层的左侧,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位于碳纤维布层的左侧,所述碳纤维布层位于碳化硅复合层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岩棉层、聚氯乙烯层、阻燃无纺布层、碳纤维布层、碳化硅复合层、隔板、第一风机、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尾气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不环保,实用性差的问题,该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具备实用性强的优点,环保,经济实用,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A well nitriding furnace tail gas ignition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井式氮化炉为圆形结构,炉体采用高级耐火砖砌成,减少热量损失,节约能源,井式氮化炉采用高级耐热钢风扇,乃高温、寿命长,井式氮化炉采用电加热方式,加热室温度、氨分解率等热处理参数均有高精密仪表及传感器动态控制,精度高,参数稳定,丰东热处理的井式氮化炉采用电螺杆式升降机结构,采用水冷套及硅橡胶密封装置,确保炉内气体不外泄,安全、可靠,该氮化炉采用分区加热的设计方式,将炉体分为上下两个区,进行加热,传统井式氮化炉在升温与降温时尾气中可燃气体浓度不足,无法直接点燃,而将尾气直接排入外界空气中,尾气中含有未分解的氨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成本,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具备实用性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不环保,实用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箱,所述燃烧箱包括岩棉层、聚氯乙烯层、阻燃无纺布层、碳纤维布层和碳化硅复合层,所述岩棉层位于聚氯乙烯层的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1)包括岩棉层(101)、聚氯乙烯层(102)、阻燃无纺布层(103)、碳纤维布层(104)和碳化硅复合层(105),所述岩棉层(101)位于聚氯乙烯层(102)的左侧,所述聚氯乙烯层(102)位于阻燃无纺布层(103)的左侧,所述阻燃无纺布层(103)位于碳纤维布层(104)的左侧,所述碳纤维布层(104)位于碳化硅复合层(105)的左侧,所述燃烧箱(1)的内腔设置有隔板(2),且隔板(2)的两侧均与燃烧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燃烧箱(1)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3),所述第一风机(3)的进气端连通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1)包括岩棉层(101)、聚氯乙烯层(102)、阻燃无纺布层(103)、碳纤维布层(104)和碳化硅复合层(105),所述岩棉层(101)位于聚氯乙烯层(102)的左侧,所述聚氯乙烯层(102)位于阻燃无纺布层(103)的左侧,所述阻燃无纺布层(103)位于碳纤维布层(104)的左侧,所述碳纤维布层(104)位于碳化硅复合层(105)的左侧,所述燃烧箱(1)的内腔设置有隔板(2),且隔板(2)的两侧均与燃烧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燃烧箱(1)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3),所述第一风机(3)的进气端连通有第一通管(4),且第一通管(4)的底部与隔板(2)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风机(3)的出气端连通有第二通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氮化炉尾气引燃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箱(1)的底部连通有尾气管(6),所述燃烧箱(1)的右侧连通有天然气管(7),所述天然气管(7)的表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晶焱鑫聚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