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93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液压转向系统,公开了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包括罐盖以及与所述罐盖连接的罐体,在所述罐盖与罐体之间设有通气用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相配合的阀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优化布置结构的前提下,不会导致转向液汽化,产生气穴、气蚀现象;并克服增强流量和压力波动,引起严重的噪音以及零件破坏的缺陷。另外,还能够使储液罐内的油液能顺利流入转向泵,节约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液压转向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转向储液罐是汽车最常用的液压转向系统中一种重要组成部件,能够储存转向油,向转向泵及系统供油;并散热、降低转向油工作温度;能够滤清转向系统中的杂质,保证转向油清洁度。转向储液罐一般固定在车身上,有些由于布置需要直接把油罐固定在转向泵上,此种固定方式省去了吸油管,但由于发动机在运转时存在振动,增加油液晃动,所以此种固定方式的储液罐内部结构设计复杂,一般不常用。在传统结构中,储液罐包括带有通气孔的罐盖和罐体构成。在布置储液罐时要求储液罐液面与油泵进油口中心线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差≥75mm。随着汽车紧凑化、电子化的发展,特别微型轿车的普及,整车前舱的布置越来越困难。若采用传统结构,则会面临如下技术问题1、采用传统结构,由于要求储液罐液面与油泵进油口中心线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差≥75mm,其布置形式受到周围空间的限制而很难达到;2、若优化布置结构,即便能够达到布置要求(储液罐液面与油泵进油口中心线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不小于75mm),在转向泵的作用下,常常导致储液罐内部产生较大负压,使外界空气很容易进入液压转向系统,而混入气体的转向液就会汽化,产生严重的气穴、气蚀现象,会增强流量和压力波动,并会引起严重的噪音以及零件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在优化布置结构的前提下,不会导致转向液汽化,产生严重的气穴、气蚀现象;并克服增强流量和压力波动,引起严重的噪音以及零件破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包括罐盖以及与所述罐盖连接的罐体,在所述罐盖与罐体之间设有通气用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相配合的阀座。所述阀体为一单向阀;所述阀体的上部呈伞形,下部呈鸭嘴形的阀孔;所述阀体内空间结构为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鸭嘴形;所述鸭嘴形的阀孔为可使气体通断的弹性材料;所述阀体座内设有与所述罐体相通的阀座孔;本专利技术采用上部呈伞形,下部呈鸭嘴形的单向阀,可以优化整体的布置,不在需要储液罐液面与油泵进油口之间的高度差,使储液罐内的油液能顺利流入转向泵,并且,呈鸭嘴形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内由于负压的产生而吸入外界空气,导致系统内气泡的形成,保证从储液罐到转向泵的流速不要超过进油口的进油的能力。上部呈伞形,可以控制储液罐内部的气体进入大空,当储液罐内部的压力较高时(需要说明的是,阀体积的不同,会影响到阀的泄压值),内部浮力上升,伞形微微上抬,空气从这一上抬的间隙钻出,通过罐盖边缘进入外面大空。本专利技术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优化布置结构的前提下,不会导致转向液汽化,产生气穴、气蚀现象;并克服增强流量和压力波动,引起严重的噪音以及零件破坏的缺陷。另外,还能够使储液罐内的油液能顺利流入转向泵,节约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单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单向阀中心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气路线剖面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出气路线剖面示意图。其中,1为罐盖;2为罐体;3为转向泵;4为伞形;5为鸭嘴形;6为阀孔;7为鸭嘴口;8为单向阀;9为阀座;10为阀座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布置结构示意图,罐盖1安装在罐体2上部,罐体2通过吸油管与转向泵3相通,储液罐液面与转向泵3进油口之间的垂直距离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75mm,不利于转向储液罐的空间布置,也不利于车体前舱的整体布置。如图2-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包括罐盖1以及与所述罐盖1连接的罐体2,在所述罐盖1与罐体2之间设有通气用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相配合的阀座9。所述阀体为一单向阀8;所述阀体的上部呈伞形4,下部呈鸭嘴形5的阀孔6;所述阀体内空间结构为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鸭嘴形5;所述鸭嘴形5的阀孔6为可使气体通断的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采用塑料制品;所述阀体座内设有与所述罐体2相通的阀座孔10;本专利技术采用上部呈伞形4,下部呈鸭嘴形5的单向阀8,可以优化整体的布置,不在需要储液罐液面与油泵进油口之间的高度差,使储液罐内的油液能顺利流入转向泵3,并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内由于负压的产生而吸入外界空气,导致系统内气泡的形成,保证从储液罐到转向泵3的流速不要超过进油口的进油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的压力罐盖1结构,从而保证储液罐在布置上的不受限制,即储液罐液面与能够低于油泵进油口中心线,或二者距离可以低于75mm。并达到一般结构所拥有的功能要求,即能够提高转向泵3的进油口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内由于负压的产生而吸入外界空气及系统内气泡的形成,保证系统性能要求。进气过程,见图4. 下部为扁平状,类似“鸭嘴”,随着系统内的温度降低,转向液收缩,内部压力下降,当储液罐内部压力低于大气压0.25psi时,空气沿着示意图路线,从罐盖11与阀座9的间隙进入,再经过阀座9边缘,进入单向阀8的阀孔6,这时封闭的单向阀8的鸭嘴口7受到压力冲击微微张开,空气由此进入,再经过阀座9底的两间隙孔,进入罐体2内部。出气过程,见图5通过一种塑料材质制作的单向阀8来控制外部气体的进入储液罐内部和储液罐内部气体进入大气。如图2和图3,上部形状为一伞形4,控制储液罐内部的气体进入大气,当储液罐内部的压力到达7~15psi时(需要说明的是,阀体积的不同,会影响到阀的泄压值),内部浮力上升,伞形4微微上抬,空气从这一上抬的间隙钻出,通过罐盖1边缘进入外面大空。当储液罐内部的压力上升到达单向阀8的泄压值时,压力单向阀8受到气体浮力上升,在单向阀8的伞形4与阀座9接触面会出现一间隙,气体则沿着示意图路线由此间隙从阀座9的边缘一切口出去,进入外面。本专利技术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优化布置结构的前提下,不会导致转向液汽化,产生气穴、气蚀现象;并克服增强流量和压力波动,引起严重的噪音以及零件破坏的缺陷。另外,还能够使储液罐内的油液能顺利流入转向泵3,节约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包括罐盖(1)以及与所述罐盖(1)连接的罐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盖(1)与罐体(2)之间设有通气用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相配合的阀座(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一单向阀(8)。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上部呈伞形(4),下部呈鸭嘴形(5)的阀孔(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空间结构为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鸭嘴形(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鸭嘴形(5)的阀孔(6)为可使气体通断的弹性材料。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座内设有与所述罐体(2)相通的阀座孔(1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液压转向系统,公开了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包括罐盖以及与所述罐盖连接的罐体,在所述罐盖与罐体之间设有通气用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相配合的阀座。本专利技术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优化布置结构的前提下,不会导致转向液汽化,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储液罐控制装置,包括罐盖(1)以及与所述罐盖(1)连接的罐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盖(1)与罐体(2)之间设有通气用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相配合的阀座(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巨成石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