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49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车辆包括燃料容器和设置在燃料容器外侧的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所述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立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对立面之间设有防撞梁,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还包括防撞梁连接座,所述第一、二支撑梁靠近燃料容器的一侧垂直连接有顶撑横梁,所述防撞梁连接座包括分别贴合在所述顶撑横梁沿第一、二支撑梁延伸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侧面上的上、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均同时与对应侧的支撑梁及顶撑横梁焊接;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梁的支撑部,防撞梁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

Protective Frame Structure of Vehicles and Fuel Vess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防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内的燃油箱作为燃料容器的一种,其内部承载有作为车辆动力来源的燃油,燃油具有较高的热值,在燃烧后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驱动发动机动作,若燃油箱发生泄漏或因外部受到撞击而受损,其中的燃油极易泄漏到外部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员会在燃油箱处设置防护结构以保证燃油箱的安全;在目前的法规中,要求车辆内的燃油箱距离车辆的前端不小于600mm(对于发动机后置的营运客车,其燃油箱前端面应位于前轴之后),距车辆后端应不小于300m,因此客车制造公司多将燃油箱布置在前后轮中间,且由于考虑到操作便利性的需求(车身侧围上的加油口与油箱口的距离),技术人员多会将然后向布置的更靠近侧围,这种结构能够使燃油箱在受到来自车辆前、后两侧碰撞时受到车身结构的保护,但不能使燃油箱受到侧面的防护。申请公布号为CN104859432A,申请公布日为2015.08.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客车油箱侧碰撞保护结构,其中包括用来承载油箱的底座总成和焊接在底座总成上用于保护油箱的保护框总成,以及固定于车身上的滑轨,底座总成是由支撑梁焊接成的方形底框,并在方形底框上平行设置有方形顶框,在方形顶框与方形底框之间设有对底框和顶框进行支撑,作为支撑梁的四根立柱,每两根相邻的立柱之间相对的侧面形成了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对立面,并且方形顶框与立柱形成了对油箱进行保护的保护框总成,在保护框总成的前、后、左、右四个立面上分别在其对应的对立面上焊接有作为防撞梁的呈X型交叉的加强矩形管。这些交叉的加强矩形管形成的强度较高,能够在油箱侧面受到碰撞时将受到的冲击力通过交叉的矩形管组将其向外传递,防止油箱受到直接撞击,保证了油箱的安全,但是在这些加强矩形管被碰撞变形后,由于拼焊的封闭性结构,无法对矩形管进行拆卸更换,或是一个立面上的矩形管发生碰撞变形,只能将整个保护框总成进行更换,对整个防护结构的检修维护不方便。授权公告号为CN201410988Y,授权公告日为2010.2.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卡车燃油箱防护装置,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支架上作为防撞梁的防护横梁。支架由相对设置的一组左、右支架组成,防护横梁连接在左右支架之间,并且防护横梁的横截面为槽型结构,与设置在左右两个支架上的翻边配合,并能在翻边处每边均设置有四个螺栓进行螺接以形成对燃油箱进行保护的保护框总成。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防撞梁的每边连接有四个螺栓,数量较多不便于技术人员进行拆卸,并且螺栓没有直接固定在防撞梁上,而是依靠防撞梁的翻边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上开设较多的与螺栓配合的孔,使其自身强度下降,并且在支架与防撞梁的翻边配合的侧面上螺接较多的螺栓会使支架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既能够实现防护框架可拆卸的功能,又能保证防护框架的强度;本专利技术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燃料容器和设置在燃料容器外侧的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所述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立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对立面之间设有防撞梁,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还包括防撞梁连接座,所述第一、二支撑梁靠近燃料容器的一侧垂直连接有顶撑横梁,所述防撞梁连接座包括分别贴合在所述顶撑横梁沿第一、二支撑梁延伸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侧面上的上、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均同时与对应侧的支撑梁及顶撑横梁焊接;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梁的支撑部,防撞梁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二支撑梁上设置有对应与其垂直的设置的顶撑横梁,能够对第一、二支撑梁的侧面进行支撑,提高了在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侧面的强度,并且在第一、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能够对防撞梁进行支撑的防撞梁连接座,防撞梁连接座上的支撑部能够与防撞梁的侧面进行接触,对防撞梁进行了限位,当防撞梁受到撞击时,支撑部能够吸收由防撞梁传递来的冲击力,防止防撞梁直接将冲击传递给燃油箱或燃气瓶,提高了防撞梁的强度;上、下连接板能够与第一、第二支撑梁及顶撑横梁进行配合,能够实现与第一或第二支撑梁多边连接,保证了防撞梁连接座的安装强度,提高了防护框架的防撞能力;防撞梁可拆连接在防撞梁连接座上,便于技术人员对弯曲变形的防撞梁进行拆卸更换。2、在1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二支撑梁的外周面上的L型缺口,L型缺口的边缘与对应侧的支撑梁的侧壁焊接。其有益效果在于:L型缺口具有两个与第一支撑梁或第二支撑梁的棱边匹配的侧边,两个侧边能够形成与棱边贴合的连接部,既能够保证多边连接,又能够减少所需要进行加工的结构的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3、在2的基础上,所述防撞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耳板,耳板及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螺纹紧固件适配的固定孔,所述防撞梁通过耳板与连接板紧固配合以实现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其有益效果在于:在防撞梁上设置有与连接板进行螺接的耳板,增加了技术人员来将防撞梁与防撞梁连接座进行连接的操作空间,便于技术人员进行装配。4、在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形状相同。其有益效果在于:将上、下连接板设置为相同形状,便于技术人员进行加工制造,而且两块形状相同的连接板能够增加与第一支撑梁或第二支撑梁的棱边连接的结构,提高了防撞梁连接座的安装强度,从而提高了防撞梁及防护框架的防护能力。5、在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支撑部为垂直设置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L形板,所述L形板具有两个分别支撑防撞梁及顶撑横梁的平面。其有益效果在于:L形板具有对防撞梁及顶撑横梁进行支撑的支撑面,结构简单,便于技术人员来进行装配,并且L形板的一个侧壁受到冲击力时,另一个侧壁能够将冲击力传递出去,提高了L形板的抗冲击能力。6、在5的基础上,所述L形板的折弯处设有加强筋。其有益效果在于:在L形板内设置有加强筋,能够对防撞梁进行支撑,提高了防护能力。7、在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靠近支撑部的侧边上侧边设有圆角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在上、下连接板上靠近支撑部的侧边上设置有圆角结构,使连接板在边角处过渡更加圆滑。8、在1-3的基础上,所述顶撑横梁远离防撞梁连接座的一端连接有斜向设置的斜支撑梁。其有益效果在于:斜支撑梁能够在防护框架结构的侧向对其进行支撑,提高了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用于车辆的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用于车辆的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立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对立面之间设有防撞梁,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还包括防撞梁连接座,所述第一、二支撑梁靠近燃料容器的一侧垂直连接有顶撑横梁,所述防撞梁连接座包括分别贴合在所述顶撑横梁沿第一、二支撑梁延伸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侧面上的上、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均同时与对应侧的支撑梁及顶撑横梁焊接;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梁的支撑部,防撞梁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二支撑梁上设置有对应与其垂直的设置的顶撑横梁,能够对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车辆,包括燃料容器和设置在燃料容器外侧的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所述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立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对立面之间设有防撞梁,其特征在于: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还包括防撞梁连接座,所述第一、二支撑梁靠近燃料容器的一侧垂直连接有顶撑横梁, 所述防撞梁连接座包括分别贴合在所述顶撑横梁沿第一、二支撑梁延伸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侧面上的上、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均同时与对应侧的支撑梁及顶撑横梁焊接;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梁的支撑部,防撞梁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包括燃料容器和设置在燃料容器外侧的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所述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包括相互对立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对立面之间设有防撞梁,其特征在于:燃料容器防护框架结构还包括防撞梁连接座,所述第一、二支撑梁靠近燃料容器的一侧垂直连接有顶撑横梁,所述防撞梁连接座包括分别贴合在所述顶撑横梁沿第一、二支撑梁延伸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侧面上的上、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均同时与对应侧的支撑梁及顶撑横梁焊接;在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撞梁的支撑部,防撞梁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在第一、二支撑梁的外周面上的L型缺口,L型缺口的边缘与对应侧的支撑梁的侧壁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耳板,耳板及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螺纹紧固件适配的固定孔,所述防撞梁通过耳板与连接板紧固配合以实现可拆固定在防撞梁连接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形状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垂直设置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L形板,所述L形板具有两个分别支撑防撞梁及顶撑横梁的平面。6.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鲁超管国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