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4412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53
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该分禾器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谷子收割机前方的收割送料器的两侧,用于将谷子按行分开便于收割,所述分禾器包括一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且其斜边朝向机体前进方向,在该斜边上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分禾筒,该圆筒状分禾筒由其内部设有的中空固定轴支撑固定,且固定轴和圆筒状分禾筒的底端和顶部分别有下固定装置和上固定装置旋转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分禾器额主体结构设计为转动设置的圆筒状分禾筒,这样在机体行进过程中,交缠的谷穗产生的阻力作用到分禾筒上时,分禾筒转动来抵消接触时产生的阻力,从而将交缠的谷穗进行梳理,避免机械的推力将交缠的谷穗切断使其掉落到地上。

A grain separator for millet harv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
本技术涉及到农业机械中的谷物收割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
技术介绍
谷子也叫粟,系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Setriaitarlicabueav)的一个栽培种(2n=2x=18),英文名foxtailmillet,距今已有7300年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谷子成熟后结穗,每穗结实数高达1万粒左右,子实极小,径约0.1cm,千粒重3g左右,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小米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是中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现有技术中所用的谷子收割机并不是专门用于谷子收割的,而是将油菜、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收割机进行简单的改造后用于谷子的收割。由于谷子与小麦、水稻等作物相比,其茎秆更硬,株高更高,谷穗也较大,因此,在谷子成熟后,更容易倾倒和倒伏,而且由于谷穗低垂,并且谷子的种植密度往往较大,导致谷穗之间容易交缠,这在小麦、水稻和油菜作物中并不会出现这种交缠的现象。采用这些作物的收割机对谷子进行收割时,虽然提高了谷子的收割效率,但是由于谷子的茎秆和谷穗与其它作物的茎秆存在上述差异的问题,导致收割效果很差,具体表现在如下问题:1)谷子秸秆较高,品种间的穗型、穗长不一样,穗大且重,穗层位置差异比较大,且穗茎之间易相互交缠,割台损失较大,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稻麦割晒机在收割谷子时喂入困难且易堵滚筒;2)谷秆发生倾倒或倒伏时难以收获,收获偏早、茎秆发绿时,谷码不易脱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其它作物收割机在用作谷子收割时存在的穗层位置差异比较大、穗茎之间易相互交缠、谷秆发生倾倒或倒伏时难以收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该分禾器对称设置在谷子收割机的机体前方收割台的两侧,其主体结构为转动设置的圆筒状分禾筒,这样在机体行进过程中,交缠的谷穗产生的阻力作用到分禾筒上时,分禾筒转动来抵消接触时产生的阻力,从而将交缠的谷穗进行梳理,避免机械的推力将交缠的谷穗切断使其掉落到地上。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该分禾器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谷子收割机前方的收割送料器的两侧,用于将谷子按行分开便于收割,所述分禾器包括一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且其斜边朝向机体前进方向,在该斜边上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分禾筒,该圆筒状分禾筒由其内部设有的中空固定轴支撑固定,且固定轴和圆筒状分禾筒的底端和顶部分别有下固定装置和上固定装置旋转固定;所述下固定装置包括通过螺纹与圆筒状分禾筒底端可拆卸连接的圆锥状套筒,且圆锥状套筒的锥形尖端上开设有供中空固定轴底端穿过的孔,所述中空固定轴的底端穿过该孔之后与一通过固定柱设置在支撑板斜边上的锥形套内部连接,所述圆锥状套筒的前部处于锥形套内部,且圆锥状套筒和锥形套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支撑板斜边顶端的固定套管,所述圆筒状分禾筒的顶端通过固定轴承Ⅰ转动设置在固定套管内,且在固定套管的端部设置有套设在圆筒状分禾筒外部的端盖,端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通过内螺纹与固定套管的外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圆筒状分禾筒内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上固定轴承和下固定轴承与中空固定轴支撑固定。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圆筒状分禾筒的直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增大。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圆锥状套筒的锥度大于锥形套的锥度,从而使两者间形成1-2mm的间隙。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圆筒状分禾筒、圆锥状套筒和锥形套均为厚度为1-2mm的金属铝或金属铁皮卷制而成。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圆筒状分禾筒的倾斜角度为40-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收割台两侧的分禾器进行改进,利用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为主体,并利用上固定装置以及下固定装置在支撑板的斜边上转动设置圆筒状分禾筒,这样在机体行进过程中,由于圆筒状分禾筒是沿两行谷子之间的间隙行进的,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倒伏或倾倒的谷杆,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能够自上而下将其扶正、捞起,而且由于斜边上圆筒状分禾筒的存在,交缠的谷穗产生的阻力作用到分禾筒上时,分禾筒转动来抵消接触时产生的阻力,从而将交缠的谷穗进行梳理,避免机械的推力将交缠的谷穗切断使其掉落到地上,从而产生割损,而且这种转动式缓冲设计,也防止了在分禾过程中将谷杆切断折断;圆筒状分禾筒底端的圆锥状套筒和锥形套的配合,在强化这种分禾作用的同时,也能防止杂物进入到下固定装置中,从而阻碍分禾筒的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分禾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分禾器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分禾器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分禾器,101、支撑板,102、固定轴,103、圆筒状分禾筒,2、下固定装置,201、锥形套,202、圆锥状套筒,203、下固定轴承,204、固定柱,3、上固定装置,301、固定套管,302、固定轴承Ⅰ,303、连接套筒,304、端盖,305、上固定轴承,4、收割送料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仅涉及到对收割机的收割台部分进行改进,收割机上其余的部分未作描述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比如机体上设有的动力部分,以及向脱粒滚筒装置7内鼓风来起到筛选作用的风机等,都不属于本技术的改进范畴,在此不做论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该分禾器1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谷子收割机前方的收割送料器4的两侧,用于将谷子按行分开便于收割,所述分禾器1包括一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101,且其斜边朝向机体前进方向,在该斜边上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分禾筒103,该圆筒状分禾筒103由其内部设有的中空固定轴102支撑固定,且固定轴102和圆筒状分禾筒103的底端和顶部分别有下固定装置2和上固定装置3旋转固定;所述下固定装置2包括通过螺纹与圆筒状分禾筒103底端可拆卸连接的圆锥状套筒202,且圆锥状套筒202的锥形尖端上开设有供中空固定轴102底端穿过的孔,所述中空固定轴102的底端穿过该孔之后与一通过固定柱204设置在支撑板101斜边上的锥形套201内部连接,所述圆锥状套筒202的前部处于锥形套201内部,且圆锥状套筒202和锥形套201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圆锥状套筒能够很好的转动(在实际使用时,间隙应该足够小,比如1mm以下,防止谷穗、谷叶或者杂物进入其中,也可以在之间设置弹性填充物在不妨碍圆锥状套筒转动的情况下将这个间隙密封);所述上固定装置3包括一固定在支撑板101斜边顶端的固定套管301,所述圆筒状分禾筒103的顶端通过固定轴承Ⅰ302转动设置在固定套管301内,且在固定套管301的端部设置有套设在圆筒状分禾筒103外部的端盖304,端盖30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303,该连接套筒303通过内螺纹与固定套管301的外壁连接。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从而得到如下几个优选实施例: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圆筒状分禾筒103的连接方式所做的进一步限定方案,所述圆筒状分禾筒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该分禾器(1)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谷子收割机前方的收割送料器(4)的两侧,用于将谷子按行分开便于收割,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1)包括一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101),且其斜边朝向机体前进方向,在该斜边上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分禾筒(103),该圆筒状分禾筒(103)由其内部设有的中空固定轴(102)支撑固定,且固定轴(102)和圆筒状分禾筒(103)的底端和顶部分别有下固定装置(2)和上固定装置(3)旋转固定;所述下固定装置(2)包括通过螺纹与圆筒状分禾筒(103)底端可拆卸连接的圆锥状套筒(202),且圆锥状套筒(202)的锥形尖端上开设有供中空固定轴(102)底端穿过的孔,所述中空固定轴(102)的底端穿过该孔之后与一通过固定柱(204)设置在支撑板(101)斜边上的锥形套(201)内部连接,所述圆锥状套筒(202)的前部处于锥形套(201)内部,且圆锥状套筒(202)和锥形套(201)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固定装置(3)包括一固定在支撑板(101)斜边顶端的固定套管(301),所述圆筒状分禾筒(103)的顶端通过固定轴承Ⅰ(302)转动设置在固定套管(301)内,且在固定套管(301)的端部设置有套设在圆筒状分禾筒(103)外部的端盖(304),端盖(30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303),该连接套筒(303)通过内螺纹与固定套管(301)的外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谷子收割机用分禾器,该分禾器(1)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谷子收割机前方的收割送料器(4)的两侧,用于将谷子按行分开便于收割,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1)包括一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支撑板(101),且其斜边朝向机体前进方向,在该斜边上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分禾筒(103),该圆筒状分禾筒(103)由其内部设有的中空固定轴(102)支撑固定,且固定轴(102)和圆筒状分禾筒(103)的底端和顶部分别有下固定装置(2)和上固定装置(3)旋转固定;所述下固定装置(2)包括通过螺纹与圆筒状分禾筒(103)底端可拆卸连接的圆锥状套筒(202),且圆锥状套筒(202)的锥形尖端上开设有供中空固定轴(102)底端穿过的孔,所述中空固定轴(102)的底端穿过该孔之后与一通过固定柱(204)设置在支撑板(101)斜边上的锥形套(201)内部连接,所述圆锥状套筒(202)的前部处于锥形套(201)内部,且圆锥状套筒(202)和锥形套(201)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固定装置(3)包括一固定在支撑板(101)斜边顶端的固定套管(301),所述圆筒状分禾筒(103)的顶端通过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光原向阳董淑琦温银元宋喜娥杨雪芳申洁郭杰郭平毅王宏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