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27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移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滑块和连杆,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滑块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滑块的两侧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容置于壳体内的内端铰接,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该电动夹持支架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并且对夹持臂伸缩的稳定性强,不会产生晃动。

An Electric Clamp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夹持支架
本技术涉及支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夹持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为方便户配合各种场合使用手机,各种夹持支架亦被设计出来。但是现有的夹持支架一般都是采用的弹簧驱动夹紧组件夹紧的方式,而且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才能完成对手机的夹持或从支架上取下手机,特定场合特别是用户驾车时会非常不方便,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手动操作夹持臂的电动夹持支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移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滑块和连杆,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滑块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滑块的两侧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容置于壳体内的内端铰接,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在本技术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盖住驱动电机的罩壳,所述罩壳上下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引导滑槽,所述罩壳垂直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传动滑块的引导滑槽。在本技术中,所述电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滑块的一侧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在本技术中,所述一对夹持臂沿其延伸方向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槽,所述壳体内左右两侧对应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至少一个导向槽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定位柱穿设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槽内。在本技术中,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外端分别设有彼此相对的夹爪,且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夹爪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分别设有缓冲垫。在本技术中,所述壳体的底端还设有用于托住被夹持对象的承托部。在本技术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被夹持对象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单元。在本技术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控制电驱动机构工作。本技术的电动夹持支架利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便可改变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将被夹持对象松开或夹紧,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整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去除无线充后的夹持壁收回后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去除无线充后的夹持壁伸出后的内部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内部的电驱动机构俯视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动夹持支架内部的电驱动机构仰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参照图1至图7,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110和设置于壳体110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120,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120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130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130工作的控制单元140,所述电驱动机构130包括驱动电机131,传动滑块132和连杆133,所述驱动电机131和传动滑块132传动连接,所述连杆13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滑块132的两侧铰接,所述连杆13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的容置于壳体110内的内端铰接,所述驱动电机131带动所述传动滑块132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133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相对于壳体110伸出或收回。具体的,所述壳体110内还设有一盖住驱动电机的罩壳111,所述罩壳111上下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的引导滑槽1111,所述罩壳111垂直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传动滑块132的引导滑槽1112。具体的,所述电驱动机构130还包括传动齿轮134,所述传动滑块132的一侧设有齿条1321,所述齿条1321与传动齿轮134啮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1通过传动齿轮134带动所述传动滑块132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133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相对于壳体110伸出或收回。具体的,所述一对夹持臂120沿其延伸方向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槽121,所述壳体110内左右两侧对应于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的至少一个导向槽121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定位柱112穿设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槽121内。具体的,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的外端分别设有彼此相对的夹爪122,且所述一对夹持臂120的夹爪122的彼此相对的表面分别设有缓冲垫123。具体的,所述壳体110的底端还设有用于托住被夹持对象的承托部113。具体的,所述控制单元140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10内用于对被夹持对象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单元141。具体的,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控制电驱动机构工作。本技术的电动夹持支架利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便可改变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将被夹持对象松开或夹紧,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移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滑块和连杆,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滑块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滑块的两侧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容置于壳体内的内端铰接,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移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滑块和连杆,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滑块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滑块的两侧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容置于壳体内的内端铰接,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动滑块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相对于壳体伸出或收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盖住驱动电机的罩壳,所述罩壳上下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引导滑槽,所述罩壳垂直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传动滑块的引导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滑块的一侧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传动齿轮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杨发波冯海峰叶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法码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