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缠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08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铜线缠绕机,包括:圆形机台、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中间的缠绕结构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的转轴;所述缠绕结构包括: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第一张力调整轮、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所述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和第一张力调整轮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的中心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将铜线合束成3至4束的铜线束,并分别进行张力调整,再分别对各束铜线束进行合束和合束后的张力调整,保证了合束后铜线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Copper wire w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线缠绕机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线缠绕机。
技术介绍
缠绕机是一种常用的线缆制作设备,通常用于各种裸铜线、镀锡铜线、铜包钢、铜包铝和合金线等的束绞或同心绞。当所需缠绕的铜线数量较少时,可以通过束丝设备进行一次性束绞,但是当所需缠绕的铜线数量较多,达十几条甚至几十条时,一次性束绞铜线,则难以保持所有铜线的一致性,存在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铜线缠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铜线缠绕机,包括:圆形机台、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中间的缠绕结构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的转轴;其中,所述缠绕结构包括: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第一张力调整轮、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所述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和第一张力调整轮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的中心处。作为优选,所述铜线导向盘包括:铜线盘本体和开设在所述铜线盘本体上的若干导向孔。作为优选,所述束线导向盘包括:束线盘本体和开设在所述束线盘本体上的若干束线孔。作为优选,所述束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孔径。作为优选,所述收料轮由伺服电机控制旋转。作为优选,所述铜线导向盘上还设置有断线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线缠绕机,包括:圆形机台、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中间的缠绕结构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的转轴;其中,所述缠绕结构包括: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第一张力调整轮、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所述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和第一张力调整轮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的中心处。本技术先将铜线合束成3至4束的铜线束,并分别进行张力调整,再分别对各束铜线束进行合束和合束后的张力调整,保证了合束后铜线的一致性。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铜线缠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铜线导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束线导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圆形机台;2、缠绕结构;21、铜线导向盘;211、铜线盘本体;212、导向孔;22、第一合束器;23、第一张力调整轮;24、束线导向盘;241、束线盘本体;242、束线孔;25、第二合束器;26、第二张力调整轮;27、收料轮;3、铜线轮;4、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铜线缠绕机,包括:圆形机台1、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1中间的缠绕结构2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1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2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3的转轴4。具体地,所述转轴4平行于圆形机台1表面设置,且所述转轴4垂直于圆形机台1的直径,这样便于铜线从位于转轴4上铜线轮3上抽出,且不会与铜线轮3的其他部分发生干涉。参照图1,所述缠绕结构2包括:铜线导向盘21、第一合束器22、第一张力调整轮23、束线导向盘24、第二合束器25、第二张力调整轮26和收料轮27。所述铜线导向盘21、第一合束器22和第一张力调整轮23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1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24、第二合束器25、第二张力调整轮26和收料轮27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1的中心处。具体地,位于圆形机台1上的各铜线轮3根据相对于每个铜线导向盘21的位置不同被分为对应的3至4组,处于同一组的铜线轮3上铜线通过同一个铜线导向盘21,经过铜线导向盘21导向之后,在第一合束器22中进行合束,并由第一张力调整轮23进行张力调整和转向。接着,合束的铜线束经束线导向盘24导向和第二合束器25合束,形成最终的束绞,最终的束绞经第二张力调整轮26进行张力调整后由收料轮27收料,如此分为多次合束和张力调整,保证了合束后铜线的一致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如图2所示,所述铜线导向盘21包括:铜线盘本体211和开设在所述铜线盘本体211上的若干导向孔212。如图3所示,所述束线导向盘24包括:束线盘本体241和开设在所述束线盘本体241上的若干束线孔242。由于束线孔242中通过的是铜线束,故所述束线孔242的孔径大于所述导向孔212的孔径。作为优选,所述收料轮27由伺服电机控制旋转,实现对束绞的收线。作为优选,所述铜线导向盘21上还设置有断线传感器,用以对铜线进行监测,以便于在铜线断线时可以及时发现。所述第一合束器22和第二合束器25均包括合束器本体、设置在合束器本体一侧的多个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合束器本体另一侧的一个出口,所述一个出口与所述多个入口连通。也即是说,铜线或铜线束经过第一合束器22或第二合束器25后便实现合束。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线缠绕机,包括:圆形机台1、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1中间的缠绕结构2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1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2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3的转轴4;其中,所述缠绕结构2包括:铜线导向盘21、第一合束器22、第一张力调整轮23、束线导向盘24、第二合束器25、第二张力调整轮26和收料轮27。所述铜线导向盘21、第一合束器22和第一张力调整轮23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1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24、第二合束器25、第二张力调整轮26和收料轮27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1的中心处。本技术先将铜线合束成3至4束的铜线束,并分别进行张力调整,再分别对各束铜线束进行合束和合束后的张力调整,保证了合束后铜线的一致性。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机台、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中间的缠绕结构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的转轴;其中,所述缠绕结构包括: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第一张力调整轮、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所述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和第一张力调整轮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的中心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机台、设置在所述圆形机台中间的缠绕结构和位于所述圆形机台上且围绕所述缠绕结构一圈设置的若干用于容纳铜线轮的转轴;其中,所述缠绕结构包括: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第一张力调整轮、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所述铜线导向盘、第一合束器和第一张力调整轮分别设置有3至4组且沿圆形机台上方均匀分布,所述束线导向盘、第二合束器、第二张力调整轮和收料轮各设置有一组,且位于圆形机台的中心处。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先俊魏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福力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