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百兆以太网口的总线聚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总线聚合系统,可用于数据传输。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技术数据传输一般用于单个以太网口的数据传输,在涉及多个网口的数据传输时会浪费较多的资源,用资源换取传输速率。因此将多个以太网口进行汇聚是非常必要的。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以太网口的接收速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申请的专利文献“实现SDH汇聚和以太网汇聚的双总线系统”(申请号200910076090.1,申请公开号CN101459486A,公开日为2009.06.17)中提出了一种SDH汇聚和以太网汇聚的双总线系统,包括以太网总线、SDH总线、SDH汇聚单元、以太网汇聚单元、多种业务支路单元,可以同时实现SDH和以太网业务的汇聚,此系统的优点在于,能提供各种业务的接入、汇聚,汇聚容量大、配置灵活、可扩展性强,可以有效节省汇聚节点的业务端口、降低网络成本、提高网络性能。但是此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一,此系统只是涉及最多两个以太网业务总线的汇聚,不能进行十个甚至几十个以太网业务总线的汇聚;其二,由于此系统是通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百兆网口的总线聚合系统,包括百兆以太网PHY芯片(1)、接收装置(2)和发送装置(3),接收装置(2)接收来自百兆以太网PHY芯片(1)的百兆速率数据,发送装置(3)将百兆速率数据发送至百兆以太网PHY芯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2)包括:10个百兆以太网PHY接收模块(21),用于对接收到的百兆以太网PHY芯片的百兆速率数据,进行位宽转换和跨时钟域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总线汇聚模块;总线汇聚模块(22),用于对接收到的10个百兆以太网PHY接收模块的10路数据,通过分时隙传输的方式进行总线聚合,并添加每路数据的标志位,最后将聚合后的1路数据和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百兆网口的总线聚合系统,包括百兆以太网PHY芯片(1)、接收装置(2)和发送装置(3),接收装置(2)接收来自百兆以太网PHY芯片(1)的百兆速率数据,发送装置(3)将百兆速率数据发送至百兆以太网PHY芯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2)包括:10个百兆以太网PHY接收模块(21),用于对接收到的百兆以太网PHY芯片的百兆速率数据,进行位宽转换和跨时钟域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总线汇聚模块;总线汇聚模块(22),用于对接收到的10个百兆以太网PHY接收模块的10路数据,通过分时隙传输的方式进行总线聚合,并添加每路数据的标志位,最后将聚合后的1路数据和标志位一起传输至接收方千兆以太网MAC核;接收方千兆以太网MAC核(23),用于对接收到的总线汇聚模块的1路数据和标志位,进行位宽转换和跨时钟域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和标志位传输至发送方千兆以太网MAC核;所述发送装置(3)包括:发送方千兆以太网MAC核(31),用于对接收到的接收方千兆以太网MAC核的1路数据和标志位,进行位宽转换和跨时钟域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和标志位传输至总线解汇聚模块;总线解汇聚模块(32),用于对接收到的发送方千兆以太网MAC核的数据,按照标志位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输出处理缓存模块;10个输出处理缓存模块(33),其10个以太网PHY发送模块一一对应,用于对接收到的总线解汇聚模块的数据进行存储,在存完一帧之后,将数据输出至对应的百兆以太网PHY发送模块;10个百兆以太网PHY发送模块(34),用于对接收到的输出处理缓存的数据,进行位宽转换和跨时钟域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百兆以太网PHY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路百兆以太网PHY接收模块(21)包括:百兆数据接收子模块(211),用于接收4bits位宽,时钟频率为25Mhz的数据;百兆数据接收处理子模块(212),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位宽转换和跨时钟域处理,得到数据位宽为8bits,时钟频率12.5Mhz的处理后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总线汇聚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总线汇聚模块(22)包括:时隙处理子模块(221),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分时隙传输处理,即先按照12.5Mhz的接收时钟频率接收10路并行百兆速率数据,再利用分时隙传输处理方法汇聚成1路千兆速率数据,最后添加标识各个传输时隙中数据是否有效的标志位;数据发送子模块(222),用于将时隙处理子模块(221)处理后的1路千兆速率数据和标志位按照125Mhz的发送时钟频率发送到千兆以太网MAC核。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时隙处理子模块(221)接收的10路并行百兆速率数据,包括:第一路rx_data_0信号、第二路rx_data_1信号、第三路rx_data_2信号、第四路rx_data_3信号、第五路rx_data_4信号、第六路r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智亮,高宇飞,潘伟涛,张洪斌,寇辰明,曾磊,李熙华,杨彩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