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794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包括: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焓差实验室和自然环境模拟装置,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具有容纳空间;焓差实验室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焓差实验室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自然环境模拟装置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均与冷却水塔结构相连,第一蒸发器设置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内,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焓差实验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室焓差实验室的制冷系统复杂的问题。

Climate Simulation Laboratory with Shared Cold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性能测试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
技术介绍
目前,焓差实验室主要有单室和双室之分,针对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焓差实验室,通过测量空调器进出风焓值差、用电量等参数测定空调器性能,或者通过测量空调器供回水温差和流量测量空调器性能。现有的焓差实验室均采用独立冷源,每个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都采用独立的制冷机组,但是这样会使制冷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焓差实验室的制冷系统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包括: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焓差实验室和自然环境模拟装置,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具有容纳空间;焓差实验室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焓差实验室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自然环境模拟装置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均与冷却水塔结构相连,第一蒸发器设置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内,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焓差实验室内。进一步地,水冷式冷水机组还包括一级冷却结构,一级冷却结构与冷却水塔结构换热。进一步地,冷却水塔结构包括冷却水塔、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相连通,冷却水塔的水与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一级冷却结构与第一换热器的壳程相连通。进一步地,水冷式冷水机组还包括二级冷却结构,二级冷却结构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的管程与第二换热器的壳程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的壳程相连。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与二级冷却结构相连通,以使二级冷却结构的冷媒部分地通过第一蒸发器。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与一级冷却结构相连通,以使一级冷却结构的冷媒部分地通过第一蒸发器。进一步地,焓差实验室内设置有保温水箱,第二蒸发器设置在保温水箱内。进一步地,焓差实验室内还设置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设置在保温水箱内。进一步地,焓差实验室内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内设置焓差实验室和自然环境模拟装置,焓差实验室内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可以提供不同温度、不同湿度、降雨、降雪、起雾、吹风等单一气候环境或多种耦合气候环境,空调器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运行,然后测量空调器的焓差值,从而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的空调器的性能。自然环境模拟装置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设置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内,以降低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内的温度,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焓差实验室内,以降低焓差实验室内的温度,并且在焓差实验室内测量空调器的焓差。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和焓差实验室共用一个冷却水塔结构,这样结构更加简单,而且还能实现不同的功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室焓差实验室的制冷系统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20、焓差实验室;30、自然环境模拟装置;40、模拟房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包括: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焓差实验室20和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具有容纳空间;焓差实验室2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焓差实验室20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均与冷却水塔结构相连,第一蒸发器设置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内,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焓差实验室20内。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内设置焓差实验室20和自然环境模拟装置,焓差实验室20内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可以提供不同温度、不同湿度、降雨、降雪、起雾、吹风等单一气候环境或多种耦合气候环境,空调器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运行,然后测量空调器的焓差值,从而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的空调器的性能。自然环境模拟装置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设置在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内,以降低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内的温度,第二蒸发器设置在焓差实验室20内,以降低焓差实验室20内的温度,并且在焓差实验室20内测量空调器的焓差。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和焓差实验室20共用一个冷却水塔结构,这样结构更加简单,而且还能实现不同的功能。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室焓差实验室的制冷系统复杂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水冷式冷水机组还包括一级冷却结构,一级冷却结构与冷却水塔结构换热。一级冷却结构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将一级冷却结构内的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与冷却水塔结构中的冷水进行换热,以得到高压高温的液态冷媒。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冷却水塔结构包括冷却水塔、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相连通,冷却水塔的水与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一级冷却结构与第一换热器的壳程相连通。一级冷却结构中的冷媒与冷却水塔中的水在第一换热器中换热,换热之后的冷媒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入第二换热器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然后再由压缩机从第二换热器中抽出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再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冷却塔中的水换热,从而使冷媒在一级冷却结构中循环。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水冷式冷水机组还包括二级冷却结构,二级冷却结构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的管程与第二换热器的壳程相连通。二级冷却结构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将二级冷却结构中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与一级冷却结构的冷媒介质在第二换热器中换热,从而使二级冷却结构中的冷媒的温度更低,温度更低的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与蒸发器中的冷媒换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的壳程相连,经过多级冷却,第一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的壳程相连,第一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也设置有压缩机,蒸发器中的冷媒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进入第三换热器与二级冷却结构中的冷媒换热,然后得到极低温的冷媒,极低温的冷媒与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中的空气换热,然后使空气的温度降低。这使得第一蒸发器可调整的范围更广,例如第一蒸发器能够可降的温度更低,这样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极端温度。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蒸发器与二级冷却结构相连通,以使二级冷却结构的冷媒部分地通过第一蒸发器。二级冷却结构中的更低温的液态冷媒进入第一蒸发器,在第三换热器中与蒸发器中的冷媒进行换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焓差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所述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具有容纳空间;焓差实验室(20),所述焓差实验室(2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焓差实验室(20)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所述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所述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均与所述冷却水塔结构相连,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内,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焓差实验室(2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所述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具有容纳空间;焓差实验室(20),所述焓差实验室(20)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焓差实验室(20)设置有空调器;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所述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自然环境模拟装置(30)包括水冷式冷水机组,所述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冷却水塔结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均与所述冷却水塔结构相连,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在所述自然环境模拟实验室(10)内,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焓差实验室(2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式冷水机组还包括一级冷却结构,所述一级冷却结构与所述冷却水塔结构换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用冷源的气候仿真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塔结构包括冷却水塔、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管程相连通,所述冷却水塔的水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一级冷却结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佳孙钦斐马慧远付军美李鸿庭韦凌霄迟忠君邵文君孟颖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易盛泰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