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79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包括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上方的检测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呈矩形环绕的外循环管以及平行并列设置于外循环管内侧的多个检测管组,即第1组、第2组……第N组,多个所述检测管组中,所述第1组的第一滴灌管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长管上的三通上,其余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首端通过弯头连通于前一滴灌管组中第二滴灌管首端的三通上;本装置既可以进行环路法检测又可以进行闭路法检测,节省了设备采购的成本,随时对环路法检验装置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还能够收集闭路法检验装置的实验数据,便于比较两种检验装置在同样的检验环境及条件下对滴灌带水利性能检验数据的影响。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Testing Water Conservancy Performance of Drip Irrigation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灌检测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滴灌管(带)是微灌系统中用量最大、投资最高的部件,其性能优劣、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微灌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推广使用,所以如何测量滴灌管(带)的滴灌性能是本行业十分必要的一个技术,并且测试方法也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是闭路法检验,在2018年5月1日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T19812.3《塑料节水灌溉器材第3部分: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在滴灌带流量均匀性的检验方法及装置中,在传统的闭路法检验基础上新增加了环路法检验方法及装置,并且规定仲裁检验时使用环路法。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的闭路法检验装置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在一套装置上能够同时进行环路法和闭路法检验,以便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数据差异,可以用于实验室或工厂生产质量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方面提供能够集环路法检验与闭路法检验为一体,并能够随时在环路法检验与闭路法检验之间切换的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包括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上方的检测管路;所述检测管路包括呈矩形环绕的外循环管以及平行并列设置于外循环管内侧的多个检测管组,即第1组、第2组……第N组;所述外循环管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长管,即第一长管和第二长管,以及两条相对设置的短管,即第一短管和第二短管,在所述第一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每一检测管组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用于检测的滴灌管,即第一滴灌管和第二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与所述长管平行;所述第二滴灌管的首端分别连通于第一短管上的三通上;多个所述检测管组中,所述第1组的第一滴灌管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长管上的三通上,其余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首端通过弯头连通于前一滴灌管组中第二滴灌管首端的三通上;每个所述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末端分别连通于第二短管上的三通上,第二滴灌管的末端通过弯头连通于第一滴灌管末端的三通上;在每个滴灌管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设置有首端球阀和末端球阀;在所述外循环管上并位于每个三通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管球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检测管组并联在检测管路中,可以根据检测的需要来选择部分滴灌管进行检测,并且可以通过控制首端球阀和末端球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水流在检测管路被测管道中的流通。所述水箱与所述检测管组之间还设置有水槽,所述滴灌管上设置有多个滴灌孔,在所述水槽上对应滴灌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烧杯,所述烧杯可以收集每个滴灌流出的液体,通过对比烧杯中的液体体积可以达到检测滴灌管中的灌溉流量均匀性的效果。所述进水口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在所述出水口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用于检测进水口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表用于检测出水口的压力,可以根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压力差来判断被测管道的滴灌性能的好坏。所述外循环管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设置有软胶管,所述软胶管的下端插入到所述水箱内,所述水槽下端面设置有排水软管,所述排水软管的下端插入到所述水箱内,在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水泵,可以使水流在水箱与检测管路和水槽之间形成水循环。所述水箱为多个,所述水槽为多个。所述水槽上方设置有滴灌带托架,所述滴灌带托架将所述检测管路托起,使检测管路与水槽留有间距,便于烧杯收集滴灌孔中流出的液体。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便于对水箱进行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包括水箱1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上方的检测管路6;所述检测管路6包括呈矩形环绕的外循环管2以及平行并列设置于外循环管内侧的多个检测管组,即第1组、第2组……第N组;所述外循环管2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长管,即第一长管201和第二长管202,以及两条相对设置的短管,即第一短管203和第二短管204,在所述第一短管2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每一检测管组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滴灌管,即第一滴灌管21a和第二滴灌管21b;所述滴灌管与所述长管平行;所述第二滴灌管21b的首端分别连通于第一短管203上的三通上;多个所述检测管组中,所述第1组的第一滴灌管21a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长管201上的三通上,其余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21a的首端通过弯头连通于前一滴灌管组中第二滴灌管21b首端的三通上;每个所述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21a的末端分别连通于第二短管204上的三通上,第二滴灌管21b的末端通过弯头连通于第一滴灌管21a末端的三通上;在每个滴灌管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设置于首端球阀21c和末端球阀21d;在所述外循环管2上并位于每个三通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管球阀21e。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检测管组并联在检测管路中,可以根据检测的需要选择部分滴灌管进行检测,并且可以通过控制首端球阀和末端球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水流在检测管路被测管道中的流通。所述水箱1与所述检测管路之间还设置有水槽4,所述滴灌管上设置有多个滴灌孔,在所述水槽上对应滴灌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烧杯,所述烧杯可以收集每个滴灌流出的液体,通过对比烧杯中的液体体积可以达到检测滴灌管中的灌溉流量均匀性的效果。所述进水口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在所述出水口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用于检测进水口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表用于检测出水口的压力,可以根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压力差来判断被测管道的滴灌性能的好坏。所述外循环管2的进水口与出水口设置有软胶管32,所述软胶管32的下端能插入到所述水箱1内,所述水槽4下端面设置有排水软管31,所述排水软管31的下端能够插入到所述水箱1内,在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水泵,能够让水在外循环管2与水箱1之间形成水循环。所述水箱1为多个,所述水槽4为多个。所述水槽4上方设置有滴灌带托架5,所述滴灌带托架5将所述检测管路6托起,便于工作人员用烧杯收集滴灌管流出的液体,进行检测。所述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便于工作人员对水箱1进行移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上方的检测管路;所述检测管路包括呈矩形环绕的外循环管以及平行并列设置于外循环管内侧的多个检测管组,即第1组、第2组……第N组;所述外循环管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长管,即第一长管和第二长管,以及两条相对设置的短管,即第一短管和第二短管,在所述第一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每一检测管组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用于被检测的滴灌管,即第一滴灌管和第二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与所述长管平行;所述第二滴灌管的首端分别连通于第一短管上的三通上;多个所述检测管组中,所述第1组的第一滴灌管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长管上的三通上,其余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首端通过弯头连通于前一滴灌管组中第二滴灌管首端的三通上;每个所述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末端分别连通于第二短管上的三通上,第二滴灌管的末端通过弯头连通于第一滴灌管末端的三通上;在每个滴灌管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设置有首端球阀和末端球阀;在所述外循环管上并位于每个三通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管球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上方的检测管路;所述检测管路包括呈矩形环绕的外循环管以及平行并列设置于外循环管内侧的多个检测管组,即第1组、第2组……第N组;所述外循环管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长管,即第一长管和第二长管,以及两条相对设置的短管,即第一短管和第二短管,在所述第一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每一检测管组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用于被检测的滴灌管,即第一滴灌管和第二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与所述长管平行;所述第二滴灌管的首端分别连通于第一短管上的三通上;多个所述检测管组中,所述第1组的第一滴灌管的首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长管上的三通上,其余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首端通过弯头连通于前一滴灌管组中第二滴灌管首端的三通上;每个所述检测管组中,第一滴灌管的末端分别连通于第二短管上的三通上,第二滴灌管的末端通过弯头连通于第一滴灌管末端的三通上;在每个滴灌管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设置有首端球阀和末端球阀;在所述外循环管上并位于每个三通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管球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灌带水利性能检测实验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凤虎王冲战国隆寇茜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