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661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通孔,贯穿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凹槽,设于任意两个通孔之间,且下凹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以及功能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在任意两个通孔之间增加凹槽,加大功能层与像素定义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彼此之间的粘附力,防止功能层脱落,增强有机发光层的稳定性及显示面板的良率。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AMOLED显示面板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可折叠性、可视角度广、低功耗、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且相对LCD而言,具有自发光的独特优点。在新世代显示器中AMOLED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其中有机发光层的蒸镀以及公共电极层的成膜为AMOLED制程过程中的重难点,如何将柔性AMOLED显示屏的有机发光层的稳定性提高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AMOLED显示面板包括阵列电路层101、像素定义层102、有机发光层及电极层。其中,发光层113设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内,位于空穴传输层123与空穴阻挡层之间,通过阳极层111与阵列电路层101产生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公共电极层容易脱离像素定义层,造成有机发光层的不稳定及AMOLED显示面板的良率较差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阴极层等公共电极层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定义层;通孔,贯穿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凹槽,设于任意两个通孔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定义层;通孔,贯穿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凹槽,设于任意两个通孔之间,且下凹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以及OLED器件层,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及所述像素定义层一侧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定义层;通孔,贯穿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凹槽,设于任意两个通孔之间,且下凹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以及OLED器件层,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及所述像素定义层一侧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为0.5μm-1μm;所述凹槽的宽度范围为10μm-15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衬底层,贴附于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以及阵列电路层,设于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阵列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电路层包括:半导体层,设于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第一栅极绝缘层,贴附于所述半导体层及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第一栅极层,贴附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且所述第一栅极层与所述半导体层相对设置;第二栅极绝缘层,贴附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及所述第一栅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第二栅极层,贴附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一侧的表面,且所述第二栅极层与所述第一栅极层相对设置;隔离层,贴附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及所述第二栅极层远离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一侧的表面;源漏极,设于所述隔离层远离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一侧的表面,且穿过所述隔离层、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及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连接至所述半导体层;以及平坦层,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