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过冷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冷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无油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油轴承逐渐应用于离心式压缩机中,解决了油路系统带来的售后定期维护、跑油降低整机性能等问题。但无油轴承作为转子系统的支撑件,不可避免会产生热量,为保证轴承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及时带走轴承发热量。与油轴承采用润滑油冷却类似的,无油轴承采用冷却介质冷却,而且从冷却效果上看,冷却轴承所用冷却介质应为液态时效果较好。如果在液态冷却介质的基础上能实现具备一定的过冷度,将有利用提升冷却轴承效果和减少冷却介质在传输流道中闪蒸损失。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即使用于冷却轴承的介质在冷却前为液体状态,由于冷却轴承过程为冷却介质吸热过程,故在冷却轴承过程中部分冷却介质吸热气化。气化的冷却介质将带来两个隐患:一、气态具有较大可压缩性,导致轴承与转子之间存在不稳定间隙,在转子高速旋转时,该间隙容易导致失稳和噪音;二、气态冷却介质熵增,部分残留在轴承腔和流道中,造成部分堵塞,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过冷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用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包括轴承(110)和电机(120);引流支路(2),被构造为冷却所述轴承(110);以及冷却支路(3),与所述引流支路(2)热交换,用于冷却所述引流支路(2)内的冷媒;所述冷却支路(3)还被构造为冷却所述电机(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包括轴承(110)和电机(120);引流支路(2),被构造为冷却所述轴承(110);以及冷却支路(3),与所述引流支路(2)热交换,用于冷却所述引流支路(2)内的冷媒;所述冷却支路(3)还被构造为冷却所述电机(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4),设于所述冷却支路(3),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用于将所述冷却支路(3)内的流体节流后与所述引流支路(2)内的流体热交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5),位于冷凝器(6)的下游,所述冷却支路(3)的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济器(7),位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的下游;以及第三节流装置(8),位于所述经济器(7)的下游;其中,所述冷却支路(3)的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的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路(3)包括设于所述电机(120)内的冷却流道(1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130)的下游设有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腔(9),设于所述电机(120)内且作为所述引流支路(2)的一部分,所述冷却支路(3)的部分位于所述储液腔(9)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支路(3)包括位于所述储液腔(9)内部的过冷盘管(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雷连冬,李宏波,钟瑞兴,蒋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