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201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置及方法,通过发包程序发送指定格式的数据包;开发板在有数据包通过时执行加载的被测代码;信号时戳生成器对通过开发板前和通过之后的指定格式的数据包进行标记,生成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收包程序对接收的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延时数据;延时数据处理程序根据延时数据,对编译器的配置情况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简化对编译器检测的流程,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检测方式,并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A Compiler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Based on Beidou Sub-nanosecond High Precision Ti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代码编译器就是将“一种语言(通常为高级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通常为低级语言)”的程序。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码(sourcecode)→预处理器(preprocessor)→编译器(compiler)→目标代码(objectcode)→链接器(Linker)→可执行程序(executables)。编译器在进行编译时,往往需要设置相关的编译参数,以满足用户的编译要求,使用不同的编译参数得到编译结果也会不同,同样的,当同一种编译器的版本不同时,对相同代码编译的结果也不相同。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方法,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编译器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获取代码样本才能得以实施,而在硬件场景、嵌入式场景中,获取代码样本较为困难。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存在实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信号时戳生成器、开发板、发包程序、收包程序以及延时数据处理程序,其中,发包程序,用于发送指定格式的数据包;开发板,用于在有数据包通过时执行加载的被测代码,其中,被测代码由编译器进行编译;信号时戳生成器,用于对通过开发板前和通过开发板后的数据包进行标记,,生成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其中,通过开发板前的数据包与通过开发板后的数据包具有相同的结构;收包程序,用于对接收的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延时数据;延时数据处理程序,用于根据延时数据,对编译器的配置情况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亚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的编译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信号时戳生成器、开发板、发包程序、收包程序以及延时数据处理程序,其中,发包程序,用于发送指定格式的数据包;开发板,用于在有数据包通过时执行加载的被测代码,其中,被测代码由编译器进行编译;信号时戳生成器,用于对通过开发板前和通过开发板后的数据包进行标记,,生成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其中,通过开发板前的数据包与通过开发板后的数据包具有相同的结构;收包程序,用于对接收的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延时数据;延时数据处理程序,用于根据延时数据,对编译器的配置情况进行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收包程序,具体用于:对接收的标记有亚纳秒级时间戳的数据包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计算出数据包通过开发板前与通过开发后的时间戳差值,获得延时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延时数据包括:不同编译器版本的延时数据、不同编译器参数的延时数据以及不同被测代码的延时数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延时数据处理程序,具体用于:对不同编译器版本的延时数据进行分析,将不同编译器版本对应的延时进行比较,判断编译器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对不同编译器参数的延时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编译器参数对应的延时进行比较,判断编译器的配置是否发生变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延时数据处理程序具体用于:对不同编译器版本对应的延时差异与预设值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彭蓉郭迟崔竞松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