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通风系统及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302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湿地通风系统以及湿地系统,其中该湿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通风孔以便所述通风管中的空气扩散到湿地中。所述通风管呈网状结构水平埋设于湿地内部,所述进风管底部和所述出风管底部分别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的顶部管口均位于所述湿地的地表面之上;所述进风管的顶部进风口高于所述出风管顶部的出风口,以便实现风从进风管进入,流经湿地内部,然后从出风口流出。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以改善湿地内部的通风状态,形成自然通风;此外,还能使得湿地不再堵塞,内部通风形成好氧/厌氧环境能进一步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

A Wetland Ventilation System and Wetl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通风系统及湿地系统
本技术涉及湿地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湿地通风系统及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湿地是由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细菌将铵盐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传统湿地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不稳定,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停留在湿地内部,难以降解,从而会形成系统堵塞。在水生植物因季节性枯萎后,难以高效的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而且整个湿地系统内部由于滤料的堆积形成厌氧的环境,大池容下的空间闲置,无法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深度降解。因此,开发出一种简单,高效,零维护的湿地自然通风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地通风系统,可有效的为湿地内部通风,从而在湿地内部通风管周围提供有氧环境,使得湿地内部的好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地通风系统,该湿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管呈网状结构水平埋设于湿地内部,所述进风管底部和所述出风管底部分别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的顶部管口均位于所述湿地的地表面之上,所述进风管的顶部进风口高于所述出风管顶部的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周围填充有第一滤料,所述第一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可选的,所述湿地通风系统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结构的所述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层与层之间通过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的层与层之间铺设有第二滤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料为砾石、火山岩、沸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滤料为砾石、火山岩、沸石中的至少一种和细砂的混合物。可选的,所述通风孔的孔径为1-3cm,所述通风孔均匀分布在所述通风管上。可选的,所述出风管与出风管之间的距离为150-250cm。可选的,所述进风管、出风管和通风管为PVC管。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地系统,该湿地系统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所述湿地通风系统。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湿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出风管以及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通风孔,以便所述通风管中的空气扩散到湿地中,此外所述通风孔的孔径小于通风孔周围的滤料的粒径,从而防止通风孔堵塞。所述通风管呈网状结构水平埋设于湿地内部,所述进风管底部和所述出风管底部分别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的顶部管口均位于所述湿地的地表面之上;所述进风管的顶部进风口高于所述出风管顶部的出风口,以便实现风从进风管进入,流经湿地内部,然后从出风口流出,从而达到将自然风送入湿地内部的目的。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可以以改善湿地内部的通风状态,形成自然通风;此外,还能使得湿地不再堵塞,内部通风形成好氧/厌氧环境能进一步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地通风系统的剖面主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湿地通风系统的剖面主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及其周围滤料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地通风系统的单层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工湿地系统的剖面主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1)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3)总氮量(TotalNitrogen,TN),是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4)总磷量(TotalPhosphorus,TP),是指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参见图1-4,如图所示,该湿地通风系统可包括:进风管110、出风管120和通风管130。其中,上述通风管130上开设有通风孔131,以便通风管130中的空气通过上述通风孔131扩散到湿地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通风孔131的孔径为1-3cm,且上述通风孔131均匀分布在上述通风管130上。其中,上述通风管130呈网状结构水平埋设于湿地内部,上述进风管110底部和上述出风管120底部分别与上述通风管130连通。其中,上述进风管110顶部的进风口111和上述出风管120顶部的出风口121均位于上述湿地的地表面之上,上述进风管110的顶部进风口111高于上述出风管120顶部的出风口121,且为了增大空气的进气量从而保证气流畅通,上述进气管的直径大于上述出气管和通风管130的直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进风管110的进风口111和出风管120的出风口121设置在之地的底面之上,且上述进风口111要高于上述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地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管呈网状结构水平埋设于湿地内部,所述进风管底部和所述出风管底部分别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的顶部管口均位于所述湿地的地表面之上,所述进风管的顶部进风口高于所述出风管顶部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管呈网状结构水平埋设于湿地内部,所述进风管底部和所述出风管底部分别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的顶部管口均位于所述湿地的地表面之上,所述进风管的顶部进风口高于所述出风管顶部的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周围填充有第一滤料,所述第一滤料的粒径大于所述通风孔的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通风系统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结构的所述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层与层之间通过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连通。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海彬冷健雄张初华张琳黄晶李金桃钟卫萍邓博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