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02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PH调节反应装置、混凝反应装置、絮凝池反应装置、沉淀池反应装置、HABR厌氧反应装置、缺氧池装置、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平板式陶瓷膜过滤装置、放流池、污泥消化池。PH调节反应装置包括PH计、搅拌机及用于对一级PH调节反应装置注入酸、碱的加药装置;混凝反应装置包括搅拌机、混凝剂加药装置;絮凝反应状包括搅拌机、絮凝剂加药装置;HABR厌氧反应装置设置多个折流厌氧反应室、污水回流装置和生物填料;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包括生物填料、微孔曝气系统、混合液回流系统;平板陶瓷膜过滤系统包括陶瓷膜堆、产水泵、反洗泵。该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A Treatment Device for Starch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对淀粉废水处理的时候需要使用到废水处理装置,现有的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在对淀粉废水处理的时候处理的效果较差,使得淀粉废水处理的不达标,当处理不达标的淀粉废水排放至外界时,依然会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从而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PH调节池反应装置,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的右侧连通有混凝池反应装置,所述混凝池反应装置的右侧连通有絮凝池反应装置,所述絮凝池反应装置的右侧连通有沉淀反应装置,所述沉淀反应装置的右侧连通有HBAR反应装置,所述HBAR反应装置的右侧连通有缺氧池反应装置,所述缺氧池反应装置的右侧连通有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膜组,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分别与沉淀反应装置和第三管道连通,所述HBAR反应装置和缺氧池反应装置的底部均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的右侧与膜组连通,所述膜组的右侧分别连通有第二反洗泵和产水泵,所述第二反洗泵和产水泵的右侧之间连通有放流池,所述沉淀反应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有风机,所述HBAR反应装置的顶部通过污泥内循环管与第五管道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的顶部和膜组左侧的底部均与第五管道连通,所述HBAR反应装置的顶部通过第六管道与膜组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的顶部与第六管道连通,所述缺氧池反应装置的顶部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连通,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放流池的右侧连通有达标排放管,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左侧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污泥消化池,所述污泥消化池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第一反洗泵,所述第一反洗泵的右侧通过第三管道与沉淀反应装置连通。优选的,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包括PH调节槽、PH计、第一搅拌机、第一加药泵和第一配药槽,所述混凝池反应装置包括混凝反应槽、第二搅拌机及、第二加药泵和第二配药槽,所述絮凝池反应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槽、第三搅拌机、第三加药泵和第三配药槽。优选的,所述沉淀反应装置包括泥水分离槽、浮渣收集装置和第一曝气装置。优选的,所述HBAR反应装置包括上下流导墙、内循环系统和组合填料装置,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包括组合填料、第二曝气装置和污泥回流系统等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污泥消化池、第一反洗泵、PH调节池反应装置、混凝池反应装置、絮凝池反应装置、沉淀反应装置、HBAR反应装置、缺氧池反应装置、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进水泵、第二反洗泵、放流池、产水泵、风机和膜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差的问题,该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具备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水管,起到注水的作用,通过设置达标排放管,方便排放处理达标的水,通过设置第一管道,方便污泥消化池与PH调节池反应装置连通,通过设置第二管道,方便污泥消化池与第一反洗泵连通,通过设置第三管道,方便第一反洗泵与沉淀反应装置连通,通过设置第四管道,方便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分别与沉淀反应装置和第三管道连通,通过设置第五管道,方便沉淀反应装置与风机连通,通过设置第六管道,方便HBAR反应装置与膜组连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图中:1污泥消化池、2第一反洗泵、3PH调节池反应装置、4混凝池反应装置、5絮凝池反应装置、6沉淀反应装置、7HBAR反应装置、8缺氧池反应装置、9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10进水泵、11第二反洗泵、12放流池、13产水泵、14风机、15膜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PH调节池反应装置3,PH调节池反应装置3的右侧连通有混凝池反应槽4,混凝池反应槽4的右侧连通有絮凝池反应装置5,絮凝池反应装置5的右侧连通有沉淀反应装置6,PH调节池反应装置3、混凝池反应槽4和絮凝池反应装置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机22,三个搅拌机22的底部分别贯穿至PH调节池反应装置3、混凝池反应槽4和絮凝池反应装置5的内腔,PH调节池反应装置3、混凝池反应槽4和絮凝池反应装置5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第三加药泵20、第二加药泵18和第一加药泵16,第三加药泵20、第二加药泵18和第一加药泵16的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三配药槽21、第二配药槽19和第一配药槽17,沉淀反应装置6的右侧连通有HBAR反应装置7,HBAR反应装置7的右侧连通有缺氧池反应装置8,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右侧连通有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膜组15,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分别与沉淀反应装置6和第三管道连通,HBAR反应装置7和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底部均与第四管道连通,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泵10,进水泵10的右侧与膜组15连通,膜组15的右侧分别连通有第二反洗泵11和产水泵13,第二反洗泵11和产水泵13的右侧之间连通有放流池12,沉淀反应装置6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有风机14,HBAR反应装置7的顶部通过污泥内循环管与第五管道连通,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顶部和膜组15左侧的底部均与第五管道连通,HBAR反应装置7的顶部通过第六管道与膜组15连通,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顶部与第六管道连通,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顶部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连通,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放流池12的右侧连通有达标排放管,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左侧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污泥消化池1,污泥消化池1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第一反洗泵2,第一反洗泵2的右侧通过第三管道与沉淀反应装置6连通,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包括PH调节槽、PH计、第一搅拌机、第一加药泵和第一配药槽,混凝池反应装置4包括混凝反应槽、第二搅拌机及、第二加药泵和第二配药槽,絮凝池反应装置5包括絮凝反应槽、第三搅拌机、第三加药泵和第三配药槽,沉淀反应装置6包括泥水分离槽、浮渣收集装置和第一曝气装置,HBAR反应装置7包括上下流导墙、内循环系统和组合填料装置,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包括组合填料、第二曝气装置和污泥回流系统等装置,通过设置进水管,起到注水的作用,通过设置达标排放管,方便排放处理达标的水,通过设置第一管道,方便污泥消化池1与PH调节池反应装置3连通,通过设置第二管道,方便污泥消化池1与第一反洗泵2连通,通过设置第三管道,方便第一反洗泵2与沉淀反应装置6连通,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3)的右侧连通有混凝池反应装置(4),所述混凝池反应装置(4)的右侧连通有絮凝池反应装置(5),所述絮凝池反应装置(5)的右侧连通有沉淀反应装置(6),所述沉淀反应装置(6)的右侧连通有HBAR反应装置(7),所述HBAR反应装置(7)的右侧连通有缺氧池反应装置(8),所述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右侧连通有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分别与沉淀反应装置(6)和第三管道连通,所述HBAR反应装置(7)和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底部均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泵(10),所述进水泵(10)的右侧与膜组(15)连通,所述膜组(15)的右侧分别连通有第二反洗泵(11)和产水泵(13),所述第二反洗泵(11)和产水泵(13)的右侧之间连通有放流池(12),所述沉淀反应装置(6)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有风机(14),所述HBAR反应装置(7)的顶部通过污泥内循环管与第五管道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顶部和膜组(15)左侧的底部均与第五管道连通,所述HBAR反应装置(7)的顶部通过第六管道与膜组(15)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顶部与第六管道连通,所述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顶部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连通,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放流池(12)的右侧连通有达标排放管,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左侧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污泥消化池(1),所述污泥消化池(1)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第一反洗泵(2),所述第一反洗泵(2)的右侧通过第三管道与沉淀反应装置(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淀粉废水处理装置,包括PH调节池反应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池反应装置(3)的右侧连通有混凝池反应装置(4),所述混凝池反应装置(4)的右侧连通有絮凝池反应装置(5),所述絮凝池反应装置(5)的右侧连通有沉淀反应装置(6),所述沉淀反应装置(6)的右侧连通有HBAR反应装置(7),所述HBAR反应装置(7)的右侧连通有缺氧池反应装置(8),所述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右侧连通有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分别与沉淀反应装置(6)和第三管道连通,所述HBAR反应装置(7)和缺氧池反应装置(8)的底部均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泵(10),所述进水泵(10)的右侧与膜组(15)连通,所述膜组(15)的右侧分别连通有第二反洗泵(11)和产水泵(13),所述第二反洗泵(11)和产水泵(13)的右侧之间连通有放流池(12),所述沉淀反应装置(6)的顶部通过第五管道连通有风机(14),所述HBAR反应装置(7)的顶部通过污泥内循环管与第五管道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反应装置(9)的顶部和膜组(15)左侧的底部均与第五管道连通,所述HBAR反应装置(7)的顶部通过第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明创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