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01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包括截污管、截污井、分离桶、沉淀池以及两段连接管;截污井上端盖设有井盖,截污管设置于截污井内,截污管的一端穿过截污井与外部的雨水口连通,截污管的另一端盖设有截污盖,截污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分离桶包括外桶以及内桶,外桶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内桶设置于外桶内,且与外桶同轴设置,内桶的上端开口,且高度低于外桶的内顶壁,截污井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其中一连接管与外桶的侧壁连通,另一连接管的一端穿过外桶的侧壁并与内桶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上盖设有盖板,沉淀池内放置有吸附滤料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雨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A rain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雨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漂浮物、沉淀物、重金属、油脂以及有机物等。现有的雨水处理装置通常智能对雨水进行简单的截污处理,对于径粒较小的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油脂,则无法有效滤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雨水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处理效果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包括截污管、截污井、分离桶、沉淀池以及两段连接管;所述截污井上端盖设有井盖,所述截污管设置于所述截污井内,所述截污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污井与外部的雨水口连通,所述截污管的另一端盖设有截污盖,所述截污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分离桶包括外桶以及内桶,所述外桶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所述内桶设置于所述外桶内,且与所述外桶同轴设置,所述内桶的上端开口,且高度低于所述外桶的内顶壁,所述截污井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其中一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桶的侧壁连通,另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外桶的侧壁并与所述内桶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上盖设有盖板,所述沉淀池内放置有吸附滤料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设置截污管、分离桶以及沉淀池三级处理,截污管对雨水中粒径较大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分离桶利用雨水的旋流,将雨水中粒径较小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沉淀池中滤料包对雨水中油脂、重金属以及有机物进行吸附,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处理,且处理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截污管,11、截污盖,12、过滤孔,2、截污井,21、井盖,22、导流槽,31、外桶,32、内桶,33、维修盖,34、截污网,35、砾石层,36、沥水孔,37、连接杆,4、沉淀池,41、盖板,42、吸附滤料包,5、连接管,6、支撑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包括截污管1、截污井2、分离桶、沉淀池4以及两段连接管5;所述截污井2上端盖设有井盖21,所述截污管1设置于所述截污井2内,所述截污管1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污井2与外部的雨水口连通,所述截污管1的另一端盖设有截污盖11,所述截污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12;所述分离桶包括外桶31以及内桶32,所述外桶31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33,所述内桶32设置于所述外桶31内,且与所述外桶31同轴设置,所述内桶32的上端开口,且高度低于所述外桶31的内顶壁,所述截污井2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其中一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外桶31的侧壁连通,另一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穿过所述外桶31的侧壁并与所述内桶32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4连通,所述沉淀池4上盖设有盖板41,所述沉淀池4内放置有吸附滤料包42。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处理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雨水从外部的雨水口流入截污管1内,截污管1对雨水中大粒径的污染物进行截留,滤除大粒径污染物后的雨水漏入截流井2内,并通过出水口流入外桶31与内桶32之间形成旋流,雨水在外桶31与内桶32之间螺旋上升,小粒径的污染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出来并沉积至外桶31桶底,滤除小粒径的污染物后的雨水漫入内桶32内,然后通过连接管5流入沉淀池4内,沉淀池4内的吸附滤料包对雨水中的重金属、油脂以及有机物进行吸附,得到无污染的雨水。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处理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污染物进行清理,对吸附滤料包42进行更换。需要清理截污管1内的污染物时,打开井盖21,然后打开截污盖11,将污染物从截污管1中掏出,清理完后,将截污盖11以及井盖21盖回原处即可。需要对外桶31内的污染物进行清理时,打开维修盖33,将污染物从外桶31中掏出,再盖上维修盖33即可。需要对吸附滤料包42进行更换时,将盖板41打开,将旧的吸附滤料包42取出并放入新的吸附滤料包42,然后盖上盖板41即可。具体的,图中未示出外部的雨水口,雨水口通过水管与截污管1连通即可,截污井1上开设有进水口,水管和截污管1分别与进水口的两端连接,从而将雨水口中的雨水引入截污管1。雨水口是收集地面径流的构筑物,它是一个设于地下的小井,其上部与地面平,有雨水箅子盖在其上,雨水径流通过雨水箅子上的缝隙进入井室,本技术中雨水口采用现有构造即可,本技术不涉及对雨水口的改进。本技术通过物理截留、旋流分离以及吸附过滤三级处理实现雨水的全方面处理,将雨水中污染物去除,雨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截污井2的底部开设有导流槽22,所述导流槽22位于所述截污管1下方,并朝所述出水口方向延伸。开设导流槽22,引导雨水向出水口方向流动,加快雨水从截污井2流至分离桶的速度。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截污井2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状,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截污井2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状,有利于雨水向出水口方向流动,配合导流槽22,可以达到很好的倒流效果,即使雨水很少,也可以顺利排放至分离桶中。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截污管1通过支撑墩6支撑于所述截污井2内。设置支撑墩6将截污管1支撑起来,使其悬空设置,因而过滤面更大,截污管1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滤孔12,使得截污管1的周向均可进行过滤,加快过滤速度。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内桶32的下端高于所述外桶31的内底壁,所述内桶32的下端与所述外桶31的内底壁之间水平设置有截污网34,所述截污网34与所述外桶31的内侧壁连接。设置截污网34,将污染物中的雨水沥出,将污染物截留于截污网34上,使得污染物不会因为含有雨水而重量过重,便于污染物的清理。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外桶31的底部铺设有砾石层35,所述外桶31的底壁上开设有沥水孔36。在外桶31底部铺设砾石层35,未进入沉淀池4的少量雨水吸附于砾石层35中,并通过沥水孔36慢慢渗入土壤之中,避免外桶31积留过多雨水,导致截污网34上的污染物随积留的雨水流至内桶32内,影响截污网34的截污效果,造成二次污染。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截污网34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过滤孔12的孔径。截污管1实现大粒径污染物的一级过滤,分离桶实现小粒径污染物的二级过滤,因此将截污管1上的过滤孔12的孔径设置得较大,有利于对大粒径污染物的快速过滤,提高过滤效率,将截污网34的网孔孔径设置得较小,有利于小颗粒污染物的有效截留,加强过滤效果。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内桶32通过连接杆37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外桶31内。将内桶32可拆卸的设置于外桶31内。方便对外桶31内的污染物进行清理。需要清理污染物时,将维修盖33打开,将内桶32从外桶31上拆下,将污染物从外桶31中清理出,再将内桶32重新装回外桶31内,盖上维修盖33即可。优选的,所述吸附滤料包42包括活性炭、沸石以及珍珠岩。活性炭、沸石以及珍珠岩均为吸附性滤料,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去除雨水中的有机物、油脂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吸附滤料包42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管、截污井、分离桶、沉淀池以及两段连接管;所述截污井上端盖设有井盖,所述截污管设置于所述截污井内,所述截污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污井与外部的雨水口连通,所述截污管的另一端盖设有截污盖,所述截污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分离桶包括外桶以及内桶,所述外桶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所述内桶设置于所述外桶内,且与所述外桶同轴设置,所述内桶的上端开口,且高度低于所述外桶的内顶壁,所述截污井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其中一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桶的侧壁连通,另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外桶的侧壁并与所述内桶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上盖设有盖板,所述沉淀池内放置有吸附滤料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管、截污井、分离桶、沉淀池以及两段连接管;所述截污井上端盖设有井盖,所述截污管设置于所述截污井内,所述截污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截污井与外部的雨水口连通,所述截污管的另一端盖设有截污盖,所述截污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分离桶包括外桶以及内桶,所述外桶的上端盖设有维修盖,所述内桶设置于所述外桶内,且与所述外桶同轴设置,所述内桶的上端开口,且高度低于所述外桶的内顶壁,所述截污井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其中一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桶的侧壁连通,另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外桶的侧壁并与所述内桶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上盖设有盖板,所述沉淀池内放置有吸附滤料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井的底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生绿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