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916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包括由内模筒体和两个端盖构成的圆筒形内模,内模筒体上设有分别由两个端盖向外延伸的枢轴,内模筒体通过枢轴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机架上,机架通过开口朝上的U形槽支撑所述枢轴;机架与枢轴之间形成有防止内模筒体轴向窜动的防窜动结构,枢轴的一端形成有摇把;所述内模筒体由第一筒瓣、第二筒瓣和第三筒瓣的至少三瓣拼接,并形成能够向筒体内侧拆除的结构,全部筒瓣均通过螺钉与两个端盖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于制作试验用FRP混凝土组合短柱时,FRP管制作效率高、质量好,且装置使用寿命长。

Wet Winding Device for FRP Tub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
本技术涉及FRP组合短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用FRP备料设施,尤其涉及一种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FRP混凝土组合短柱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需要制作FRP混凝土组合短柱。现有实验室的制作方法,通常是先采用一个可以拆开的木制或者钢制内模制作FRP空管,将FRP布浸渍结构胶后在内模上湿法缠绕,待其固化之后内部浇筑混凝土,然后对组合柱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现有制作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效率低,二是质量粗糙。现有方法制作FRP管需要3到4个人一起完成,一个人涂抹结构胶、一个人拿着FRP布、一个人控制FRP布的方向并用小滚轮进行压实,保证FRP布被结构胶完全浸渍,内模直立放置时,所有操作人员同时围着内模转,操作很不方便;内模平躺时不需要围着转但还需一个人员对其抬起来进行转动,所以不管怎样操作起来都很不方便,效率很低。而现有制造方式在制作完成后的内模直立时,由于自重,即使拉紧,刚裹好的FRP布也会整体往下滑落,导致一端的FRP布与结构胶较厚;而内模平放时,虽然不会出现FRP下滑,但是结构胶流动性较大,下部的结构胶会聚集,固化之后影响整体的力学性能以及美观效果。为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包括由内模筒体和两个端盖构成的圆筒形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筒体上设有分别由两个端盖向外延伸的枢轴,内模筒体通过枢轴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机架(8)上,机架(8)通过开口朝上的U形槽支撑所述枢轴;机架(8)与枢轴之间形成有防止内模筒体轴向窜动的防窜动结构,枢轴的一端形成有摇把(6);所述内模筒体由第一筒瓣(1)、第二筒瓣(2)和第三筒瓣(3)的至少三瓣拼接,并形成能够向筒体内侧拆除的结构,全部筒瓣均通过螺钉与两个端盖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包括由内模筒体和两个端盖构成的圆筒形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筒体上设有分别由两个端盖向外延伸的枢轴,内模筒体通过枢轴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机架(8)上,机架(8)通过开口朝上的U形槽支撑所述枢轴;机架(8)与枢轴之间形成有防止内模筒体轴向窜动的防窜动结构,枢轴的一端形成有摇把(6);所述内模筒体由第一筒瓣(1)、第二筒瓣(2)和第三筒瓣(3)的至少三瓣拼接,并形成能够向筒体内侧拆除的结构,全部筒瓣均通过螺钉与两个端盖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筒体由第一筒瓣(1)、第二筒瓣(2)和第三筒瓣(3)三者拼接形成;第一筒瓣(1)和第二筒瓣(2)的宽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筒瓣(3)的宽度,且第三筒瓣(3)呈内外等宽或内宽外窄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RP管内模湿法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形成有环形台阶,所述内模筒体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