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68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02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小桌板和座椅,小桌板和座椅设置在汽车本体上,小桌板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承载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承载板的一侧边铰接,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二连杆以驱动第二连杆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承载板,以驱动承载板相对第二连杆转动,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一连杆以驱动第一连杆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的小桌板能自由折叠和调整承载板的倾斜角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汽车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较多地选用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技术逐步成熟,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显著提高。科技在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同样在加快,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人们需要在路途中进行查看、书写资料,或者在乘车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松,而现有的汽车中,汽车座椅上没有设置合理的小桌板,可以让躺着的宾客也能很好的符合人机工程学地去使用小桌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能自由调整小桌板的承载板的倾斜角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小桌板和座椅,小桌板和座椅设置在汽车本体上,小桌板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承载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承载板的一侧边铰接,第二连杆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承载板相对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一连杆以驱动第一连杆上下移动,第一连杆的上下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杆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且垂直于承载板相对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二连杆以驱动第二连杆相对第一连杆转动,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承载板,以驱动承载板相对第二连杆转动。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汽车还包括用于检测座椅倾斜角度的座椅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小桌板倾斜角度的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和用于根据座椅的倾斜角度和小桌板的倾斜角度驱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座椅角度检测元件和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第二连杆上设有传动齿,第二连杆上的传动齿与第一驱动装置上的齿轮啮合,承载板上设有传动齿,承载板上的传动齿与第二驱动装置上的齿轮啮合。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上设有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杆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支撑耳板和第二支撑耳板,第一连接耳板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撑耳板和第二支撑耳板之间,承载板上的传动齿设于第一连接耳板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连接耳板,第二栏杆上的传动齿设于第二连接耳板上,传动齿与第一驱动装置上的齿轮啮合,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支撑耳板和第四支撑耳板,且第二连接耳板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三支撑耳板和第四支撑耳板之间。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小桌板还包括连接轴,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耳板、第一支撑耳板和第二支撑耳板连接;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耳板、第三支撑耳板和第四支撑耳板连接。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或气缸,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设有齿条,第三驱动装置为电机,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配合连接。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汽车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槽,小桌板可收纳于容纳槽内。本技术的汽车上的小桌板的第二连杆铰接在第一连杆和承载板之间,可自由调整承载板的倾斜角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铰接处设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受控制装置控制,可使承载板的倾斜角度随着座椅的角度变化而变化,让躺着的宾客能很好的符合人机工程学地去使用小桌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小桌板安装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小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杆与承载板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A-图6D是本实施例的小桌板的使用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三驱动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小桌板安装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汽车100包括汽车本体12、小桌板13a、座椅14、座椅角度检测元件(图未示)、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图未示)和控制装置15,小桌板13a和座椅14设置在汽车本体12上,小桌板13a位于座椅14的一侧,汽车本体12上开设有容纳槽121,小桌板13a可收纳于容纳槽121内,座椅角度检测元件、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和控制装置15均设置在汽车本体12上,控制装置15与座椅角度检测元件和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座椅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座椅14倾斜角度;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小桌板13a倾斜角度;控制装置15用于接收座椅角度检测元件和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发出的电信号。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小桌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小桌板13a包括第一连杆131a、第二连杆132、承载板133、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二驱动装置(图未示)和第三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一连杆131a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3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32的另一端与承载板13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32相对第一连杆131a转动的转动轴线A垂直于承载板133相对第二连杆132转动的转动轴线B,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一连杆131a以驱动第一连杆131a上下移动,第一连杆131a的上下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杆132相对第一连杆131a转动的转动轴线A,且垂直于承载板133相对第二连杆132转动的转动轴线B,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二连杆132以驱动第二连杆132相对第一连杆131a转动,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承载板133,以驱动承载板133相对第二连杆132转动。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杆与承载板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承载板133上设有第一连接耳板1331和传动齿1332,传动齿1332设于第一连接耳板1331上,第二连杆13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支撑耳板1321和第二支撑耳板1322,第一连接耳板1331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撑耳板1321和第二支撑耳板1322之间,第二驱动装置135为电机,第二驱动装置135输出轴上设有齿轮1351,传动齿1332与齿轮1351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小桌板13a还包括连接轴137,连接轴137与第一连接耳板1331、第一支撑耳板1321和第二支撑耳板连接1322,第一连接耳板1331通过连接轴137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撑耳板1321和第二支撑耳板1322之间,第二驱动装置135驱动承载板133沿着转动轴线B转动。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连杆13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连接耳板1323和传动齿1332,传动齿1332设于第二连接耳板1323上,第一驱动装置134为电机,第一驱动装置134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1351,传动齿1332与第一驱动装置134上的齿轮1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小桌板和座椅,小桌板和座椅设置在汽车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桌板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承载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下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且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承载板,以驱动所述承载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杆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小桌板和座椅,小桌板和座椅设置在汽车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桌板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承载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下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且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承载板,以驱动所述承载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杆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座椅倾斜角度的座椅角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小桌板倾斜角度的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和用于根据所述座椅的倾斜角度和所述小桌板的倾斜角度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座椅角度检测元件和所述小桌板角度检测元件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传动齿,所述第二连杆上的传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