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587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5:45
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前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活动板,底板的前面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活动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滑条,滑条与滑槽一一对应,且滑条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内且能沿之滑动,底板的前面固定安装直线运动件,直线运动件能够带动活动板竖向运动,活动板的前面固定安装横向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压柱的一端,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风与翻边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翻边各处均匀降温,防止翻边冷却不均匀导致其物理特性不均匀,降低翻边产生裂痕的几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翻边的压合与冷却结合起来,无需拆卸衬管即可进行冷却,能够简化处理流程,有利于提高内衬管的生产效率。

Flanging Molding Device for Tube End of Oil Pipe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内衬油管生产
,具体地说是一种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内衬油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即在油管内套入衬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衬管由于其耐磨性超过钢的7倍,超过尼龙的3~4倍,且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防结垢、自润滑、耐低温、抗冲击等特性,日渐常用于内衬管中,衬管套入后需要对其管头进行塑形翻边,翻边后需要对衬管进行冷却,采用静置冷却的方式耗时较久,而随意加装冷却装置容易导致衬管各处无法均匀降温,从而导致衬管翻边处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前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活动板,底板的前面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活动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滑条,滑条与滑槽一一对应,且滑条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内且能沿之滑动,底板的前面固定安装直线运动件,直线运动件能够带动活动板竖向运动,活动板的前面固定安装横向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压柱的一端,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的一端,压柱的外周固定安装风罩,风罩的截面为J型结构,风罩的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通孔内分别穿过风管,风管均为L型结构,风管的外端均朝向风罩的内壁,风管的内端均与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直线运动件包括竖向的齿条和带有动力装置的齿轮,齿条固定安装于活动板的背面,底板的前面开设凹槽,动力装置固定安装于凹槽内,齿轮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齿轮与齿条啮合。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活动板的背面开设竖向的条形槽,齿条固定安装于条形槽内。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活动板的前面固定安装另外的两个横向的液压缸,液压缸的结构均相同,其中一个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安装套筒,套筒内固定安装铁芯,套筒的外周固定缠绕有感应加热线圈,感应加热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电路连接,另一个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安装翻边模具。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翻边模具包括大圆柱、圆台和小圆柱,大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圆台的大圆面,且大圆柱与圆台的大圆直径相等,小圆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圆台的小圆面,且小圆柱与圆台的小圆直径相等。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翻边模具的内表面即大圆柱的另一端开设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螺纹安装螺杆,螺杆的外端固定连接对应的液压缸的活动端。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套筒的外周开设一圈缠线槽,感应加热线圈缠绕于缠线槽内。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套筒的内端开设第二螺孔,铁芯的内端固定连接螺柱的外端,螺柱的内端位于第二螺孔内且与之螺纹配合。如上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所述的滑槽均为燕尾槽,滑条均为燕尾条。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夹具夹持内衬管,内衬管的翻边端朝向压柱,底板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面上,在压合内衬管的翻边时,液压缸的伸展能够使压柱和导向杆向内衬管方向移动,导向杆插入至内衬管内,导向杆的外周与内衬管的内壁接触,以保证内衬管的稳定性,压柱的外端与翻边接触,随着液压缸的继续伸展,能够使内衬管的翻边贴合油管端面,然后用户启动风机,风通过风管进入风罩内,然后风沿着风罩的内壁流动,风罩的外端朝向压柱的外端,风管内吹出的风经过风罩分散后吹向翻边,能够增加风与翻边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翻边各处均匀降温,能够防止翻边冷却不均匀导致其物理特性不均匀,以降低翻边产生裂痕的几率,风管通过固定环与压柱的外周固定连接,风管从固定环内穿过,能够减轻在风的作用下导致风管的颤动,本技术将翻边的压合与冷却结合起来,无需拆卸衬管即可进行冷却,能够简化处理流程,有利于提高内衬管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活动板2,底板1的前面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3,活动板2的背面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滑条4,滑条4与滑槽3一一对应,且滑条4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3内且能沿之滑动,该结构使得活动板2仅能沿滑槽3的方向做竖直上下运动,滑条4的外周均与对应的滑槽3的内壁接触配合,底板1的前面固定安装直线运动件,直线运动件能够带动活动板2竖向运动,活动板2的前面固定安装横向的液压缸5,液压缸5均通过管路与液压泵连接,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液压缸5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压柱15的一端,压柱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16的一端,压柱15与导向杆16的中心线共线,且导向杆16能够插入内衬管内,压柱15的外端面积大于内衬管的翻边端面积,压柱15的外周固定安装风罩17,风罩17的截面为J型结构,风罩17的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通孔内分别穿过风管18,风管18均为L型结构,风管18的外端均朝向风罩17的内壁,风管18的内端均与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夹具夹持内衬管,内衬管的翻边端朝向压柱15,底板1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面上,在压合内衬管的翻边时,液压缸5的伸展能够使压柱15和导向杆16向内衬管方向移动,导向杆16插入至内衬管内,导向杆16的外周与内衬管的内壁接触,以保证内衬管的稳定性,压柱15的外端与翻边接触,随着液压缸5的继续伸展,能够使内衬管的翻边贴合油管端面,然后用户启动风机,风通过风管18进入风罩17内,然后风沿着风罩17的内壁流动,风罩17的外端朝向压柱15的外端,风管18内吹出的风经过风罩17分散后吹向翻边,能够增加风与翻边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翻边各处均匀降温,能够防止翻边冷却不均匀导致其物理特性不均匀,以降低翻边产生裂痕的几率,风管18通过固定环与压柱15的外周固定连接,风管18从固定环内穿过,能够减轻在风的作用下导致风管18的颤动,本技术将翻边的压合与冷却结合起来,无需拆卸衬管即可进行冷却,能够简化处理流程,有利于提高内衬管的生产效率。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直线运动件包括竖向的齿条9和带有动力装置的齿轮10,动力装置为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通过开关与电源电路连接,齿条9固定安装于活动板2的背面,底板1的前面开设凹槽11,动力装置固定安装于凹槽11内,齿轮10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齿轮10与齿条9啮合。用户通过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正转或反转,正反转电机带动齿轮10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活动板(2),底板(1)的前面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3),活动板(2)的背面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滑条(4),滑条(4)与滑槽(3)一一对应,且滑条(4)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3)内且能沿之滑动,底板(1)的前面固定安装直线运动件,直线运动件能够带动活动板(2)竖向运动,活动板(2)的前面固定安装横向的液压缸(5),液压缸(5)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压柱(15)的一端,压柱(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16)的一端,压柱(15)的外周固定安装风罩(17),风罩(17)的截面为J型结构,风罩(17)的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通孔内分别穿过风管(18),风管(18)均为L型结构,风管(18)的外端均朝向风罩(17)的内壁,风管(18)的内端均与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活动板(2),底板(1)的前面开设数个竖向的滑槽(3),活动板(2)的背面固定安装数个竖向的滑条(4),滑条(4)与滑槽(3)一一对应,且滑条(4)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3)内且能沿之滑动,底板(1)的前面固定安装直线运动件,直线运动件能够带动活动板(2)竖向运动,活动板(2)的前面固定安装横向的液压缸(5),液压缸(5)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压柱(15)的一端,压柱(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杆(16)的一端,压柱(15)的外周固定安装风罩(17),风罩(17)的截面为J型结构,风罩(17)的外周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通孔,通孔内分别穿过风管(18),风管(18)均为L型结构,风管(18)的外端均朝向风罩(17)的内壁,风管(18)的内端均与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运动件包括竖向的齿条(9)和带有动力装置的齿轮(10),齿条(9)固定安装于活动板(2)的背面,底板(1)的前面开设凹槽(11),动力装置固定安装于凹槽(11)内,齿轮(10)固定安装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齿轮(10)与齿条(9)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板(2)的背面开设竖向的条形槽,齿条(9)固定安装于条形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油管内衬管管端翻边塑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飞牛昆孙志勇王岩侯仁喜张慧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物华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