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218012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模组。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所述输入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以及,脉宽调整模块,用于在使能端的控制下对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移位寄存器模块和脉宽调整模块,分别实现信号相位延迟和脉冲宽度调整,该栅极驱动单元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数目少,能够实现窄边框设计和低功耗要求。

Gate Driving Unit, Driving Method,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栅极驱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器等可穿戴设备越来越普及,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板设计逐渐兴起。由于可穿戴设备的面板尺寸很小,如果采用芯片进行栅极驱动会增加了该显示面板的生产工序和成本,且不能实现窄边框设计,因此迫切需要设计新型栅极驱动方式,在玻璃基板上制作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组成的集成电路,进而构建其栅极驱动电路。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板一般尺寸较小,其栅极驱动电路的规模也相应较小,因此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性能优良的驱动电路,保证该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现有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结构复杂,使用的晶体管数目多,不利于实现窄边框和低功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模组,解决现有技术的栅极驱动单元使用的晶体管数目多,不利于实现窄边框和低功耗的要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与输入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和进位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所述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以及,脉宽调整模块,与所述进位端、使能端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对所述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实施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连接于所述脉宽调整模块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之间,用于缓冲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滤除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中的毛刺信号,得到缓冲后的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缓冲后的栅极驱动信号。实施时,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一传输门、反相器、第二与非门和第二传输门,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的正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的反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进位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进位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正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反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实施时,所述第一与非门、所述第一传输门、所述反相器、所述第二与非门和所述第二传输门都由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成。实施时,所述脉宽调整模块包括与门;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进位端连接,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使能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缓冲模块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实施时,所述与门由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成。实施时,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实施时,所述缓冲器由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栅极驱动单元,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在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输入信号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脉宽调整模块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对所述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实施时,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包括:所述缓冲模块缓冲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滤除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中的毛刺信号,得到缓冲后的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缓冲后的栅极驱动信号。实施时,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在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输入信号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步骤具体包括:在一驱动周期内,在第一阶段,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平,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平,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电平,进位端的初始电位为第二电平,第一传输门关闭,第二与非门输出第一电平,第二传输门开启,以使得所述第二与非门输出的第一电平写入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反相器输出第二电平至所述进位端,以维持所述进位端的电位为第二电平;在第二阶段,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电平,第一与非门输出第二电平,所述第一传输门开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二电平,所述反相器输出第一电平至所述进位端,所述第二传输门关闭,以使得所述进位端的电位为第一电平;在第三阶段,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第一传输门关闭,所述第二与非门输出第二电平,所述第二传输门开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二电平,所述反相器输出第一电平至所述进位端,以维持所述进位端的电位为第一电平;在第四阶段,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第一与非门输入第一电平,所述第一传输门开启,以使得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一电平,所述反相器输出第二电平至所述进位端,所述第二传输门关闭,以使得所述进位端的电位为第二电平。实施时,所述脉宽调整模块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对所述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进位端的电位为第二电平,与门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平;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进位端的电位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二阶段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所述使能端都输入第二电平,所述与门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平;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所述使能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进位端输出第一电平,所述与门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一电平;在所述第三阶段,所述使能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进位端输出第一电平,所述与门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平;在所述第四阶段,所述进位端输出第二电平,所述与门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位为第二电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上述的栅极驱动单元;除了第一级栅极驱动单元之外,每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输入信号端与相邻上一级栅极驱动单元的进位端连接;奇数级栅极驱动单元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接入正相时钟信号,奇数级栅极驱动单元的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接入反相时钟信号;偶数级栅极驱动单元的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接入反相时钟信号,偶数级栅极驱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与输入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和进位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所述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以及,脉宽调整模块,与所述进位端、使能端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对所述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与输入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和进位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所述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以及,脉宽调整模块,与所述进位端、使能端和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对所述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连接于所述脉宽调整模块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之间,用于缓冲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滤除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中的毛刺信号,得到缓冲后的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缓冲后的栅极驱动信号。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模块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一传输门、反相器、第二与非门和第二传输门,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的正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的反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进位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进位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正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反相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非门、所述第一传输门、所述反相器、所述第二与非门和所述第二传输门都由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宽调整模块包括与门;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进位端连接,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使能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缓冲模块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门由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成。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由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成。9.一种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包括:移位寄存器模块在第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的控制下对由输入信号端输入的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延迟,以得到进位信号,并通过进位端输出所述进位信号;脉宽调整模块在所述使能端的控制下对所述进位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缓冲模块;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的驱动方法包括:所述缓冲模块缓冲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滤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张萌陈怡敏邵贤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