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切花包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05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切花包装膜,包括聚丙烯层、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上,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位于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的厚度比为2~4:1~3:2~5: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鲜切花的保鲜效果。

A Packaging Film for Fresh Cut Flow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鲜切花包装膜
本技术属于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切花包装膜。
技术介绍
鲜切花又称切花,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瓶插花、壁花,以及胸饰花等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鲜花消费不断扩大,鲜切花在花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鲜切花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就是给人们一种精神享受,满足人们观赏切花韵律的自然美,这就对鲜切花的保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鲜切花是一种最为娇嫩、最不易贮藏及生命期也相对较短的离体植物,据调查,从昆明空运到深圳的切花,因保鲜不当造成的损失高达40%~50%,所以,延长鲜切花寿命,延长其周转期和观赏期,一直是花卉保鲜的重要课题。因此,亟需一种能提高鲜切花保鲜效果的包装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鲜切花包装膜,用以增强鲜切花的保鲜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鲜切花包装膜,包括聚丙烯层、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上,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位于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的厚度比为2~4:1~3:2~5:1~5。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是将方英石粉加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聚合而成。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是将甲壳素纤维加入丙烯中聚合而成。在本技术提供的鲜切花包装膜中,优选地,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的厚度比为2:1:3:2。在本技术提供的鲜切花包装膜中,优选地,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之间设置有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第一孔对齐。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是将氧化铝加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聚合而成的。在本技术提供的鲜切花包装膜中,优选地,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之上设置有阻光层。在本技术提供的鲜切花包装膜中,优选地,所述阻光层为聚酯镀铝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聚丙烯层下方设置了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可以吸收鲜切花产生的乙烯;在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下方设置了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具有抗菌作用;在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之间设置有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进一步地对鲜切花产生的乙烯进行去除,保证鲜切花的新鲜度。第一孔和第二孔可以使鲜切花产生的乙烯充分与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接触,达到更好的去除乙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丙烯层,2-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3-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4-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5-第一孔,6-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7-第二孔,8-阻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鲜切花包装膜,如图1所示,包括聚丙烯层1、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2、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3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4,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2位于聚丙烯层1之上,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3位于聚丙烯层1之下,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4位于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3之下;在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4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5;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2、聚丙烯层1、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3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4的厚度比为2:1:3:2。在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3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4之间设置有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6,在氧化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6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7,该第二孔7与第一孔5对齐。在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2之上设置有阻光层8。该阻光层8为聚酯镀铝膜。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鲜切花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层、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上,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位于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的厚度比为2~4:1~3:2~5: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切花包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烯层、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上,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位于所述聚丙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位于所述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之下;所述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方英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甲壳素纤维-聚丙烯层的厚度比为2~4:1~3:2~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切花包装膜,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云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盛节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