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翻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84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改良翻身枕,包括枕体,枕体的斜面上开设有引流管通路,枕体的上表面左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胶贴和第二胶贴,枕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枕和第二调节枕,枕体和第一调节枕之间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链,第一调节枕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带,枕体的上表面后侧边缘处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侧壁对称设有第二铰链,第二调节枕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枕和第二调节枕,可调节枕体的角度,有利于患者根据需求调整,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病痛,其次通过引流管通路,可让引流管从其中通过,极大的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A Modified Turn-over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翻身枕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
,具体为一种改良翻身枕。
技术介绍
目前患者脊柱手术后,需要在医院调养观察一段时间,在患者休息时,患者用专门的翻身三角枕,提高舒适性,而在使用翻身枕时,因人体差异,翻身枕的角度的无法调整,导致无法满足提高患者舒适性需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良翻身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翻身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翻身枕的角度的无法调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翻身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斜面上开设有引流管通路,所述枕体的上表面左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胶贴和第二胶贴,所述枕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枕和第二调节枕,所述第一调节枕和所述第二调节枕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枕体和所述第一调节枕之间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链,所述第一调节枕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贴,所述枕体的上表面后侧边缘处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侧壁对称设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二调节枕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上表面设有第四胶贴。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第一调节枕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带与所述第二调节枕通过针线缝合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枕通过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枕体铰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枕体通过胶水粘接固定,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二调节枕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胶贴与所述第四胶贴粘接配合,所述第二胶贴与所述第三胶贴粘接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枕与所述第二调节枕的尺寸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枕和所述第二调节枕的坡度小于所述枕体的坡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枕和第二调节枕,可调节枕体的角度,有利于患者根据需求调整,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病痛,其次通过引流管通路,可让引流管从其中通过,极大的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杆和第二调节枕的连接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枕体;10、第一胶贴;11、第二胶贴;12、引流管通路;2、第一调节枕;20、第二通孔;3、第一连接带;30、第三胶贴;4、第一铰链;5、固定杆;6、第二铰链;7、第二调节枕;70、第三通孔;8、第二连接带;80、第四胶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实施例1:一种改良翻身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枕体1,枕体1的斜面上开设有引流管通路12,枕体1的上表面左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胶贴10和第二胶贴11,枕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枕2和第二调节枕7,第一调节枕2和第二调节枕7的坡度小于枕体1的坡度。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枕2与第二调节枕7的尺寸相同,其规格为底边50cm、竖直边15cm、宽50cm,坡度为10°。进一步的,将引流管从引流管通路12中通过,方便了医务人员的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便于增加调节枕体1的高度,本专利技术人员对枕体1两侧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调节枕2和第二调节枕7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0和第三通孔70,枕体1和第一调节枕2之间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链4,第一调节枕2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带3,第一连接带3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贴30,枕体1的上表面后侧边缘处设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侧壁对称设有第二铰链6,第二调节枕7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带8,第二连接带8的上表面设有第四胶贴80。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3与第一调节枕2通过针线缝合固定,第二连接带8与第二调节枕7通过针线缝合固定,便于将第一调节枕2或第二调节枕7固定在枕体1上,保证其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枕2通过第一铰链4与枕体1铰接,便于第一调节枕2绕第一铰链4转动,固定杆5与枕体1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固定杆5通过第二铰链6与第二调节枕7铰接,便于第二调节枕7绕第二铰链6转动。具体的,第一胶贴10与第四胶贴80粘接配合,第二胶贴11与第三胶贴30粘接配合。本技术的改良翻身枕在调整枕体1的角度时,将第一调节枕2绕第一铰链4转动,使其旋转至枕体1的上表面,此时将第一连接带3上的第三胶贴30与第二胶贴11粘接,将第一调节枕2固定在枕体1的上表面,根据患者的需求可进一步调整,将第二调节枕7绕第二铰链6转动,使其旋转至第一调节枕2的上表面,而后,将第二连接带8上的第四胶贴80与第一胶贴10粘接,将第二调节枕7固定在枕体1上,以此过程实现对枕体1的调整,有利于根据患者的需要提高舒适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翻身枕,包括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的斜面上开设有引流管通路(12),所述枕体(1)的上表面左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胶贴(10)和第二胶贴(11),所述枕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枕(2)和第二调节枕(7),所述第一调节枕(2)和所述第二调节枕(7)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0)和第三通孔(70),所述枕体(1)和所述第一调节枕(2)之间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链(4),所述第一调节枕(2)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带(3),所述第一连接带(3)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贴(30),所述枕体(1)的上表面后侧边缘处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侧壁对称设有第二铰链(6),所述第二调节枕(7)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带(8),所述第二连接带(8)的上表面设有第四胶贴(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翻身枕,包括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的斜面上开设有引流管通路(12),所述枕体(1)的上表面左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胶贴(10)和第二胶贴(11),所述枕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枕(2)和第二调节枕(7),所述第一调节枕(2)和所述第二调节枕(7)的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0)和第三通孔(70),所述枕体(1)和所述第一调节枕(2)之间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链(4),所述第一调节枕(2)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带(3),所述第一连接带(3)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胶贴(30),所述枕体(1)的上表面后侧边缘处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侧壁对称设有第二铰链(6),所述第二调节枕(7)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带(8),所述第二连接带(8)的上表面设有第四胶贴(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霞顾银燕倪艳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