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73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眼科人工晶体植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所述支撑袢沿光学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撑袢设置有2个以上,所述支撑袢由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组成,固定袢呈“λ”状;所述固定袢通过连接袢与光学部连接,所述固定袢的前端设置有引导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缝线的情况下进行支撑袢在眼睛里的固定,显著减少了手术的工作量和组织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小了患者的疼痛;同时可避免传统人工晶体悬吊线溶解或松脱导致的人工晶体脱位。

A scleral fixed intraocular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人工晶体植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巩膜固定的人工晶体,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囊袋缺失,无法正常植入传统人工晶体情况下使用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人类晶状体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和水份,它会因为老化而出现混浊的情况,而混浊的晶状体则会阻碍光线和影像投射到视网膜上,医学上把混浊的晶状体称为白内障。眼睛受损、某些疾病、甚至是某些药物治疗都有可能造成晶状体混浊的现象;据统计,有超过90%的白内障病例也是源于人类必经的老化过程,是眼睛的晶体变得浑浊,继而视力受到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药物治疗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白内障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即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人工晶体又称人工晶状体,是经手术植入眼睛里代替摘除的自身混浊晶体的精密光学部件。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成千上万的白内障患者通过这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获得了良好的视力。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通常情况下,人工晶体通过手术植入眼内的囊袋内自然固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外伤、先天发育异常或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导致患者自身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囊袋不完整或缺失,则无法直接植入常规人工晶体,而需用缝线将人工晶体支撑袢缝合固定于巩膜壁,这样不仅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明显增加了组织创伤,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同时会出现因缝线溶解或松脱导致的人工晶体脱位,进一步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能够在不进行缝合的情况下,将人工晶体固定在人眼中。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所述支撑袢沿光学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撑袢设置有2个以上,所述支撑袢由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组成,固定袢大致呈“λ”状,“λ”状固定袢前端向前延伸为引导袢,“λ”状固定袢下端一短分支与连接袢连接,“λ”状固定袢一长分支裸露在外侧;所述固定袢通过连接袢与光学部连接;所述引导袢用于自眼内将固定袢引出体外,起引导作用,将固定袢引出巩膜壁层,完成操作后引导袢需剪断;所述固定袢固定于巩膜壁层间,固定袢可以将人工晶体进行固定;连接袢用于牵引人工晶体光学部,当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时,由此保持人工晶体光学部在眼内相应位置的居中性,保证人眼能够清晰成像。所述的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根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袢形状类似,呈柱状或扁平状。进一步,所述支撑袢设置为2个或3个。进一步,所述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的长度范围分别为:引导袢长度10.0-20.0mm;固定袢的长分支长度0.5-2.0mm;固定袢与连接袢连接部至人工晶体光学部中心距离为5.0~6.0mm。进一步,所述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丙烯酸酯。进一步,所述连接袢为平面曲线状,连接袢与光学部边沿的夹角为5~8°;平面曲线状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能够实现一定的弹性伸缩变形,便于调节光学部在眼中的位置。进一步,“λ”状支撑袢前端的引导袢由粗到细变化,引导袢尖端尖锐设置,便于在手术过程中引导袢顺利穿过巩膜壁层。进一步,所述引导袢和固定袢平滑过渡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袢与光学部为插入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进一步,连接袢与光学部一体式连接,连接袢伸入光学部端为“T”型。进一步,所述连接袢为平面S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支撑袢中的固定袢呈“λ”状,“λ”状固定袢前端较细,能够穿出巩膜壁层,将固定袢引出巩膜壁层,通过固定袢将人工晶体进行固定,由此保持人工晶体光学部在眼内相应位置的居中性,保证人眼能够清晰成像;完成操作后引导袢需剪断。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不缝线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晶体在眼睛里的固定,减少了手术的工作量、患者组织创伤及因缝线导致的并发症,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本专利技术可避免传统人工晶体悬吊线溶解或松脱导致的人工晶体脱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袢与光学部插入式连接的示意图图2为3个支撑袢时的人工晶体示意图图3为去掉引导袢时的人工晶体示意图图4为连接袢与光学部一体式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T”型连接袢与光学部连接的示意图图6为“λ”状固定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光学部,2引导袢,3固定袢,4连接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1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所述支撑袢沿光学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撑袢设置有2个以上,所述支撑袢由引导袢2、固定袢3和连接袢4组成,固定袢3大致呈“λ”状,“λ”状固定袢3前端向前延伸为引导袢2,“λ”状固定袢3下端一短分支与连接袢4连接,“λ”状固定袢3一长分支裸露在外侧;所述固定袢3通过连接袢4与光学部1连接;所述引导袢2用于自眼内将固定袢3引出体外,完成操作后需剪断;所述固定袢3固定于巩膜壁层间;连接袢4用于牵引人工晶体光学部1,当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时,由此保持人工晶体光学部1在眼内相应位置的居中性,保证人眼能够清晰成像。如图2所示的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所述支撑袢为3个。如图4所示的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所述连接袢与光学部一体式连接。如图5所示的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所述连接袢端部伸入光学部为“T”型。操作原理:将光学部1放置在眼睛里,通过支撑袢中的连接袢4将人工晶体进行固定,由此保持人工晶体光学部1在眼内相应位置的居中性,保证人眼能够清晰成像;引导袢2能够穿出巩膜壁层,将固定袢3引出巩膜壁层,这样人工晶体就良好的固定在人体眼睛内,完成操作后将引导袢2剪断。传统技术是:支撑袢呈“S”状与人工晶体穿插固定连接,直接通过缝线的方式将人工晶体的支撑袢固定缝合在巩膜壁,需要多次缝合,造成组织创伤严重,手术难度大,而且后期需要拆线,并且有脱落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人工晶体支撑袢包括引导袢2、连接袢4和“λ”状固定袢3,通过引导袢2将“λ”状固定袢3引出巩膜壁层,然后通过“λ”状固定袢3的分支结构卡在在巩膜壁层,以实现固定,完成操作后将引导袢2剪断,整个手术无需缝合。降低了再次甚至多次手术的风险,减少了手术的工作量、患者组织创伤及因缝线导致的并发症,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所述支撑袢沿光学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撑袢设置有2个以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袢由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组成,固定袢大致呈“λ”状,“λ”状固定袢前端向前延伸为引导袢,“λ”状固定袢下端一短分支与连接袢连接,“λ”状固定袢一长分支裸露在外侧;所述固定袢通过连接袢与光学部连接;所述引导袢用于自眼内将固定袢引出体外;所述固定袢固定于巩膜壁层间;连接袢用于调整人工晶体光学部在人眼中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由一个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所述支撑袢沿光学部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支撑袢设置有2个以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袢由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组成,固定袢大致呈“λ”状,“λ”状固定袢前端向前延伸为引导袢,“λ”状固定袢下端一短分支与连接袢连接,“λ”状固定袢一长分支裸露在外侧;所述固定袢通过连接袢与光学部连接;所述引导袢用于自眼内将固定袢引出体外;所述固定袢固定于巩膜壁层间;连接袢用于调整人工晶体光学部在人眼中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袢设置为2个或3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袢、固定袢和连接袢的长度范围分别为:引导袢长度为10.0-20.0mm;固定袢的长分支长度为0.5-2.0mm;固定袢与连接袢连接部至人工晶体光学部中心距离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张敏李兰邹莹曹倩杨琪瑶刁俊董洁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