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6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抬升板上端为软绵层,下端为底板层,底板层底安装抬升机构;旋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层内,旋转轴末端连接小斜齿轮,大斜齿轮通过轴承轴向限位安装到容置座上,丝杆与大斜齿轮螺纹连接,丝杆中部通过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块安装在底板层上,推动块安装在丝杆顶部,小斜齿轮垂直于大斜齿轮相互啮合;软绵层在中间位置向下贯穿开设凹槽;通过在中间位置设置凹槽避免患者头颈部受到压迫,同时凹槽从中间向前镂空,使头颈部的引流管有存放空间,避免引流管影响患者入睡,同时设置了抬升机构,可以将护理枕两端随意调节高度,使患者的头部可以保持任意体位,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头颈部手术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


技术介绍

1、目前,医院对于头颈部手术后的患者护理非常困难,由于在手术后,头颈部的手术切口不能受压,患者睡觉时便不能使用传统的枕头,否则会压迫伤口使患者更加痛苦,同时在手术后头颈部会滞留大量引流管和绷带等,患者睡觉会压到这些医疗工具,使患者更加难以入睡,由于长期的睡眠不足,对于术后的康复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包括:软绵层、底板层、抬升板、抬升机构;所述抬升板上端为软绵层,下端为底板层,所述底板层底安装所述抬升机构;

4、优选的,所述枕座中间位置开设的凹槽在正中间位置为圆形并向下贯穿,沿中间位置朝前端继续开槽贯穿。

5、优选的,所述抬升板为曲面结构,底部靠近凹槽的边缘,上端正好处于所述枕座上下分层的位置。

6、优选的,所述抬升机构由旋转轴、小斜齿轮、大斜齿轮、丝杆、定位块、推动块、容置座、轴承组成,所述的旋转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层12内,所述旋转轴31末端连接小斜齿轮32,所述的大斜齿轮33通过轴承38轴向限位安装到容置座37上,所述丝杆34与大斜齿轮33螺纹连接,丝杆34中部通过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块35安装在底板层12上,推动块36安装在丝杆34顶部,小斜齿轮32垂直于大斜齿轮33相互啮合。

7、优选的,所述容置座置于所述底板层的底端。

8、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前端安装转盘,所述转盘设于所述枕座外部,在转盘靠近边缘位置设有手柄。

9、优选的,所述定位块固定在设于底板层中间位置的横杆上。

10、优选的,所述推动块连接所述抬升板的底部。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通过在中间位置设置凹槽避免患者头颈部受到压迫,同时凹槽从中间向前镂空,使头颈部的引流管有存放空间,避免引流管影响患者入睡,同时设置了抬升机构,可以将护理枕两端随意调节高度,使患者的头部可以保持任意体位,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头颈部手术患者使用,十分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绵层(11)、底板层(12)、抬升板(2)、抬升机构(3);所述抬升板(2)上端为软绵层(11),下端为底板层(12),所述底板层(12)底安装所述抬升机构(3);所述抬升机构(3)由旋转轴(31)、小斜齿轮(32)、大斜齿轮(33)、丝杆(34)、定位块(35)、推动块(36)、容置座(37)、轴承(38)组成,所述的旋转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层(12)内,所述旋转轴(31)末端连接小斜齿轮(32),所述的大斜齿轮(33)通过轴承(38)轴向限位安装到容置座(37)上,所述丝杆(34)与大斜齿轮(33)螺纹连接,丝杆(34)中部通过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块(35)安装在底板层(12)上,推动块(36)安装在丝杆(34)顶部,小斜齿轮(32)垂直于大斜齿轮(33)相互啮合;所述软绵层(11)在中间位置向下贯穿开设凹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1)前端安装转盘(311),在转盘靠近边缘位置设有手柄(3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层(12)中间位置设有横杆(121),所述定位块(35)安装到所述横杆(121)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颈部术后伤口护理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绵层(11)、底板层(12)、抬升板(2)、抬升机构(3);所述抬升板(2)上端为软绵层(11),下端为底板层(12),所述底板层(12)底安装所述抬升机构(3);所述抬升机构(3)由旋转轴(31)、小斜齿轮(32)、大斜齿轮(33)、丝杆(34)、定位块(35)、推动块(36)、容置座(37)、轴承(38)组成,所述的旋转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层(12)内,所述旋转轴(31)末端连接小斜齿轮(32),所述的大斜齿轮(33)通过轴承(38)轴向限位安装到容置座(37)上,所述丝杆(34)与大斜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蕊赵永芳王光扬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