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41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2: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及电池,电芯包括:极耳、转接片和绝缘组件,所述转接片与所述极耳电耦接,形成电耦接区;所述绝缘组件收容至少一部分所述电耦接区。由此,通过极耳、转接片和绝缘组件配合,能够使绝缘组件包裹住电耦接区,可以防止电芯发生短路和腐蚀,从而可以提升电芯的使用安全性,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以节省电芯的生产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电芯的生产成本。

Cells and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及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以及具有该电芯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同时,电池对倍率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放电平台有更高的要求,除了电池材料本身的影响,在电池结构设计上,也可以通过多极耳结构降低电池的阻抗,提高电池的各项性能,而目前的多极耳制造过程以及极耳转接焊的过程中容易在引出的多极耳焊接位置产生毛刺,电芯存在短路或者腐蚀的安全隐患。相关技术中,目前多极耳结构的极耳绝缘保护多采用的是贴胶保护,由于胶布厚度薄,抗刺穿能力较差,该操作多为人工贴多道绝缘保护胶,依然有被刺穿短路的风险,并且工序复杂,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该电芯可以防止电芯发生短路和腐蚀,从而可以提升电芯的使用安全性。本申请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根据本申请的电芯包括:极耳、转接片和绝缘组件,所述转接片与所述极耳电耦接,形成电耦接区;所述绝缘组件收容至少一部分所述电耦接区。根据本申请的电芯,通过极耳、转接片和绝缘组件配合,能够使绝缘组件收容电耦接区,可以防止电芯发生短路和腐蚀,从而可以提升电芯的使用安全性,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以节省电芯的生产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电芯的生产成本。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围绕所述电耦接区的侧面,所述侧面至少部分为环状;所述侧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面包括圆柱状结构和开环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在基本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侧面的横截面的内轮廓线的周长逐渐变化。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端闭合,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开口。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绝缘组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电耦接区的焊接毛刺的最大高度。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绝缘组件的内周壁的至少部分具有粘接层。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绝缘组件的材料选自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丁二烯酸,聚丙烯酸酯,有机硅胶,聚酯亚胺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极耳的面积为S1,所述焊接区的面积为S2,且2S2>S1。根据本申请的电池,包括:包装壳和上述电芯,电芯设于所述包装壳内。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为叠片结构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为卷绕结构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为另一种卷绕结构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为另一种卷绕结构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为另一种卷绕结构时与绝缘组件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为另一种卷绕结构时与绝缘组件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的多极耳结构的焊接区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实施例设置有绝缘组件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耦接区安装绝缘组件的示意图;申请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芯10;极耳1;转接片2;电耦接区21;绝缘组件3;侧面31;第一端32;第二端33;电池20;包装壳2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0。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10包括:极耳1、转接片2和绝缘组件3。转接片2与极耳1电耦接,这样设置可以形成电耦接区21,绝缘组件3可以收容至少一部分电耦接区21。需要解释的是,设置于第一极片的延伸出的极耳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转接片2实现电连接集流体延伸出的极耳1可以有一次或者两次弯折,转接片2可以有一次弯折。其中,极耳1与转接片2焊接完成后,在电耦接区21会产生较大的毛刺,本申请的绝缘组件3可以设置为具有绝缘、抗刺穿的绝缘组件3。极耳1或多个极耳1层叠设置形成的多极耳结构与转接片2焊接完成后,用绝缘组件3包裹住电耦接区21,由于绝缘组件3具有较好的抗刺穿能力,绝缘组件3能够对电芯10有效起到保护绝缘的作用;可以防止电芯10发生短路和腐蚀,从而可以提升电芯10的使用安全性。并且,该电芯10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贴多道保护胶,能够简化生产步骤,可以节省电芯10的生产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可以降低电芯10的生产成本。由此,通过使用绝缘组件3和极耳1或多极耳结构与转接片2的配合,能够使绝缘组件3收容电耦接区21,可以防止电芯10发生短路和腐蚀,从而可以提升电芯10的使用安全性。并且,绝缘组件3的使用操作简单方便,可以节省电芯10的生产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电芯10的生产成本。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绝缘组件3可以包括围绕电耦接区21的侧面31,侧面31至少部分为环状,侧面3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2和第二端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32是指侧面31的下端,第二端33是指侧面31的上端,这样设置能够使绝缘组件3的侧面31更好地包裹电耦接区21,可以进一步防止电芯10发生短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侧面31可以包括:圆柱状结构和开环结构,如此设置能够使侧面31的结构更加合理,可以保证绝缘组件3能够完全包裹住电耦接区21,从而可以保证绝缘组件3的工作可靠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基本垂直于极耳1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侧面31的横截面的内轮廓线的周长逐渐变化,这样设置能够使侧面31更稳固地收容电耦接区21,可以更好地对电芯10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32闭合,第二端33可以设置有开口,当极耳1或多极耳结构与转接片2焊接在一起后,电耦接区21从第二端33的开口进入绝缘组件3内,使绝缘组件3包裹住电耦接区21,如此设置能够使侧面31更加容易地收容电耦接区21,可以进一步节省装配时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组件3的厚度大于电耦接区21的焊接毛刺的最大高度。其中,焊接毛刺的高度测量采用光学显微镜测试。这样设置能够防止焊接毛刺刺穿绝缘组件3,可以进一步防止电芯10发生短路和腐蚀,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芯10的使用安全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组件3的内周壁的至少部分具有粘接层,也可以理解为,绝缘组件3的内周壁可以一部分设置粘接层,也可以全部设置粘接层,其中,粘接层具有粘性,180度剥离强度大于5N/m,如此设置能够使绝缘组件3可靠地粘贴在电耦接区21,可以防止绝缘组件3与电耦接区21分离,从而可以保证绝缘组件3的工作可靠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组件3的材料可以选自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丁二烯酸,聚丙烯酸酯,有机硅胶,聚酯亚胺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聚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包括:极耳;和转接片,与所述极耳电耦接,形成电耦接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绝缘组件,收容至少一部分所述电耦接区,所述绝缘组件的材料选自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丁二烯酸,聚丙烯酸酯,有机硅胶,聚酯亚胺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括:极耳;和转接片,与所述极耳电耦接,形成电耦接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绝缘组件,收容至少一部分所述电耦接区,所述绝缘组件的材料选自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丁二烯酸,聚丙烯酸酯,有机硅胶,聚酯亚胺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围绕所述电耦接区的侧面,所述侧面至少部分为环状;所述侧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包括圆柱状结构和开环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基本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良针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