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413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包括盖板、背板以及位于盖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片,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盖板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导光结构,导光结构包括由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以及设置在凹槽上的导光件,导光件包括关于凹槽轴线对称设置的导光部,每个导光部包括凸设于凹槽底部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及第二导光部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第一导光部的斜面与第二导光部的竖直面连接,且第一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的斜度且小于第二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通过在盖板上表面设置导光结构大幅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

A Photovoltai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作为无污染的新能源,在当今全球恶化的环境下为人们所推崇。由于电池片在排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间隙,辐照在这些间隙的光,虽然经过反射部分光能到达电池片正面,但大部分光都损耗掉了,透过电池片间隙的光不能被充分利用,容易造成双玻光伏组件功率的损失。如何将透过该间隙处的光线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以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是目前光伏组件的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通过在盖板上表面设置导光结构实现电池片间隙处的光线最大程度的得到利用,大幅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盖板、背板以及位于所述盖板和背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为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若干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由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以及设置在凹槽上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关于凹槽轴线对称设置的导光部,每个所述导光部包括凸设于凹槽底部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且第二导光部及第一导光部由凹槽的中心向外扩散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均为三角形结构,第一导光部及第二导光部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第一导光部的斜面与第二导光部的竖直面连接,且第一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的斜度且小于第二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壁的截面为弧线或斜线。进一步地,所述弧线为向外凸出的弧线或向内凹陷的弧线。进一步地,所述弧线为向外凸出的弧线时,所述导光结构的形貌为菲涅尔凸透镜。所述菲涅尔凸透镜的焦距为3~24mm。进一步地,所述弧线为向内凹陷的弧线时,所述导光结构的形貌为菲涅尔凹透镜。所述菲涅尔凹透镜的焦距为3~24mm。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结构仅位于所述间隙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玻璃或塑料。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厚度为1.6~2.5mm。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为玻璃或塑料。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为0~10mm。若导光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越大则影响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上述距离的选择既能够保证间隙处的光通过导光结构尽可能的折射至附近的电池片上被电池片吸收,又使对遮挡的电池片的影响降至最小。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其盖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设在盖板与空气相接触的上表面,由于空气与盖板两者界面间的折射率大使得照射在电池片之间间隙处的光经导光结构能够折射至周围的电池片上被重新的利用。本技术的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均为三角形结构,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且第一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的斜度且小于第二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通过斜度大小的设置,使得位于间隙中心的入射光发生折射的折射角较大,能够足以折射至附近的电池片上,而靠近电池片的间隙处的入射光发射折射的折射角较小即可折射至附近的电池片上被电池片吸收,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及光线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及光线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中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及光线示意图。图中:1、盖板,2、第一胶膜,3、电池片,4、第二胶膜,5、背板,6、间隙,7、导光结构,71、凹槽,72、第一导光部,73、第二导光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1、第一胶膜2、多个电池片3、第二胶膜4以及背板5,相邻两个电池片3之间具有间隙6,所述间隙6的宽度为5mm。所述盖板1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一面为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间隙6相对应的若干导光结构7,所述导光结构7仅位于所述间隙6的上方,且所述导光结构7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5mm。所述导光结构7包括由所述盖板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71以及设置在凹槽71上的导光件(图未标出),所述凹槽71的槽壁的截面为沿所述盖板1的上表面向外凸出的弧线,所述导光件包括关于凹槽71的轴线对称设置的导光部(图未标出),每个所述导光部包括凸设于凹槽71底部的第一导光部72和第二导光部73,且第二导光部73及第一导光部72由凹槽71的中心向外扩散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导光部72和第二导光部73均为三角形结构,第一导光部72及第二导光部73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第一导光部72的斜面与第二导光部73的竖直面连接,且第一导光部72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71的斜度且小于第二导光部73的斜面的斜度。本实施例中盖板1及背板5均为玻璃,所述盖板1的厚度为1.6mm。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7的形貌为菲涅尔凸透镜。所述菲涅尔凸透镜的焦距为3~24mm。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其盖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间隙6相对应的导光结构7,所述导光结构7设在盖板1与空气相接触的上表面,由于空气与盖板1两者界面间的折射率大使得照射在电池片3之间间隙6处的光经导光结构7能够折射至周围的电池片3上被重新的利用。第一导光部72和第二导光部73均为三角形结构,第一导光部72及第二导光部73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且第一导光部72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71的斜度且小于第二导光部73的斜面的斜度,通过斜度大小的设置,使得位于间隙7中心的入射光发生折射的折射角较大,能够足以折射至附近的电池片3上,而靠近电池片3的间隙6处的入射光发射折射的折射角较小即可折射至附近的电池片3上被电池片3吸收,提高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与实施例一中的光伏组件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凹槽71的槽壁的截面为向下延伸的斜线,所述盖板1及所述盖板5均为塑料,所述盖板1的厚度为2.5mm。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与实施例一中的光伏组件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凹槽71的槽壁的截面为沿所述盖板1的上表面向内凹陷的弧线。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7的形貌为菲涅尔凹透镜。所述菲涅尔凹透镜的焦距为3~24mm。所述导光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为10mm。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盖板、背板以及位于所述盖板和背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为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若干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由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以及设置在凹槽上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关于凹槽轴线对称设置的导光部,每个所述导光部包括凸设于凹槽底部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且第二导光部及第一导光部由凹槽的中心向外扩散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均为三角形结构,第一导光部及第二导光部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第一导光部的斜面与第二导光部的竖直面连接,且第一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的斜度且小于第二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盖板、背板以及位于所述盖板和背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为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若干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由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以及设置在凹槽上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包括关于凹槽轴线对称设置的导光部,每个所述导光部包括凸设于凹槽底部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且第二导光部及第一导光部由凹槽的中心向外扩散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均为三角形结构,第一导光部及第二导光部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面和斜面,第一导光部的斜面与第二导光部的竖直面连接,且第一导光部的斜面的斜度大于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波林俊良林金汉林金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