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71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其由对置的两斜面形成屋脊形,两个进气门阀壳和两个排气门阀壳分别设置在缸盖本体的两斜面上,在两个进气门阀壳之间设有喷油器安装孔,缸盖本体上设有四个挤气面,包括设于两个进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一挤气面,设于两个排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二挤气面,设于相对的进气门阀壳和排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三挤气面和第四挤气面,第一挤气面由进气门阀壳和喷油器安装孔在缸盖本体底面的轮廓线围成。其能够最大化地减小缸盖容积,实现发动机的高压缩比,提高气门中低升程下的缸内滚流运动水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

Cylinder Head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of a Supercharged Direct Injection Miller Cycle Gasolin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第四阶段油耗法规和国六排放标准的出台,各大汽车主机厂已经着手开展改善发动机及整车燃油消耗和排放水平的相关工作。增压直喷汽油机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压缩比来改善油耗及降低排放,但是过高的压缩比导致汽油机在高负荷工况下,爆震发生频率增加,燃烧爆发压力较高,导致汽油机承受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较大,因此限制了压缩比和增压比的进一步提高。如果同时采用米勒循环技术,使进气门关闭角处于上止点之前,对于部分负荷工况,为保证进气量,将增大节气门开度,从而降低泵气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对于大负荷工况,米勒循环技术会降低了有效压缩比,降低压缩上止点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达到降低NOx,改善排放的目的。但是进气门早关和气门升程变短的米勒循环技术会导致缸内流动变弱,不利于燃烧过程,因此有必要对缸盖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缸内滚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及汽车,其能够最大化地减小缸盖容积,实现发动机的高压缩比,提高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其由对置的两斜面形成屋脊形,两个进气门阀壳和两个排气门阀壳分别设置在缸盖本体的两斜面上,在两个进气门阀壳之间设有喷油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上设有四个挤气面,包括设于两个进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一挤气面,设于两个排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二挤气面,分别设于相对的进气门阀壳和排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三挤气面和第四挤气面,所述第一挤气面由进气门阀壳和喷油器安装孔在缸盖本体底面的轮廓线围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其由对置的两斜面形成屋脊形,两个进气门阀壳和两个排气门阀壳分别设置在缸盖本体的两斜面上,在两个进气门阀壳之间设有喷油器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上设有四个挤气面,包括设于两个进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一挤气面,设于两个排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二挤气面,分别设于相对的进气门阀壳和排气门阀壳之间的第三挤气面和第四挤气面,所述第一挤气面由进气门阀壳和喷油器安装孔在缸盖本体底面的轮廓线围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阀壳与缸盖底面相交,进气门阀壳与喷油器安装孔在缸盖底面的轮廓线采用圆弧连接,该圆弧与喷油器安装孔的轮廓线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的半径为5~7mm,其与进气门阀壳切线夹角α为100~11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门阀壳包括设于缸盖本体同一斜面上的第一进气门阀壳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凤郑建军施军曾庆强张小涛卿辉斌卞巍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