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55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裸电芯,裸电芯包括层叠设置的极片A、隔膜和极片B,极片A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隔膜设置在相邻的极片A和极片B之间,极片B包括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单个裸电芯中,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的两侧;所述至少两个裸电芯通过不同裸电芯之间的第一空箔区和/或第二空箔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轻量化设计难以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A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续航里程、动力性能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作为主要动力源的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模组是单体电池以串并联方式堆叠组合而成。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通常需要提高模组的成组效率,一般采用轻量化设计实现该目的。然而轻量化设计往往难以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裸电芯,裸电芯包括层叠设置的极片A、隔膜和极片B,极片A,其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沿极片A的横向或者纵向分布;隔膜,其设置在相邻的极片A和极片B之间,防止极片A和极片B之间短路;极片B,其包括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沿极片B的横向或者纵向分布;单个裸电芯中,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的两侧,层叠设置的极片A之间通过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层叠设置的极片B之间通过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所述至少两个裸电芯通过不同裸电芯之间的第一空箔区和/或第二空箔区的连接,实现数个裸电芯的串联或者并联。层叠设置的极片A、隔膜和极片B形成极片A/隔膜/极片B的叠片式结构裸电芯。极片A分成相邻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第一空箔区,另一部分是第一涂层区;极片B分成相邻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第二空箔区,另一部分是第二涂层区。极片A包括箔材和涂覆在箔材上的浆料涂层,浆料涂层涂覆在极片A的箔材上形成第一涂层区;第一空箔区是指极片A上未涂覆浆料涂层的区域。层叠设置的极片A的第一空箔区之间以超声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焊接后各第一空箔区之间互相电连接。极片B包括箔材和涂覆在箔材上的浆料涂层,浆料涂层涂覆在极片B的箔材上形成第二涂层区;第二空箔区是指极片B上未涂覆浆料涂层的区域。极片A和极片B的极性是不相同的,即:极片A为正极片或负极片,极片B为负极片或正极片。壳体为铝塑膜包装袋或者方形壳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相邻的两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并联,或至少相邻的两个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并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单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与其他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或单个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与其他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数个裸电芯的并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相邻的两个的裸电芯中,一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与另一个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串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裸电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第二裸电芯位于第一裸电芯横向或者纵向的一侧。与第一裸电芯的横向和纵向平行的平面垂直于极片A的层叠方向;第一裸电芯横向或者纵向的一侧是指第一裸电芯的垂直于极片A层叠方向的横向或者纵向的一侧。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或第二空箔区电连接,实现该两个裸电芯的并联;第一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电连接,实现该两个裸电芯的串联(第一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电连接,实现该两个裸电芯的串联)。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或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该两个裸电芯的并联;第一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该两个裸电芯的串联(第一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该两个裸电芯的串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极片A和极片B为矩形,第一空箔区、第二空箔区、第一涂层区和第二涂层区的形状为矩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极片A在其层叠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在该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极片B在其层叠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在该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极片A或者极片B的横向为极片A的宽度方向,极片A或者极片B的纵向为极片A的长度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涂层区在极片A的两面对称设置;第一空箔区在极片A的两面对称设置;第二涂层区在极片B的两面对称设置;第二空箔区在极片B的两面对称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单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相邻的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单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相对的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裸电芯包括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第二裸电芯位于第一裸电芯横向或者纵向的一侧;壳体为方形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一极柱、第二极柱和第三极柱;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并与第一极柱电连接,第一空箔区两侧的第二空箔区分别与第一极柱两侧的第二极柱和第三极柱电连接;或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并与第一极柱电连接,第二空箔区两侧的第一空箔区分别与第一极柱两侧的第二极柱和第三极柱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防爆阀,和/或第一极柱与第三极柱之间设置有第二防爆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膜覆盖在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的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膜至少绕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一周。隔膜沿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表面至少缠绕一周,形成环状空间;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位于该环状空间内,使极片B与极片A相隔离,防止极片A和极片B之间短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隔膜为袋状结构,并包覆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封装在隔膜的袋状空间内,使极片B与极片A相隔离,防止极片A和极片B之间短路。第一涂层区或第二涂层区封装在隔膜的袋状空间内,形成极片A或极片B与隔膜的复合单元;极片A或极片B与隔膜的复合单元中,极片A或极片B同袋状结构的隔膜通过热压的方式粘结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极片A为负极片,极片B为正极片。极片A的箔材选用铜箔,极片B的箔材选用铝箔;极片A上的浆料涂层由负极浆料形成,极片B上的浆料涂层由正极浆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极片A为正极片,极片B为负极片。极片A的箔材选用铝箔,极片B的箔材选用铜箔;极片A上的浆料涂层由正极浆料形成,极片B上的浆料涂层由负极浆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可以是软包电池也可以是方壳电池或者是使用其他外包装的电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装置。该电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动力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电动矿山车、电动物流车或电动叉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以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共用一个壳体,减小壳体在电池中的比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于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的并联或者串联是通过空箔区的焊接实现的,省去了汇流排组件,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更有利于电池成组设计。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并联或者串联时焊接在一起的空箔区,裸露的空箔区有利于提高极片的散热能力,使得电池可以通过该空箔区进行散热,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电池剖视示意图。图2为裸电芯示意图。图3为极片A示意图。图4为极片B示意图。图5为极片B和隔膜示意图。图6为电池主视示意图。图7为电池等轴测透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顶盖,11:第一极柱,12:第二极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裸电芯,所述裸电芯包括层叠设置的极片A、隔膜和极片B,其特征在于:极片A,其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沿极片A的横向或者纵向分布;隔膜,其设置在相邻的极片A和极片B之间;极片B,其包括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沿极片B的横向或者纵向分布;单个裸电芯中,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的两侧,层叠设置的极片A之间通过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层叠设置的极片B之间通过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所述至少两个裸电芯通过不同裸电芯之间的第一空箔区和/或第二空箔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裸电芯,所述裸电芯包括层叠设置的极片A、隔膜和极片B,其特征在于:极片A,其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第一空箔区和第一涂层区沿极片A的横向或者纵向分布;隔膜,其设置在相邻的极片A和极片B之间;极片B,其包括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第二空箔区和第二涂层区沿极片B的横向或者纵向分布;单个裸电芯中,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的两侧,层叠设置的极片A之间通过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层叠设置的极片B之间通过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所述至少两个裸电芯通过不同裸电芯之间的第一空箔区和/或第二空箔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相邻的两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并联,或至少相邻的两个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并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相邻的两个的裸电芯中,一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与另一个裸电芯的第二空箔区焊接在一起,实现串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A和极片B为矩形,所述第一空箔区、第二空箔区、第一涂层区和第二涂层区的形状为矩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区在极片A的两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涂层区在极片B的两面对称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单个裸电芯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分别设置在该裸电芯的相对的两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友吴扬
申请(专利权)人: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